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完玉柱洞後,可乘船遊覽玉筍河。這是玉柱洞、瀘源洞下麵的地下河。水位高程1713米,為低層充水溶洞,屬淺潛流洞。洞口位於玉柱洞中。地下河自北東方向朝南西方向流淌,流速0.02米乂秒,流量12升7秒,是一無汙染潔淨的洞廳水體。暗河在與瀘源洞交叉處可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叫上遊,可行船長度348米,河寬8~12米,最寬20米,高約10米,河段平直。下遊河段長277米,河道寬5~10米,均高5米。整個地下河水深約1~4米。沿兩壁有大量的小型石鍾乳,至今仍在生長,為近代滴石發育區。堪稱奇特的是,地下河床長著水中石筍、水下石筍林。顯示地下河水上漲後,淹沒了昔日的石筍。暗河中生長著一種叫做“盲魚”的透明魚類。據史書記載:盲魚“其大如指,蓄於盆中,表裏瑩然,五髒六腑清晰可見。”已列入國家珍稀動物保護之列。
碧玉洞出玉柱洞前行百米,沿途經過幾個大的溶水洞,到最後一個人工修竣的即為碧玉洞口。碧玉洞全長780米,是典型的峽穀式溶洞。自洞口下10米即來到長廊式主洞廳。全洞呈南北向延展,屬廊道式洞廳,洞底平直,兩壁石鍾乳宏奇、潔白似玉,故有碧玉洞之稱。洞中有些石質較薄、較脆的石鍾乳用手都能敲出鍾聲,被稱為石鼓、石鍾;石盾是岩溶洞穴的又一天然奇觀。石盾像一個圓盤掛在壁間,盾上堆積了許多石筍,盾邊又掛滿了新生的石鍾乳、石幔,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岩溶景觀。碧玉洞的石鍾乳與其他溶洞的石鍾乳不一樣,它們潔白如玉、晶瑩透徹。其中,有一根結晶的水晶石,顏色白裏透藍,純潔無瑕,被稱為碧玉洞之瑰寶碧玉簪。碧玉洞中有代表性的景觀有獨角倒掛,巨象足跡、石盾過江、群仙祝壽、羅漢趕路、玉府龍宮、群仙送客、古船遠航。
阿廬古洞是一組典型的岩溶地貌的地下溶洞群,它的形成如同石林的形成一樣,屬岩溶地貌的特殊形式,有上億年的曆史。幾億年以前,地質學上稱為三疊紀的時代,此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此後,地殼發生隆起,上升為陸地。海中含有鈣質的大量物質沉積為石灰岩(成為碳酸鈣廣這種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蝕下,特別是在含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溶蝕下,可出現許許多多的孔隙,長期的溶蝕作用,使石灰岩產生空洞、裂隙,當裂隙連通後即成暗河。經數百萬年的風化溶蝕,石灰岩在地表即形成峰叢地形,較典型的如分布在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區的岩溶地形,稱為喀斯特地貌,我國的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在地下就形成千奇百怪的溶洞,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