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一章 渡河準備(3 / 3)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叫好聲,道:“張將軍此計大妙。”

清風子摸著胡子,道:“張將軍此計不錯。不過,還不夠完美。”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詢問聲,道:“道長之意是……”

李雋笑著代清風子解答,道:“道長的意思是說,兩路出兵隻能切斷韃子西躥北逃的道路,還有一條道路沒有切斷。再說了,一路大軍直取長城,壓力太大,不如兩路有效。”

得到李雋提點的眾人恍然大悟,道:“對,還有東麵沒有切斷。”

李雋走到地圖前,指著東北道:“你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對於戰略的分析不會外行。乍一看之下,東北和燕雲似乎沒有什麼聯係,其實不然,是唇齒關係。東北實為燕雲的後援,成吉思汗當年為了攻打大都,先派木華黎攻下了東北,其目的就是避免到時東北掣他的肘。要是朝廷不把東麵的通路也切斷的話,韃子一則可以從東北獲得援軍,二則可以向東麵逃躥,為以後進軍東北增添很多困難。”

如此一說,問題再也清晰不過了,眾人眼睛放光。解晉一下子站起來,道:“皇上,臣以為就燕雲之地的地勢看,從中原出發,朝廷以兩路進攻為宜。等到時機成熟,朝廷可以在這裏登陸。”他手指按著的地方就是現在的秦皇島。

“這裏離大都近,朝廷在這裏登陸,韃子必然以為朝廷是在開辟第二戰場,不會引起韃子的注意。”解晉很是振奮地道:“我軍就可以在毫無阻力的情況,快速北上,直撲長城,與西路軍會師長城。”

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圖畫,讓人熱血如沸,齊皆道:“此議甚好。”

“都沒意見?”李雋問眾人,道:“都沒意見,就這麼定了。朕決定,西路軍由張玨為主將,柳河子,黃漢,陳興道為副將,兵出洛陽,直取長城。”

“遵旨。”張玨他們命令。

李雋接著道:“這中路仍由張世傑為主將,高達為副,朕跟隨前進。從汴京出發,直取大都。”

“遵旨。”張世傑領命。

李雋看著廖勝功,道:“這登陸一事,就由廖將軍負責籌劃,也由你指揮東路軍。解晉,趙良淳隨你出征。”

“遵旨。”廖勝功他們領旨。

李雋分析著道:“東西兩路都需要突擊力量,東路軍由解晉擔任,西路由玄甲騎兵出任。”

“遵旨。”趙僉領命。

李雋看著清風子,道:“中原之事主要是收編義軍,圍剿殘敵,恢複社會治安,招攬人才,組建政府班子並使其有效地運作起來,盡快恢複生產與建設。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資金,設備和技術,祥甫會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事,我想隻有請道長勉為其難了。”

一句話,要恢複中原的生產與建設,需要一個文武全才的人來坐鎮,這個人最好是李雋,但是李雋要隨軍出征,再說了他要處理的事務不會僅僅隻限於中原,還有其他的大量事務,清風子就成了除李雋之外最合適的人選了。

清風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謙辭,欣然領命,道:“皇上請放心,貧道一定盡力。”

“道長,由於目前朝廷的局勢,祥甫給你的幫助有限,主要還是要靠你自力更生了。”李雋笑著提醒清風子。戰爭還在繼續,大量的國土在光複,需要大量的資金人手,李庭芝能幫的忙也不會太多。

清風子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請放心,貧道明白。”

“中原是北伐的基地,大軍出征後,糧秣主要還要得依靠中原,杜將軍就留下來,與道長一道,為大軍北征準備後勤。”李雋提醒道:“大軍一旦過了黃河,必然會縱橫在廣袤的北方領土上,需要的物資和兵員會很多,你們二位的擔子很重,望你們二位明白。”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含糊,清風子他們哪會不明白話裏的意思,李雋已經是打算燕雲一光複,立即分兵趁機收回東北、西北、西域、西藏這些地方,還會進軍大草原,直搗蒙古老巢。一句話:戰爭還有得打,消耗還會很大,他們的擔子會很重。

這擔子雖然很沉重,但是卻讓人興奮,清風子和杜大用齊道:“皇上放心,絕不辱使命。”

李雋很是放心地道:“有了你們這話,朕就放心了。有道是英雄所見皆同,我們今天商量的事情,有一個人已經給朕提出過了。朕知道你們很想知道這人是誰?這人就是郭侃。”李雋掏出郭侃寫給他的信,晃著道:“他在信裏給朕提出了一個經略北方諸地的方略,就是我們商討的事情。”

眾人是萬未想到郭侃這樣的漢奸居然會給李雋出這樣的主意,很是驚奇地問道:“他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