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三章 渡河之戰(3 / 3)

焦裕恍然大悟,很是後悔,道:“將軍,這事你換個人去吧,我要跟你去北方。這種小魚,沒勁頭。”

“自己屁股自己擦!”歐軍行的聲音遠遠傳來。

焦裕雖是不高興,還是不得不執行,帶著軍隊直撲來犯的三千蒙古軍隊。果然,前麵不遠正有三千蒙古軍隊開來,瞧蒙古軍隊的樣子,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大禍即將臨頭,還排著一字長蛇陣開進。

如此陣勢,很好對付,隻需要攔腰一刀,截為兩段,互不相應,再逐個擊破就是了。焦裕是一員良將,當然明白這個理,把軍隊分成三個部分,左右兩翼攻擊蒙古軍隊的首與尾,他自己率軍直插中部。

《說嶽傳》裏金兀術擺一字長蛇陣難住嶽飛一段,可以說沒有兵法常識,而讀者們還為之瘋狂,真的是讓人無語。《孫子後法》雖有“如常山之蛇率然,擊其頭則尾至,則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皆至”的話,並不說是可以擺一字長蛇陣,隻是打個比方而已。

蒙古軍隊根本就沒有搞明白宋軍是哪裏鑽出來的,就給焦裕斬為兩段。等到他們明白過來時,已經陷入了宋軍的重圍中,很快就給殲滅了。

“將軍,快派人報捷。”親兵隊長湊上來給焦裕獻計,道:“將軍,這是我軍渡過黃河以來的第一個勝仗,不可不報啊。”

焦裕把寶刀還入鞘中,白了親兵隊長一眼,道:“報個鳥。這叫勝仗?才聞到一點腥味,你就吃上魚了?好吃的在後頭呢。傳令下去,全速前進,一定要給我追上歐將軍。”也不等親兵隊長說話,一拍馬背,潑風般衝了出去。

親兵隊長忙問道:“將軍,報不報捷?”信裕早就衝得沒影了。

“這個焦裕,他居然不報戰況。”張世傑眉頭一皺,道:“大軍過河後,我們需要隨時掌握前線的情況,他打了勝仗居然不報,有他這麼打仗的?應該要處罰他,要不然此風一長,我們還怎麼掌握戰況?”

張世傑的擔心並非多餘,象他這樣的一路大軍的總指揮官,要是不能隨時了解前線的情況,問題就很嚴重了。

李雋分析道:“焦將軍這個人,和朕在關中打過仗,他最喜歡的就是挑硬骨頭啃,不怕蹦掉牙的。他之所以不報,是因為他沒把殲敵三千當作一回事。”

“他就算不當一回事,也得讓我們知道情況。”高達也是生氣,道:“他連氣都不通一下,要是人人都學他這樣,我們還怎麼指揮?”

李雋點頭道:“勝利不足喜,固然是好事。但是,讓一路大軍的總指揮沒法把握情況,問題就嚴重了,這次勝利不給他記功,讓他功過相抵,再申斥他一通。”

焦裕的作法雖是不合軍規,也不是什麼大事,不記他的戰功,申斥一通也足夠了,張世傑和高達點頭同意。

“見過皇上,張將軍,高將軍。”解晉喘著氣,幾乎是衝進來的,向李雋施禮。

小驃騎威名顯赫,張世傑和高達哪敢怠慢,還禮道:“解將軍辛苦了。”

李雋拉著解晉的手,道:“你終於來了。你的軍隊駐紮地太遠,這渡河之事就讓歐將軍占了先,你要是再不趕來,你恐怕連湯都沒得喝。”

宋軍渡河非常的倉促,先到先渡,解晉的軍隊駐地離黃河比較遠,自然是不能如歐軍行一樣“近水樓台先得月”了。

一聽這話,解晉一下子急了,道:“皇上,臣就是為這事來的。皇上,你得給臣作主啊,不能把好事都派給歐將軍,他吃肉,也得給臣分點湯喝吧。”

“看把你急的。”李雋笑著拉著解晉走到地圖道:“歐將軍沿東邊,從這裏到這裏,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直插敵人的後背,想撒一張大網。現在,韃子對我軍的渡軍有所警覺,發現很多小股部隊開向黃河邊,目的很明確,就是來阻止我軍過河。不用說,肯定是忽必烈下的令。不過,他這主意不好,各自為戰,兵力分散,易為我軍各個擊破。反倒不如集中兵力,守住幾個重要的點,以此和我軍對抗。”

張世傑他們很是讚同,道:“皇上高見。”

李雋接著道:“正是看中這點,歐將軍才決定做一張大網,進行縱深穿插,大範圍包圍韃子。這就需要另一路大軍,就你小子去完成,你從西邊,從這裏到這裏,在這裏與歐將軍會師。其餘的事,我們會做好。”

“皇上放心,臣一定做好。”解晉信心十足地道。

段幹木大步而入,把手裏的戰報遞上,道:“皇上,這是歐將軍送來的情報。”

李雋拆開一看,驚奇之極地道:“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