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直麵恐懼(2)(1 / 2)

實驗聯想:

張某的表現是比較典型的社交強迫障礙。表麵上看,張某是因工作遭領導訓斥才出現這種心理問題的。但事實上張某心理問題的出現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長期壓力積累造成的。目前就業競爭激烈,張某雖在工作崗位上,但公司人員流動非常大,同事們像走馬燈似的來來去去,給張某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再因工作不力被領導訓斥,使張某每天都擔心自己會被解雇。因此每個舉動都謹小慎微,不敢和同事多說話,不敢見領導,一切都通過網絡聯係,讓自己置身事外。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在網上聊天,沉溺於網絡世界。而且上網聯絡,不用麵對麵接觸,自然輕鬆。長此以往,性格就變得有些孤僻,而現實世界需要人與人麵對麵溝通時,我們反而覺得不適應。正所謂和網絡近了,和人遠了。張某已經存在網絡依賴心理,隻有在網絡上他才能感到放鬆,感到自然,而見了同事、領導乃至陌生人則不知所措。更何況被領導訓過了,更不敢去見麵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或者消除網絡依賴症呢?首先,我們應該從心理上樹立自信,放棄網絡聯係方式,逼自己走進人群中,盡可能放鬆心情,對自己說“我是最好的”,主動與他人接觸;此外,還可以找親朋好友聊天轉移緊張情緒。這樣,離網絡遠了,和人自然就近了。

測測你自己:社交恐懼測驗

評分方法:每個問題有4個答案可以選擇,它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2.有時如此;3.經常如此;4.總是如此。根據你的情況在以下題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麵前講話。答:(1234)

2.在人麵前臉紅我很難受。答:(1234)

3.聚會及一些社交活動讓我害怕。答:(1234)

4.我常回避和我不認識的人進行交談。答:(1234)

5.讓別人議論是我不願的事情。答:(1234)

6.我回避任何以我為中心的事情。答:(1234)

7.我害怕當眾講話。答:(1234)

8.我不能在別人注目下做事。答:(1234)

9.看見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發抖、心慌。答:(1234)

10.我夢見和別人交談時出醜的窘樣。答:(1234)測試結果:

(1~9分)放心好了,你沒患社交恐懼症。

(10~24分)你已經有了輕度症狀,照此發展下去可能會不妙。

(25~35分)你已經處在中度社交恐懼症的邊緣,如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心理醫生。

(36~40分)很不幸,你已經是名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了,你可以去看看心理醫生,他會幫你擺脫困境的。

小貼士:恐懼社交心理

社交恐懼症患者害怕的對象主要是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他們在公共場合把注意力過於放在周圍的環境上,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覺得別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關注,擔心自己會出現錯誤而被別人嘲笑,總處於一種莫名的心理壓力之下。社交恐懼症常常會導致口吃、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甚至興奮性暈厥等並發症,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狀態。

經專家研究表明,“社交恐懼”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與人在童年時期的某個行為印痕有直接的關係。例如,有一個人小時候曾經得到一次演講的機會,他做了精心的準備,希望風光一把。可沒想到,他上台時竟把原先背得滾瓜爛熟的演講詞忘得一幹二淨,這使他尷尬至極。從那以後,他變得不敢當眾講話了。有一個男孩,平時很喜歡去同學家裏玩,有一天他無意中聽到那位同學的母親在教訓孩子:“別讓你的那個同學老到家裏來玩,煩死人了,下次他再來你趕緊打發他走。”這個男孩悄悄地縮回了已經踏入門檻的一條腿,從此之後,他變得害怕與人接觸和交往,更不敢與人交朋友。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治療社交恐懼症呢?

先找出具體的刺激源,接下來就是進行“心理認知”治療。讓患者通過回憶、與心理醫生交談及催眠治療等方式,找出引發心理障礙的確切原因,再據此對症下藥,進行“行為治療”“行為治療”就是根據患者的病因教會其采用相應的心理對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形成正常的社交思維習慣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