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普通教導法(3 / 3)

知新的母親則不然。她再準知新玩弄5分鍾工夫。知新在這5分鍾工夫內不僅玩得格外起勁,而且玩後把玩物安放原處。像這種有始有終的做事習慣,豈不正是個個兒童所應養成的嗎?

這樣看來,小孩子聽不聽話,也是看做父母的能不能體貼小孩子的意思而定的。

我們舊式家庭裏麵的父親,大概是不同小孩子做伴侶的。不要說別人,就是我的父親對待我也非常嚴厲,從沒有和我做伴侶。我在6歲以前未曾和他一同吃過飯,我獨自吃飯或同別人一同吃的時候,倘使高興起來說說笑笑頑皮頑皮,那麼別人就立刻說:“我要喊了!”或嚇我說:“你爸爸來了。”我聽到他們這種聲音,正如同聽見轟雷一般嚇得魂飛九天之外。現在我父親早早死了(當我6歲的時候),不過那種可怕的景象,還時時印在我腦筋裏,永遠不能忘卻。現在我對待我的小孩子一鳴是這樣的:有時候同他到曠野裏去散散步,有時候同他到街上去買東西,有時候同家人和他舉行野外聚餐。總說一句,我有空閑的時候,總同他做伴的。我覺得我們天倫的樂趣,父子間的感情,也來得格外濃厚。

父子不做伴侶,則父子間容易發生隔膜。父不十分愛其子,而子則竟不知愛其父,因此名雖父子,實同路人了。有時候做父親的偶然高興起來,要和子女說笑說笑,但是他的子女一見了他的父親,就一聲也不敢出。父親問他一句,他就說一句,不問則不說;叫他立則立,叫他坐則坐,叫他進則進,叫他退則退。天真爛漫的一個小孩子,此時竟同木雞一般了。我想做小孩子固然乏味,就是做父親的,在這個時候,也未見得有趣。在頭腦頑固的人說起來,以為做父親的應當不和小孩子做伴,使得小孩子怕;做小孩子的也不應當同他的父親做伴,須要怕他的父親。不知道怕到極頂,大家就要發生惡感,做父親的打罵他的子女,做子女的就譏訕他的父親,因此就父子相夷了。這樣愈說敬而愈不敬,愈說孝而愈不孝,推其原因,一部分實由父子不做伴侶的緣故。父子不做伴侶,於感情上既然如此,於訓育教育兩方麵也有很大的害處。我常看見有許多小孩子喜歡吃煙吃酒以及做種種不衛生、不道德的事情,而他們的父親實在是一個很有規矩、很有道德的人,那麼做父親的為什麼不去訓他們的子女呢?他們並不是不喜歡去訓他們的子女,實在是因為沒有和子女做伴,不曉得子女種種事情的緣故。我又看見許多家庭的子女,知識缺少,人情不懂。他們的父親並不是不願意去教他們,而是因為不和他們做伴,不知道他們知識缺乏、人情不懂的緣故。即使知道了,去教訓他們,但是因為大家不相接近的緣故就往往發生隔膜。我上麵已經將父子不做伴侶的害處說得許多了,現在我再將父子做伴侶的好處說一下:

(一)沒有隔膜,父子間就會產生濃厚的愛情;父子一同做伴侶,那麼常常在一起就沒有隔膜。做父親的知道小孩子的性情,而小孩子也知道他父親的性情。大家既知道性情,彼此就發生適當的反應,不會有什麼惡感發生。我和我的小孩子一鳴時常做伴的,所以他對我時常有親愛的表示。他有時候見我回家來,就跑出來歡迎我,有時候還拉我的手,嘴裏“爸爸,爸爸”地叫著。有一天,他祖母把他抱在手裏,一看見我進去,就閉嘴而哭要我抱,好像訴苦的樣子。有時候他穿著美麗的衣服,歡天喜地的走過來給我看;倘使我說一聲好,那他就更加喜歡了。有時他唱歌給我聽,拍球給我看,一種愛我的樣子真令無子者見而生羨。

(二)容易訓育小孩子。和小孩子常常做伴,那小孩子不好的行為,做父親的就可以知道,就可以訓育他,而小孩子因為愛他父親或怕他父親的緣故,就能聽父親的話而改他不好的行為。一鳴有一天,用右手去拿牆上的一張掛圖,我看見就輕輕地把那隻手打了一下,他現出痛苦的樣子。又用左手來撫摸打的地方,並且嚷叫著“ē——”的聲音。後來他又用右手去拿鳥籠,我又打他的右手,他現出痛苦的樣子,就縮手。歇了一刻,他又要去拿鳥籠,我又阻止他。第四次他又伸手去拿,但是才伸出去,立刻又縮回來,恐怕是因為怕我打他的緣故。還有一天,他把貓的耳朵拉得很重,而且顯出很快活的樣子。這是因為他不明了他的那樣動作於貓是很痛苦的;後來我看見了,就立刻代貓表示痛苦的模樣,而且禁止他不要再做。又有一天同他的母親到野外去玩。玩的時候他要撒尿了。那塊地方離家很遠,來不及回來,他的母親就叫他在草地上撒,他對他母親說:“撒勿得格,爸爸看見要罵的。”他不肯在野外撒尿,是因為我同他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對他說不要隨地大小便的緣故。所以做父親的應當常常同小孩子做伴侶,以改正他不好的行為。

