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始皇帝三十三年)
46歲。謫賤民(亡命徒、贅婿、商人)為兵,略取陸梁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與越雜處。蒙恬西北斥逐匈奴,收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置四十四縣。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裏。遣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築亭障以逐戎人。徙罪人而謫之,以實河南地諸縣。
公元前213年(始皇帝三十四年)
47歲。謫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戍南越地。從李斯議,始皇下令焚書(《秦記》、博士官所藏詩書百家語、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除外)。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夷其族。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三十五年)
48歲。遣蒙恬築直道,起鹹陽,經九原抵雲陽,長一千八百裏。始皇以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築阿房宮於驪山下。隱宮徙刑者七十餘萬人,分作阿房宮、驪山陵。始皇立石東還上,以為秦東門。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雲陽,皆不供征役之事十年。徙盧生議,始皇自謂“真人”,不稱朕。令鹹陽之旁二百裏內宮觀以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鍾鼓美人衝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聽事,群臣受決事,皆於鹹陽宮。侯生、盧生譏議始皇,相偕亡去,始皇大怒,遣禦史案問儒生。儒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殺於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始皇益發謫徙邊,公子扶蘇(始皇之長子)上諫,始皇怒,使北監蒙恬軍於上郡。
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
49歲。有隕石於東郡,黔首刻字其上曰:“始皇帝死地分”。始皇遣禦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燔銷其石。始皇不樂,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傳令天下樂人歌弦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謂使者曰“今年祖龍死”,置其璧而去。使者遷北河、榆中三萬家,賜爵一等。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
50歲。十月,始皇出遊,左丞相李斯隨行,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公子胡亥請從,許之。十一月,始皇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嶷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塘,臨浙江,西從陿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立刻石。始皇還過吳,從江乘渡,沿海上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詐稱為大鮫魚所苦,故未得。始皇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自以連弩侯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始皇至芝罘,見巨魚,射殺一魚。始皇沿海西行,至平原津而病。七月,始皇至沙丘平台,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丞相李斯秘不發喪,棺載轀輬車中,獨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群臣莫知,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輒從車中可其奏事。趙高與胡亥、李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詐稱丞相受始皇遺詔於沙丘,立胡亥為太子。又矯詔賜扶蘇及蒙恬死。始皇棺從井陘抵九原,天暑,轀輬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始皇棺從直道至鹹陽,發喪,太子胡亥繼位,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於驪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