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學習之性質與原則(1 / 3)

初生的小孩子比各種初生的動物都來得柔弱。下等動物一出卵差不多就能自由行動。我們先看小魚,它出卵之後就能追隨大魚遊泳;我們再看小雞,它脫殼之後,不到一日就能行走自如。魚雞固無論矣,即使初生的哺乳動物如羊狗等類,比嬰兒也強健得多了。小羊生後第一天就能行走,第二天就能跳躍。小狗比小羊稍微軟弱一些,然生後也能爬行,不到十日也能行走。

我們現在要問,初生的小兒是怎樣的呢?說起來,也很可笑。他的眼睛像是瞎的;他的耳朵像是聾的;他的嘴巴像是啞的;他的腦筋像是呆的。除了幾種簡單感覺(如痛、觸、冷熱、饑餓等等)和幾種簡單動作(如手足上下左右伸縮、頭向左右轉動、吸乳、打噴嚏、打嗬欠等等)之外,差不多別無所能。

然而漸漸地眼明了,耳聰了,口能發音了,腦筋中有觀念了。到了三四個月,他的頭頸健了,他的身子要直豎了;到了四五個月,他一看見東西就能伸手向前來拿了;到了六七個月他能坐了;到了八九個月他能爬行了;到一歲光景,他能叫爸爸媽媽了,恐怕也要開始學走了;到了兩三歲就能跑跳自如了;到了四五歲,普通的方言就能說了,而那時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遠勝貓狗萬萬了。例如他曉得米是可以煮飯的,錢是可以買東西的。他能畫圖、剪紙,也能執刀、撚筷,較之初生時誠不可以道裏計了。

我們現在要問:這樣柔弱的嬰兒如何能達到這樣有知識、有技能的小孩子呢?

籠統說來,環境、教育(學習)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遺傳也不可忽視。小孩子的天賦雖好,但必藉後天的教育方能得著發展;反而言之,後天的教育任憑怎樣優良,若無先天的遺傳為之基礎,也是無所施其技的;所以天賦與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現在急於要知道的就是小孩子是怎樣學的,有什麼原則可以總括他的學習呢?

小孩子究竟是怎樣學習的?他是如何從無知無識到有知有識的呢?明了這種學習的性質,我們就知道應當怎樣教小孩子了。現在我把學習的意思寫出來以資討論。

小孩子生來有三種基本能力,就是:(一)感覺;(二)聯念;(三)動作。

這三種能力在初生時雖很薄弱,但到後來漸漸能發展起來,而且這三種能力是愈練習愈強大的。我們先說:

(一)感覺。

初生的小孩子生來有幾種感覺。他的眼睛雖瞎,但能感覺光線;他的嘴巴雖啞,但能感覺食物;他的耳朵雖聾,但三四天後就能聽聲;他的皮膚上的感覺雖不敏捷,然痛、觸、冷、熱都能稍微感覺到;他的筋骨肌肉能感覺到在運動。以上幾種感覺,不到幾個月工夫就發展得很敏捷了。普通的聲音他能聽得出了;普通的顏色和東西他能看見了;普通的滋味他能嚐得出了;普通的氣味他能聞得出了;普通痛的、觸的、冷的、熱的東西,他都能感覺到了。總說一句,普通的感覺不到幾個月工夫,都發展得敏捷了。

(二)聯念。

不過單有感覺而沒有聯念的能力,也是學不了什麼東西的。比方,他現在看見了他母親這個人,看了之後就忘記了;下次他再看見他母親的時候,他隻看見他母親這個人而不記得這個人就是方才看見過的那個人。這樣,這個小孩子斷不會認識他母親的。又比方此刻他聽見他母親叫喚他,聽過之後也就忘記了;那下次他母親叫喚他的時候,他隻聽見有人叫喚他,而不知道這個叫喚的人就是上次叫喚他的那個人。這樣,這個小孩子永不會聽得出他母親的聲音的。初生的小兒有了聽覺、視覺之後,還不能十分記得所看見的東西和所聽見的聲音,所以他不能認識人和物,也不能辨別聲音。

但是到了年紀大一點的時候,他的記憶力稍微強一些了,他就能記得各種感覺了,認識人和物了,辨別聲音了。

但隻能記憶感覺,而不能把所記憶之感覺、聯念合起來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比方,他母親叫喚他的時候他沒有聯念的能力,那他隻能認識叫喚的聲音而不知道這個聲音就是他母親叫喚的聲音。反而言之,若他隻看見他母親這個人而聽不見他母親的聲音,他隻認識這個母親而不知道這個母親就是叫喚他的那個人。若有了聯念的能力,他一聽見他母親的聲音就知道他母親在旁了。

然而這個聯念究竟是什麼東西,我們是看不出來的,我們隻曉得聯念的作用而不曉得聯念的本質。不過從聯念的作用,我們可以推想聯念的本質。假定有兩個小孩子同時被蜜蜂刺了一下,歇了一歇同時都再看見幾個蜜蜂。一個小孩子這次看見蜜蜂時就縮手不敢去拿了;另一個小孩子還是要去拿。我們說第一個小孩子再看見蜜蜂的時候,就想到被刺的情形和痛苦;第二個小孩子就沒有聯念能力。我們也可以說第一個小孩子學得蜜蜂是要刺人的,第二個小孩子沒有學會;我們又可以說第一個小孩子比第二個小孩子聰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