(三)小孩子是容易教育的。小孩子的知識是很缺乏的,做父親的應當常常同他做伴侶灌輸給他一點知識。我有時候同一鳴看看圖畫,講講故事,有時候同他到野外去走走,有時候同他到街上去看看,隨時隨地多少總使他增些知識,得些快樂。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所以我也從略不舉了。

有人說,做父親的同小孩子做伴,那麼小孩子慢慢兒就要輕視父親了,父親的斤兩都被小孩子稱過了,那做父親的以後就不能教訓他了;假使做父親的不同小孩子做伴,除了應當見麵的時候,就不同他說笑一句,那麼小孩子就怕父親了,罵也聽了,打也不敢恨了,長大起來,就會可以成好人了。我說不然。做父親的同小孩子做伴,並不是同小孩子輕狎。輕狎則小孩子容易生藐視心,而做伴則不要緊。以前顏之推先生說“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顏氏家訓·教子篇》)。我說顏先生這幾句話說得真不錯,我們做父親的實在應當如此。我們中國以前有幾家舊家庭,也不是父子不做伴的。清朝乾隆的時候,有一位崔述先生,他的父親是常常同他做伴的。有時候教他書,有時候同他到城牆上去玩玩,同他看看山呀,講講故事呀(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二冊)。你看崔先生父子間幾多快樂。至於父子不做伴的,外表上做兒子的雖然怕父親,但是他心裏未必是愛父親的。我看見有一位60多歲的錢老先生,他對待他的兒子是很嚴厲的,兒子也很怕他。有一天他的兒子在賭場上看賭,被他知道了,他立刻叫人去找他兒子回來,叫他自己脫去衣服跪在灶神麵前。錢老先生就舉起可怕的藤條在他30多歲兒子的身上大打而特打。你看這種威嚴,威到極頂了,似乎他的兒子以後永不敢涉足賭場了。不料過了10多年,這位錢老先生死了,他的兒子就大賭特賭了。現在我聽說他的遺產,已去了一半了。你看這樣嚴的父親竟不能教好他的兒子,是什麼緣故呢?我想這一位錢老先生隻能一時禁止他兒子的行為,而不能夠改他的兒子的心,所以到後來他的兒子非但去看賭,而且也要賭博了。倘使錢老先生當他兒子小的時候常常同他做伴,經常給他講道理,教訓他,那麼父子間的感情就可以融洽,他的兒子也不忍背他的教訓去賭博了。所以我說父子應當做伴侶的。

今天(1924年4月18日)下午我手裏拿著一隻照相機,叫我的妻子把我們的女兒秀霞放在搖椅裏。預備要替她拍照的時候,一鳴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裏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勸告他,他總是不肯出來。後來,我笑嘻嘻地對他說:“一鳴!你聽著!我叫一,二,三;我叫到‘三’的時候,你就爬出來,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見我同他玩,也很高興地答應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地叫起來,說到“二”的時候,他一隻腳踏在椅子的坐板上,兩隻手挨在椅子的邊上,目光閃閃地朝我看著,等到我說到“三”的時候,他就一躍而出,以顯出他敏捷的樣子。又有一天,夜已深了,大家都要去睡了,而他竟偏偏不肯睡。他母親就以遊戲式的方法去引誘他,一麵背著他,一麵嘴裏“嗨嗬,嗨嗬”地叫著。他聽到他母親這樣叫起來,就很高興地任他母親背到房裏去睡覺了。

小孩子是很喜歡遊戲的。做父母的能夠利用他這種心理,以遊戲式的方法去教訓他,他沒有不喜歡聽你的話的。一鳴本來是要硬坐搖椅的,現在一聽見我“一,二,三”叫著,就很高興地爬起來了;他本來是不喜歡去睡覺的,現在聽見他母親“嗨嗬,嗨嗬”地叫著,就願意去睡覺了。倘使他不肯爬出搖椅子的時候,我不以這種方法去引誘他,而以強迫手段去對待他,他想他固然不敢違背我,但是他的心裏一定要很不高興的;倘使他不肯去睡覺的時候,他母親不去引誘他,而去罵他打他,他固然沒有能力抵抗,但是他這一夜,一定要做出許多惡夢來了。好好兒一回事弄得小孩子沒趣,而且也要弄得做父母的也沒有趣味,豈不是很不上算嗎?所以做父母的要使得小孩子聽你的話,要使得大家高興,最好用遊戲式的方法去教訓他,引誘他。倘使他不聽你教訓,不受你引誘,沒有法子,你再用強迫手段去對待他也未為晚。不要貿貿然常常去打他罵他,弄得大家不高興。

·總結·

我現在再把本章所說的幾種教導原則彙集起來,以使閱者得一目了然之便。

1.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

2.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

3.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麵要以身作則,一方麵還要替他選擇環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4.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他們的小孩子。

5.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小孩子多說:“不!不!”事屬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6.別人做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以辭色來表示讚許或不讚許的意思給小孩子聽,給小孩子看。

7.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做事動機。

8.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嚴厲。

9.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遊戲或停止工作。

10.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子做伴侶。

11.遊戲式的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