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12個月,會識別,能模仿,要說話(1)(3 / 3)

“黑白顛倒的睡眠”很容易就顛倒回來

寶寶睡眠“黑白顛倒”絕對是事出有因的。

什麼原因呢?

別不愛聽呦,說直白點,這個壞毛病,其實是被你“慣出來”的!

小寶寶想睡就睡無可厚非,可是寶寶長大了,你還讓他白天睡得太充足的話晚上精神頭一定很好。寶寶不睡(確切地說是睡不著),你就得陪著他,大家都不得休息。

嗬嗬,這可不能怪寶寶“不懂事”吧?

別頭痛,更別懊惱,知錯就改不就行了麼!

把已經顛倒黑白的睡眠再顛倒過來,方法其實特簡單,你可以試試看,包你滿意!不過你要記住,“硬擰過來”傷身體(寶寶的)又傷感情(母子之間的),當然不行!

懶技大公開——隻要你抓住關鍵時間

不推薦太早學走路

抓住那個曾跟你說“早學走路早聰明”、“早會走,身體壯”的人,請他去麵壁思過一整年!

哎,超前讓寶寶學走路,簡直是在“毀ING”寶寶的健康,更與聰不聰明沒一點關係!

讓你看看太早學走路的寶寶都成了什麼模樣:

把爬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走之前,還是先會爬吧——你得把爬行階段重視起來。

三翻、六坐、八爬爬——3個月左右能翻身,6個月左右會小坐,8個月左右還在爬,這話很有道理,那細化“學爬”的具體時間為:

6個月以後→經常讓寶寶俯臥→在寶寶麵前放個玩具→逗引他去夠到玩具→地球引力的關係,寶寶可能隻會趴著一動不動→不一定要寶寶真的爬多遠,培養有“向前爬”的意識就可以了。

7個月以後→蠕動、緩慢前進、貼地式匍伏前進(開始不是向前而是後退)→軀幹接觸地麵,兩下肢伸展在後→腹部蠕動、四肢不規則劃動→樣子好像一條胖乎乎的毛蟲在“蠕動”→學會正宗爬行必經的預備期。

8~10個月→改為手和膝蓋相互協調的爬行→你會看到後退、橫行、單手爬、雙手爬等各種奇怪的爬行姿勢→不需要刻意矯正→最後都能成熟進步到雙手雙腳觸地爬行。

10個月以後→兩臀和兩腿均伸直,用手腳爬行→掌握雙腿力量及身體重心移動的技巧→將軀幹高抬的爬行動作,較為成熟的爬行→多打幾個滾沒關係,馬上就可以走路了!

注意:如果寶寶長期一側身體無力,爬行需要另一條腿拖著向前移,並伴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時,你最好帶他去看看“小兒腦神經”醫師,排查一下可能存在的神經係統發育障礙。

早爬行、多爬行是幫助大腦發育的好方法,使大腦對手、足、眼的神經運動調控得以加強。還能鍛煉腿部肌肉的張力和力量,為滿歲後學走路(最早11個月後)打好基礎。

也別太晚學爬,如果寶寶已經會走,反過頭來再學爬,他鐵定沒興致。

學爬學問大

仔細“提防”會爬的寶寶

寶寶會爬之後,能去房間各個角落“大探險”了,這麼一來,他的活動空間比以前變大太多太多了!

你除了繼續保證家居環境清潔衛生之外,這些東西是“不可以有”的:

恰好又遇“生理性厭奶期”

12個月以內的寶寶會遭遇2次“生理性厭奶期”,第一次發生在3~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時),第二次就將發生在6~7個月。

寶寶第二次生理性厭奶的原因真的與“生理性”緊密相關:

①心理發育逐漸成熟,對周圍的每件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動不動就分心,根本無法專心喝奶。

②味覺發育逐漸成熟,要嚐試味道多變的食物,“喜新厭舊”了。

③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希望嘴裏能有“堅硬”的東西磨磨牙床,不要吸吮,想要啃!

生理性腹痛——嬰兒腸絞痛,即寶寶出生後4~6個月內因胃腸蠕動等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而出現的生理性腹痛。腹痛會導致寶寶哭鬧頻繁,幹擾食欲出現厭食。

對牛奶蛋白過敏,進食配方奶粉後腹部不適,出現厭食。

持續太久,就會往“病理性”方向發展。體重不再逐漸增加,在生長曲線表上,體重百分位下降兩個曲線,或落後到第三百分位以下,即發生“生長遲緩”。

病理性厭奶的寶寶常常會:

①煩躁不安。

②昏昏欲睡。

③懶得活動。

④呼吸急促或喘息。

⑤可能發燒也可能體溫過低。

⑥進食量銳減。

⑦出現嘔吐、腹脹。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寶寶實際上已經不能單純地自我恢複了。你需要抓緊帶他就醫治療。

母乳化奶粉能代替母乳嗎

答案非常肯定——不能!

因為母乳化奶粉還是以牛乳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雖然它參照母乳的成分去掉了牛乳中過多的酪蛋白,人為地添加了牛乳中不足的營養素——請仔細對比牛乳與母乳的成分(此表參考了金漢珍等主編的《實用新生兒學》):

但是——接近就是就近,“假的”永遠也真不了!寶寶沒斷奶之前,你還是辛苦點,母乳喂養吧。

那,喝鮮牛奶總可以了吧?

答案還是非常肯定——不能!鮮牛奶則至少等到3歲後才能喝。

那,酸奶……那是寶寶1歲後才能喝的好東東!嗬嗬,當媽媽的一旦看見有營養的、對孩子有好處的東東,大都這麼心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