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三章 渡河之戰(1 / 3)

“將士們的冬裝都都配發了,這都是祥甫的功勞。”李雋很是感慨地道:“要不是祥甫給我們提供了如此充足的補給,將士們沒有冬裝,時機再好,也不敢渡河。”

清風子點頭讚同,道:“皇上所言極是有理。此時的北國,已是冬天雪地,黃河封河固然是難得的渡河良機,可是這渡河之後將士們將在冰天雪地裏行軍、作戰,條件非常的惡劣、艱苦,充足的後勤保證更是不可缺少,冬裝就顯得猶為重要。”

“不知道祥甫雙鬢上的華發又多了多少?”李雋很是同情地道:“朕本想是中原決戰後,讓將士們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到春暖花開再渡河北上。現在,黃河意外封河,這機會難得,萬萬不能任其流失,渡河也就成了急務。我們還沒有從中原決戰中完全恢複過來,燕雲之戰隻能靠將士們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了。”

廖勝功分析著道:“皇上請放心,中原決戰後將士們雖是疲勞,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不過,將士們士氣高昂,以臣之見士氣已是百多年來最為高昂之時,比起當年的嶽家軍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北地雖苦,冰天雪地,也是擋不住將士們如火的熱情。”

“廖將軍說得很對,臣也是這麼看。”杜大用很是讚成廖勝功的分析。

張世傑他們也是讚同道:“是啊,皇上。”

高達的說法最為特別,拍拍胸,道:“皇上,不要說將士們興奮、熱情似火,就是老臣好象也年輕了二十歲,昨晚上還吃了八大碗白飯。皇上,你看,老臣的身子骨越來越結實了。勝仗就是好,可以讓老頭變年輕,可以使將士們充滿熱情,不畏懼寒冷,北地之苦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他的話立即引來一片笑聲。

李雋笑著指著高達道:“好你個老頑童,一件嚴肅的事情居然給你說得比喝南瓜湯還要輕鬆。就是這樣,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你們要記住,一是要讓將士們穿暖和,二是要讓將士們吃飽。”

穿暖和有利於行軍作戰,這點不用多說都會明白。吃飽不僅僅讓人有力氣打仗,也可以讓人不畏懼寒冷,因為那會攝入足夠多的能量,可以抵禦寒冷。

作為帶兵的將領,張世傑他們不會不知道這兩件事對進軍燕雲的好處,齊道:“謹遵皇上教誨。”

清風子摸著白胡子道:“雖然眼下不是用兵的時機,但是兵貴奇變,當變則變,有此良機我軍渡河正所應當。一則可以打忽必烈一個措手不及,讓他的軍隊在來不及變更部署的情況下遭到我軍的攻擊,相較而言比起春天再進攻,阻力會小得多。二則在冰天雪地裏用兵,與兵法相反,很多人想不到,正所謂出奇製勝是也,有此兩點,朝廷必勝!”

他的話立即得張世傑他們的讚同,道:“有此兩點,就足以光複燕雲之地了。”

李雋點頭讚同,道:“理是這個理,依然不能掉以輕心,該做的功課還是要做足。朕可不想將士們沒有戰死在沙場上,而是凍餓而死。冰天雪地這頭怪獸,有時比百萬大軍更可怕。”

對於這點,曆史是有很深刻的教訓,庫圖佐夫追擊拿破侖的行動就是最生動的例子,出發時,他帶了十二萬軍隊,等到追擊行動結束後,十二萬軍隊隻剩下不到三萬人,很多人是給累死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給凍餓而死。就是庫圖佐夫本人,也死在了追擊途中。

另外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一九四一年德國人進攻蘇聯的失敗。德國軍隊凶猛的攻勢之所以在莫斯科城下被遏止住,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的冬天提前兩個月到來,使得德國的裝甲部隊無法參戰,最終不得不望著克裏姆林宮的尖頂而感歎。更糟糕的是,德國軍隊和當年的拿破侖一樣,根本就沒有裝備冬裝,穿著單衣在冰天雪地裏作戰,有多少人給凍死,無法估計。

李雋這個曆史學家對於這兩件事情當然是熟之極也,雖然華北的冬天比起俄羅斯的冬天暖和了許多,也是夠讓人受的,要是沒有充足的後勤保證,出奇用兵演變成大災難不是不可能。正是考慮到這點,李雋才一再提醒將領們。

“臣等明白。”張世傑他們齊聲道。

望了一眼排著整齊隊列,隻等他一聲令下就可以開赴燕雲之地的將士們,李雋道:“開始吧。”走到香案前,點燃一炷香,插在香爐裏,道:“宗將軍泉下有知:將軍矢誌渡河,光複故土,感徹肺腑!將軍英靈不遠,將軍之遺誌,朕今日代將軍實現!將軍千古!”

如此做,並不是李雋迷信,而是因為當年宗澤三呼渡河而亡,感動多少豪傑,就是千年以後的今天讀史至此,也是讓人感歎不已,深深為宗澤將軍忠心所感動,讓人淚濕沾襟。女真南下,山河破碎,矢誌如宗澤將軍者不知有多少,李雋在大軍渡河之前祭奠宗澤,也是在告慰如宗澤這樣矢誌渡河光複故土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