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生寶寶,確實需要你小心又謹慎(2)(2 / 3)

不用枕頭采取平臥位,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如果寶寶發生麵部青紫或奶後呼吸困難應及時吸氧。

床麵保持整潔,一切用品都要消毒保持潔淨。

不讓閑雜人員探視,不親吻、觸摸寶寶。肢體接觸前洗淨雙手,保證手不是冰冷的。

定期回醫院接受視力、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等方麵的檢查,接受疫苗注射。

1歲以內每個月都要檢查一次身體,2歲以後2~3個月檢查一次。

早產寶寶的發育評估:1.矯正年齡4個月大頭部可固定。2.矯正年齡6個月大能翻身。3.矯正年齡9個月大會站立。看來,追上足月寶寶絕對沒問題呀!

特別的“助長劑”,隻給早產的你

早產的寶寶自然“不走尋常路”——一般的規律未必完全適合他的需要——N項外界條件“一切聽指揮”,強加於他可就行不通嘍!

早產寶寶和媽媽一起補鈣

因各種原因早產的寶寶錯過了妊娠中晚期鈣貯存和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骨量和骨密度“天生不足”,再加上出生後喂養困難,最容易缺鈣!先天不足那就“後天”來補吧。

隻給寶寶補嗎?不,這需要“母子同補”。先來說媽媽:

盡量早開奶,不棄初乳,堅持母乳喂養。母乳不足就衝調早產兒配方奶粉。

每天多吃奶類、豆類、蝦皮、海帶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吃一粒600mg的鈣片。寶寶出生2~3個月以後,增服100mg的葡萄糖酸鈣。

再來說早產的寶寶。

首先,早產寶寶一出生就要補鈣,以2倍的劑量,即800mg/天服用鈣製劑。

其次,維生素A、B、C、E、K,微量元素鎂、鋅、銅、鐵等要在出生後1~2周補充。

再次,補鈣3個月後沒出現枕禿、多汗、夜驚等缺鈣現象,可以改為400mg/天,一直補到兩歲。

最後,喝含脂肪酸奶粉甚至不用補鈣,很快就能追上足月寶寶。脂肪酸奶粉,即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的奶粉。

不用魚肝油補鈣,魚肝油不僅含維生素D,還含維生素A,如果維生素D量足,維生素A就“超標”,過量攝入會引發中毒;如果維生素A攝入量安全,維生素D肯定是不足的!另外,早產寶寶的肝、腎功能很不好,這種補鈣製劑無疑給肝腎添加了負擔。骨化三醇,作用相同,卻不需要經肝、腎代謝。

常被忽略的人工喂養方式

這裏說的,是人工喂養中2種要不得的做法,對照一下,看看你有沒有“踩過地雷”?

①衝濃度高又特別甜的奶粉。

擔心寶寶吃不飽,不按照說明上寫的份量衝調。

寶寶極容易口渴,長時間喝特別甜的奶粉,寶寶還容易偏胖。更糟糕的是,奶汁過濃,奶汁裏的N種礦物質就多,兩歲以下的寶寶腎髒未發育完善,腎髒的代謝負擔會很重的,甚至會導致結石。

②既喝配方奶又吃鈣片。

很奇怪,幾乎所有的媽媽一概認為寶寶都是“缺鈣”的。配方奶粉裏已含足夠多的鈣(每100毫升的0~6個月嬰幼兒配方奶中含鈣量為125毫克),這時再吃鈣片真沒必要!

6個月以內的寶寶,母乳喂養也好,人工喂養也罷,都不必吃鈣片。

衝調“益生菌”,這樣才正確

都說益生菌這個也好那個也能的,這玩意兒到底是個啥?

益生菌是幫腸道菌群保持平衡的“好細菌”,寶寶腸道健康離不開它。

可是,如果你的寶寶沒有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腸內菌群失衡的問題,就沒必要額外攝入益生菌製劑。

懶技大公開——正確衝調含益生菌的東東

①別用沸水衝泡,那樣會“燙死”益生菌!35~40的溫開水剛剛好。

②衝好就要及時服用,時間放久了,益生菌會死亡的。

③不能和抗生素同服。抗菌素“糊塗蟲兒”一隻,有害菌和有益菌一律通殺!它們需間隔2~3小時。

④服用益生菌,就要降低糖分攝入,因為糖分會降低菌的活性。

喝水也有小規矩

寶寶新陳代謝旺盛,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水分100~150毫升,體溫每升高1就會蒸發掉10%的水分,水需要量是成年人的3~5倍。一般來說,每天應給寶寶喂水3~4次,每次喂水參考量為:

以後每增加一公斤體重,日飲水量應相應增加50~100毫升

為什麼要給你這個飲水量參考表?因為過量喂水是不可以的!

寶寶腎功能發育不全,水攝入過多會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低,出現行為異常、嗜睡、凝視、神誌混亂、肌肉軟弱,甚至昏迷的水中毒症狀。

“懶技”大公開——缺不缺水,一喂便知!

如果寶寶排尿次數和尿量減少,出現煩躁不安、睡眠不好、哭鬧等,喂過幾口白開水立即安靜下來——缺水無疑。

TIPS:寶寶喜歡甜,糖水有標準

①喝高濃度糖水最初可以加快腸蠕動,但不久就轉為抑製腸蠕動,讓寶寶腹部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