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那一天,烏蘭泰率領所部,從南路攻擊永安太平軍的幾座壁壘以後,前去參見欽差大臣賽尚阿。剛進營帳,看到向榮在座。烏蘭泰與向榮關係本來就很僵,發現向榮與賽欽差並坐,而讓他自己坐在一旁,便非常生氣。回到自己營中,對江忠源說:“我要上奏朝廷,參劾向提督誤事。”

江忠源連忙給烏蘭泰講了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力勸他與向榮和衷共濟。

不久,江忠源患了病,回湖南的老家休養。他沒有把那五百名楚軍帶回去,留下他們繼續在廣西效力。

江忠源此去,隻是一個短暫的停頓。江忠源這個新寧人樂於助人和敢於任事的秉性決定了,一旦他看到戰況吃緊時,他還會回到廣西的戰場上來。

賽尚阿與向榮堅持的圍師缺隅,為永安的太平軍放開了一條生路。1852年4月5日,被圍困了五個多月的太平軍從永安突圍,直向北麵推進,奔赴陽朔。

向榮想在運動中消滅太平軍,於是組織兵力前堵後追。烏蘭泰在前麵截擊,向榮在後麵追趕。

烏蘭泰所部有一支黔軍,十八歲的湖南保靖人金玉貴在其中統領一個營。4月7日,他的部隊跟隨烏蘭泰在仙回嶺截擊太平軍後隊,斬殺兩百人。金玉貴捕獲了一個戴著腳鐐手銬的年輕人。

經過審訊,太平軍的這個囚徒自稱焦亮,二十八歲,是湖南興寧人。

時逢大雨,軍士們渾身濕透,部隊非常疲憊。

烏蘭泰勇猛好勝,想乘勝追擊,率領親兵進山,向榮率部隨後跟進。

太平軍集結兵力,殺了個回馬槍。在陡峭的山路上,太平軍占了明顯的優勢,大獲全勝,斬殺清軍總兵長瑞、長壽、董光甲和鄒鶴齡。

這一仗,清軍折損四名二品武職官員,損失巨大。向榮的作戰計劃,不僅沒有達到殲滅太平軍的目的,反而使清軍遭到重創。

向榮的舊部將領楊遇春熟悉軍事,料想太平軍必然會乘勝北進桂林,便火速帶領他的部隊,從小道增援省城。

烏蘭泰不願走小路,決定走大道。他哭泣著對部屬說道:“國朝二百餘年,沒有賊寇膽敢侵犯省城。現在賊寇攻打桂林,我輩還有什麼臉麵去見天子!”他舉起匕首,刺破手臂,把血灑在水盆裏,向將士們招呼道:“共飲血水,隨我援救桂林!”

烏蘭泰率領一批死士,追到桂林以南的六塘圩。這裏距離桂林隻有六十裏。太平軍擔心桂林城內的清軍出城夾攻,便奮力反擊。烏蘭泰冒著猛烈的炮火衝鋒,衝到將軍橋,膝上中炮,無法指揮。不久去世。

烏蘭泰死後,金玉貴所部抄小路把俘虜焦亮押進了省城。

太平軍乘勝逼近桂林,占據象鼻山,俯瞰城中,每天用大炮轟城,城內軍民人心惶惶。

洪秀全的部隊果然向省城推進,很快就包圍了桂林。向榮單槍匹馬,趕在太平軍前麵,進入桂林城。

餘萬清聽說桂林危急,帶領一千人前往援救,駐紮在桂林北門。

太平軍重兵圍攻桂林,附近綠營敗不相救,桂林城破近在指日。這時候,向榮想起了江忠源,後悔當初沒聽他的忠告。他覺得江忠源的確是個軍事人才,急忙寫信給他,請他再次出山,協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