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狼性○之:品質5(4)(1 / 1)

“別不高興了,”小李說,“走,吃飯去吧。”

陳經理隻好滿腹委屈地躲進自己的辦公室裏。

作為中層經理,手中掌握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經常給員工加薪和升職,利用手中現有的一點權力進行“小恩小惠”。這樣來博得下屬的好感,融洽人際關係,為工作增添“潤滑劑”,所以如果從工作角度出發,對下屬實行“小恩小惠”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沒有實現與下屬的真正溝通,好意的“小恩小惠”也會得到下屬的抱怨導致下屬的抱怨。員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沒有得到必要的滿足,“小恩小惠”就變了滋味,沒有了效果,所謂的雙因素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基本因素沒有到位之前,激勵要素是沒有用處的。

地位不平等容易給溝通造成障礙。溝通雙方身份平等,溝通障礙最小,因為此時雙方的心態都很自然,但如果交流雙方地位差異較大,往往處於劣勢地位的一方就會產生敬畏感,這就是一種心理障礙。因此,由上往下溝通比較快也比較容易,由下往上溝通比較慢也比較困難,所以,上層管理者應該主動找下屬多溝通,而不是等著下屬來找自己。

插圖(39):溝通之中,學會退讓

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剛雕好大衛像時,主管這件事的政府官員就跑去看,並表示不滿意。

“有什麼地方不對嗎?”米開朗琪羅問。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員說。

“是嗎?”米開朗琪羅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聲,“可不是嗎?鼻子是大了一點,我馬上改。”說著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當當地修飾起來。

米開朗琪羅的鑿刀所到之處,掉下很多大理石粉,那官員不得不躲開。

隔一會兒,米開朗基羅修好了,爬下架子,請那位官員再去檢查:“您看,現在可以了吧!”

官員看了看,高興地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啊!”

送走官員後,米開朗琪羅忙去洗手。原來,他隻是偷偷抓了一把大理石粉,到上麵做做樣子。從頭到尾,他根本沒有改動原來的雕刻。

如果米開朗琪羅不這樣做,而與那位官員爭論,會有這麼好的結果嗎?溝通過程中,許多事情是抽象的,不一定有可以遵循的標準,因此不要自以為是,要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己主動讓一步,對方可能會讓兩步,問題也就得到解決了。

人們往往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太願意接受別人的觀點,這種自以為是的傾向是溝通中很強的幹擾因素。有時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在溝通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事實真相。

溝通是團隊建設和營造良好企業外圍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領導能力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要重視溝通,要勤於溝通,也許每個人都會講,但真正溝通起來又不是那麼容易了。每一個管理者都應學會溝通,善於溝通,用溝通創造和諧,做一匹出色的“頭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