2001年11月的最後一天,我完成了預定的旅行和采訪任務。從高大而孤獨的秦始皇陵走下,準備向秦俑博物館再度作別。

絲絲細雨在冷風的吹拂中飄灑蕩動、婉轉纏繞。駐足於秦俑館廣場,回望細雨白霧中的兵馬俑展廳,心中驀然湧起一股悵惘情懷和離別淒楚。對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我感到離別的腳步是那樣的沉重,我已深深地愛上了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將手中的行李暫寄於廣場旁的服務部,我以複雜的感懷心境再次步入大秦帝國的窗口,向曾給予我無數次激動和傷感的秦始皇兵馬俑做最後的辭別——你們穿透兩千多年的黑暗歲月,伴著20世紀的曙光幸運地回到了人類文明的懷抱。你們這曆經劫難而不朽的身軀,在新世紀的光照裏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再度獲得新生。你們原本就不曾死去,隻是以睡眠的姿態,在漫漫長夜裏孤獨寂寞地存活,渴望有麵世的一日。今天,終於破土而出,盡管身心的傷痕累累,仍不失百裏秦川壯士的英雄風采。

你們在那個需要英雄和武力的特定曆史時期從母腹裏呱呱墜地,你們在激烈動蕩、烽火連綿的歲月中成長。你們順應了曆史潮流的奔湧飛騰,你們在呼喚英雄的戰鼓擂動中,毅然拿起刀矛劍戟,跨馬挺槍衝入戰場。

一號坑中的士兵俑

著秦代石鎧甲的士兵俑

你們在曆史使命的感召下,責無旁貸地選擇了軍人這個最能顯示人生命力和價值的職業;你們脫胎於戰爭的歲月,又在戰火中煆燒;你們為此付出了生命,付出了愛也付出了恨;你們用青春熱血染紅了深厚廣袤的黃土地,染紅了大秦帝國日漸高升的太陽;你們用青春和生命書寫著大多數人所不具有的英雄的壯歌與史詩,你們的太陽曜曜輝煌。

秦始皇兵馬俑軍陣

當你們從沉睡中醒來,四顧青山綠水、鄉村田陌、都市風流,卻見不到你們用青春和生命構築的那個輝煌奪目的大秦帝國,大秦帝國早已香消玉殞,成為曆史的片刻烽煙與塵埃。曆史老人就是這樣造就著一切又毀滅著一切。

直麵曆史,瞻望未來,你們會覺得分外淒苦與悲愴。戰爭與和平、和平與戰爭,隻不過是曆史巨掌隨意翻卷的一種遊戲或順通血液、增強肌膚的健美操。某個曆史時期的戰爭隻不過是隨意翻卷的瞬間顫動,戰爭中的具體人在這顫動的瞬間更無足輕重,曆史老人在匆匆的進程中,隻關心自己的腳步,對推動著的人的生命個體從不承擔道德責任和政治義務。

你們悟通了這一點後,才會真正明白: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隻有大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個曆史啟示才是永恒而不變的。由此,你們將大徹大悟,從而拋棄一時的悲哀與委屈,在新世紀的霞光裏,和今天的人們共同將生命的新太陽高高舉起。

作別你們的心情是複雜的。

在這個濃縮著大秦帝國政治、經濟、文化諸多蓋世風情的一隅之地,你們仍然恪守著軍人的天職和責任,做出了生命不死的勇猛姿容,以驚世駭俗的尚武精神對麵前的一切生命都構成身心的震撼和情感的戰栗。

美軍稱霸世界的收獲與代價

其實,你們隻是華夏民族普普通通的孩子,脈管裏躍蕩著同你們的父輩和子孫一樣的鮮血,心中也同樣蘊藏著兒女情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隻要脫下沉重的戎裝,你們就不再以軍人的名義生活,而成為普通大眾的一員。但當曆史和民族一旦需要通過戰爭創造時,你們便義無反顧地踏上征戰廝殺的途程。許多戰士倒在血泊中,曆史雖經過了千年歲月的淘洗,但你們拋灑的熱血尚能清晰可辨,一個個相互擁抱著、攙扶著、親吻著的殘碎軀體和不屈靈魂,使我看到戰爭酷烈的同時,也看到一個民族令人生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血肉之軀正是支撐帝國大廈的基石與脊梁。因此,秦帝國大廈可以傾塌,但基石與風骨卻永存。秦始皇可以死,但兵馬俑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