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狼性智慧
狼的自述:
誰才是真正的叢林之王?獅子?過於凶殘不得人心。老虎?太仁義,經不起欺詐。大象?太憨厚,隻能任人驅使。我的家族卻避免了它們的種種缺陷,目光敏銳,勇猛頑強,善於計謀,有江湖霸主之實,絕非是浪得虛名。
獵人、研究者以及其他有幸目擊過狼獵捕狀況的人經常會說:“當命運已經有其自己的道路時,已經無須太多的語言。”一位觀察者通過望遠鏡觀察說,發現幾天前狼群看起來還似乎是漫無目的地跟著獸群,突然間,有氣無力的狼群在一刹那間變得特別有衝勁,變成一個合作、有力量、團結的團隊,每一隻狼也都知道策略的計劃以及自己必須執行的任務。哪怕是狼,也會運用策略來達到目標。
狼的計謀有的時候具有讓人恐懼的震撼。
自古至今,人們對狼頗多貶評。然而,競爭的世界中,狼確是一種可貴的動物,優秀的種群。雪山、草地、原始森林、戈壁沙漠,不難看到狼的蹤跡。狼是凶猛貪婪的野獸。狼經常成群結伴地生活,共同襲擊龐大的敵人,捕獲弱小的動物。狼是動物當中的靈長。
狼性跟人性是一樣的。狼是警覺的,耳朵從不耷拉總是豎著審聽四麵八方的動靜;狼是不停的,大概除了在狼窩休息之外,幾乎是永不停步的;狼是貪婪的,它拚命追趕獵物將捕獲到的獵物啃得幹幹淨淨;狼是團結的,一群狼的力量可說是所向披靡,任何龐大的動物都難以逃脫。從沒聽說過狼被其他動物捕食的傳聞。
人性亦如狼性更好。在目前競爭的社會中,優勝劣汰日趨明顯,人們普遍活得並不輕鬆。狼性即狼的品性,狼的生存智慧確實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1.欲擒故縱
狼群為實現目標所使用的策略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的。它們有時會使用特別複雜的戰術來捕殺獵物。
一個由八隻狼臨時組成一個獵捕麝香牛群的團體,正在驅趕著牛群往高地平台上奔逃,當這群麝香牛到達高地頂端時,它們就會被兩隻看起來鐵石心腸且不帶感情的狼,佇立在它們必經之道上阻擋著,這些麝香牛驚慌失措地開始四處奔逃,因此失去了群體的保護性。
而正當這群麝香牛四處驚慌奔逃之時,六隻狼早已撲向那些虛弱而且無法受保護的麝香牛,一隻狼緊跟在後麵,另一隻狼在前頭,其他的狼則來到空地,搏鬥迅速地結束了。
這些麝香牛一向太過於依賴群體的保護,又沒有充滿技術性的攻擊競爭的計劃。和麝香牛群比起來,狼群小得多了,可是狼群有欲擒故縱的策略,並且能夠實施執行,因此,最後贏得了勝利。
探索“狼之道”
打仗,隻有消滅敵人,奪取地盤,才是我們的目的。假如逼得“窮寇”狗急跳牆,垂死掙紮,己方損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馬,不等於放虎歸山,目的在於讓敵人鬥誌逐漸懈怠,體力、物力逐漸消耗,最後己方尋找機會,全殲敵軍,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諸葛亮七擒七縱,絕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終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獲的影響,穩住南方,在地盤上,次次乘機擴大疆土。在軍事謀略上,有“變”、“常”二字。釋放敵人主帥,不屬常例。在通常情況下,抓住了敵人不可輕易放掉,以免後患。但是諸葛亮審時度勢,采用攻心之計,七擒七縱,把主動權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後終於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