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狼性○之:品質6(3)(1 / 1)

原來是這樣,隻要我們記住方向,就算多繞幾個圈子,也不失為明智之舉。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根本就沒有什麼捷徑,也許那僅僅是我們飽含智慧的曲線抵達。

插圖(41):修鞋匠的技法

一次,一個老鞋匠正在和幾個老人閑聊,走過來一名穿戴入時的婦女,送來一隻皮鞋問老鞋匠:“師傅,你看這鞋能修嗎?”

老鞋匠看了一眼,說:“您看我有活正忙著呢,您如果著急,裏邊還有幾個修鞋的。”

婦女的確不願意等,就朝裏走去了。

有人便不解地問老鞋匠:“為什麼有活來了,你卻給支走了呢?”

老鞋匠笑著說:“你看那隻鞋做工精細、皮質又好,少說得上千元,如果修不好,弄壞了咱可賠不起。不是我誇口,我不敢接的話,別人也絕對不敢接,最後啊,她一準兒回來。”果然,那婦女不大會兒工夫就又回來了。老鞋匠把鞋拿到手裏左瞧右看:“您這鞋得認真仔細地修,很費時間的,您明天來取吧。”婦女雖然不太情願,但也隻好應允。

等她走後,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把鞋給修好了。

又有人問:“你修得這麼快,為什麼非讓人家明天來取?”老鞋匠笑了:“看著你把鞋修好,頂多收三五塊錢,等到明天,那麼貴的鞋至少收十元。”

第二天,婦女取鞋時,看見鞋修得很好,高興地給了20元走了。

老鞋匠懂得欲擒故縱,又吊顧客胃口,的確是摸透了顧客的心理,因此“三五塊錢”也輕易地變成了“二十塊”。

2.聲東擊西

狼善於運用謀略,為狼群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它們會根據自己身處的環境和麵對的對手來調動自己的智慧,從而運用謀略取得勝利。比如在麵對野牛這種強大的對手的時候,它不會把自己的同伴置於危險地境地,因此他不會選擇正麵的和成年野牛衝突,而是故作姿態,聲東擊西的謀略誤導野牛。先以經驗豐富的狼假意進攻身體強壯的成年牛,轉移成年牛群的注意力,趁機攻擊牛犢。然後又及時的撤出,不貪婪更多的食物。

人類更應如此。不懂得運用謀略,很難取得生活和事業的主動權。古今中外,有許多謀略大師,把謀略藝術運用得十分出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商業競爭之中運用聲東擊西之謀略,必可助己一臂之力。

探索“狼之道”

聲東擊西,出自典故:《太公六韜·兵道》:“欲其西,襲其東。”意思是說造成一種逼真的佯攻假象,達到迷惑敵人、出其不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即是忽東忽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引誘敵人做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為使敵方的指揮發生混亂,必須采用靈活機動的行動,本來不打算進攻甲地,卻佯裝進攻;本來已決定進攻乙地,卻並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敵方就沒辦法推知己方意圖,被假象所迷惑,從做出錯誤判斷。

用此計必勝無疑,假如對方指揮官頭腦冷靜,識破計謀,此計就發揮不出效力了。黃巾軍中了李雋佯攻西南方之計,遂丟失宛城。然而周亞夫處變不驚,識破敵方計謀。吳軍佯攻東南角,周亞夫下令加強西北方向的防守。當吳軍主力進攻西北角的時候,周亞夫是早有準備,吳軍終於無功而返。

聲東擊西的計策,早已被曆代軍事家所熟知並常用。所以使用時必須充分估計到敵方的情況。方法雖是一個,但可變化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