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聘美記 (6)(1 / 3)

英國外部,智不足而愚則有餘,言出威未必隨之,不然則不言;而其立意不以威逼中國也,久矣。駐京英使見外部不欲有事徒事恐嚇,不示威勢,言與不言等,遂不言。此英使所以無作為,亦英商所以不滿意也。總署若不知其懦弱無為,此亦已矣。而倫敦之麥格利(中國使館所延之參讚)必透露實情,電達總署。實情已現,即嚇之亦無益。最不幸者,外部大臣沙列不雷年老固執,己無所為,而不準人為其所不欲為。

德皇年幼無知,幫同俄法索交遼東,無理取鬧,不自認過,致今有進退兩難之勢。東方之事,與英大有關係。前外部大臣勞斯勃雷曾細訪而講究之,實洞悉其隱微。若非國中有人為難,早已功業有成。按勞斯勃雷本為自由黨魁,近遂辭退,其為難之甚可知。外部次官口訟於東方之事,亦頗關心,所惜不獲乎上,未能進諫。俄法舉動,遂無他國幹預之患,此其要求多端所由來也。

茲請言俄要求之益。俄皇素以弭兵為懷,今新皇亦以無事為主,順父意也。東方耶穌教民,俄皇向以保護之責自任。而阿米尼亞之人慘遭殺戮,俄國坐視不救;蓋恐稍涉幹預,土國必亡,瓜分難均,致啟爭端。其與法國聯盟,亦意在牽製,使無兵事。是俄之不欲東方有事,與其力保歐洲升平,事無兩歧。總之俄國目前確求無事,有事必在西伯利亞鐵路告成之後。所求利益,皆不以幹戈而以恐嚇得之。善哉,其用恐嚇也!

日本之逼出東三省也,明知法德雖未必真能以兵力助俄,而三國聯盟聲勢可畏。日本正值有事之後,水陸兩軍,空虛不足;惟命是聽,是其智也。中國與俄訂立新約,亦迫於俄之威勢也。其實中國若不允俄所求,俄亦未必遽行決裂。而俄之深謀,人每莫從懸揣,其威勢之所以得力也。

至夕辣爾特自補鑾美亞(前駐京法使)遺缺之後,為法國所謀何如?但觀法國駐東方水師情形,其亦善於用威勢也可知。

今中俄新約,既以威得之,必以威用之。年內俄國或僅享利益之名,未必遽收利益之實;而約內所訂東三省各款,名雖屬華,實已歸俄。蓋訂造之鐵路,十年或三十年內,孰能保中國必購回乎?西伯利亞鐵路接至旅順,於俄固便。將來既成之後,若俄國但派兵保護,並不阻礙英國商務,於英亦尚無大損。然俄若照約在膠州建設水師機器廠,則於英關係尤巨。而觀其近來紛紛告人,有中國將以膠州為水師集泊所之說;實則俄自有意舉辦也,明矣。將來俄國若與水師強國有事,俄能占用旅順、大連灣等口,事固緊要;若此約僅係開端,將來另有別圖,則事倍緊要。德皇前曾明說,不論何國割分中國,德必求其所應得之分。而法國已將中國西邊及西南各省劃為己有。俄之不欲瓜分中國,其意向與英合。今立此約,雖不分而自分,亦可見其存心之深矣!將來中國果為各國所分,作史者必記之曰:瓜分之日,始於俄國欽差甘雪尼伯駐紮北京之時。此餘竊為甘雪尼所不取也!

〔以上《字林西字日報》〕

前譯中俄密約西文,曾附數語以貢當道。今按《字林》館於譯文之首先冠小序雲:數月前英都《泰晤士報》錄香港轉傳中俄密約電書,有俄船得泊旅順口一節,各西國政府視為警報。查王藩司之春赴俄唁賀之際,餘(《字林》自謂)早言即係密商條約。既而俄京力辨其妄,然人之疑團終不釋也;況恒有人指明議訂某某各款,直若曾經目擊也者?今滬友又接北京新簡(本年正月抄發),中有華文一紙,竟係首尾完備之約稿。其書中略言:“外間密約之謠匪伊朝夕,特不得於與密約之列者,終未許詳窺顛末也。餘今另抄呈覽,知君必以先睹為快。似此關係天下大局之事(各國禁俄出黑海以保太平之局,中國偏縱諸太平洋,是使天下大不太平也),中國若貿然許之,人皆以為大奇,且不大悅服,然實已千真萬確矣!餘親見之原本,兵部堂官業已畫行矣。”餘(《字林》自謂)乃擇其尤關緊要之數款,譯供眾覽。(仆等譯文,已錄上卷;其不分條款者,《字林報》西文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