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注意力集中法:在社交場合,不必過度關注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小人物,不會引起人們的過分關注,正確的做法是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對。
兜頭一問法:當心理過於緊張或焦慮時,不妨兜頭一問:再壞又能壞到哪裏去?最終我又能失去些什麼?最糟糕的結果又會是怎樣?大不了是再回到原點,有什麼了不起!想通了這些,一切就會變得容易起來了。
鍾擺法:為了戰勝恐懼,心裏不妨這樣想:鍾擺要擺向這一邊,必須先往另一邊使勁。我臉紅大不了紅得像塊紅布;我心跳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想跳得比搖滾樂鼓點還快呢!結果呢,人們會發現實際情況遠沒有原先想象得那麼嚴重,於是注意力就被轉移到正題上了。
係統脫敏法:如果麵對自己愛戀的女孩子,可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礙。一、先下決心看她的衣服;二、看她的臉蛋兒和眼睛;三、向她笑一笑;四、當有朋友在身邊時主動與她說話;五、有勇氣單獨與她接觸。這種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個原本看來很困難的社交行為變得容易起來,這種方法對輕度社交恐懼症一般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過,當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已經比較嚴重時,就有必要適量應用藥物治療,這對消除心理緊張和緩解生理不適均有一定效果。這種治療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對藥物的成癮性、依賴性等不良後果。
可以說,社交恐懼症的治療過程也是重塑患者健全人格的過程,其見效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保證不再複發。外界的刺激是多種多樣的,新的環境刺激會對“社交恐懼”形成新的情境喚醒。因此,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常常會無濟於事。在治療社交恐懼症的過程中,隻有運用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綜合措施,將常規性一般治療與階段性強化治療並舉進行,才能使希望走出社交恐懼症陰影的人們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明媚天空。
小結
在現代社會,恐懼越來越有力地折磨著我們,到了每一個人都無法規避的地步,這讓人想起19世紀英國詩人和散文家麥爾慈,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宇宙對人類是友好的嗎?”這個懸而未解的問題,困擾著許多自恃聰明的人,讓人倍感世界的無常。正是由於人的有限與渺小,比之於宇宙與世界的深不可測,才使人對許多無法理解的事物生出恐懼。比如,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都幼稚地認為“4”“13”這些數字會給他們帶來不祥,可見,麵對世界的無常,人是多麼脆弱而無助。
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會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恐懼,它比害怕更深刻。害怕是麵對一個具體對象的,恐懼與焦慮一樣,可能是沒有具體對象,無邊無際的。肉體遭到攻擊(如一隻老虎朝你撲來)會害怕,精神的傷害卻產生恐懼,最終帶進絕望。害怕是現在的,恐懼則可以針對未來和不可知的事而發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克服恐懼心理呢?
首先,我們要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擴大認知視野,判定恐懼源。認識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係,確立正確的目標判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情趣和堅強的意誌,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地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煉自己,培養勇敢頑強的作風。這樣,即使真正陷入危險情境,也不會一時就變得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另外,平時積極參加心理訓練,提高各項心理素質。比如:進行危險情境模擬訓練,設置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形成對危險情境的預期心理準備狀態,就能夠有效地戰勝緊張和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心理適應和平衡性,增強信心和勇氣,以無畏的精神克服心靈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