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狼性○之:品質5(1)(1 / 1)

2.善於溝通

狼的溝通交流能力應該是無庸置疑的,而擅長觀察也是狼族的溝通秘訣。不管是在攻擊還是被襲時,它們都會自覺地觀察同伴的眼神及肢體語言,傾聽同伴的嚎叫,洞察敵方的意圖,以期和同伴達成戰略上的一致共識。

探索“狼之道”

我們身處這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是花在與人溝通上麵,有了良好的溝通與協調(不管是與主管、同僚或下屬),行事就不會滯礙難行。在工作當中,他們需要與上級、下級、相關部門、尤其是客戶進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溝通,假如你發現自己與人交流溝通不當,想一想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重視溝通?

客戶傾訴時懂得中間點點頭,恰當地時機拍拍手,都會得到很好的溝通效果。假如你要成為銷售行業傑出的人,一定要在傾聽方麵下足功夫。客戶不開口,你的生意肯定做不成。如果沒有聽懂某人所說的話,可能是因為你心猿意馬,錯過了某一個要點。如果不專心致誌、積極主動地聆聽,你還會得到錯誤的信息。全神貫注於說話者所說的話、提問,並且明確地發出信號,表明自己非常關心說話的內容,就能確保雙向的交流溝通發生。

聽人談話的時候,你必須盡最大可能多與對方進行溝通,好像是自己在說話。你應該專心致誌地去聆聽,但是,假如你沒有一清二楚地表明這一點的話,說話者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你毫無反應,什麼應答也沒有產生,說話者就無法肯定你是否已聽懂。表明自己對內容感興趣也是一種反饋,能夠鼓勵說話者繼續往下說。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一個人一天中60~80%的時間花在與親人、朋友、下屬、同事或顧客間的溝通活動上。通過對一萬個成功者的研究案例發現,一個人的“智慧、專門技術”和“經驗”,隻占成功因素的15%,其餘85%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其良好的人際溝通效率。

很多人常常是在意識到職業溝通的需要時才會開始這麼做,但這時可能為時已晚。特別是在就業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之下,這種職業溝通的耽擱和滯後給求職者帶來的往往是比自己能夠意識到的要嚴重得多的傷害。有專家就提醒說,就業趨勢在某些方麵將可能發生變化,要想抓住機遇,你就應該進行積極的職業溝通。

如何與人溝通是重要的,與誰溝通也是重要的。

在和各家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麵對麵的接觸之前,你或者需要先通過電子郵件來同他們進行溝通,這可能需要等上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在有了前麵的溝通之後,如果你提出見麵的要求,大多數管理人員是能夠在喝咖啡的時間擠出五分鍾給你的。假如他們對你說自己所在的公司至少在未來的半年之內沒有招聘計劃,那麼你該怎麼辦?微笑,告訴他們到時你會再來跟他們談。

插圖(35):秀才與賣柴人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麵。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