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是以實施節能項目取得的節能收益,支付項目全部費用的節能籌資方式。ESCO以效益分享為基礎,對用戶進行節能診斷,提出方案並簽訂合同,為項目籌資、采購、安裝設備、培訓人員和投產運行;用戶則按合同規定,用節能效益向ESCO支付項目費用。也就是說在合同期內,客戶不需花1分錢、不用承擔投資和技術風險,就能夠分享到節能效益,ESCO在幾年內收回投資並獲得合理的利潤後,全部節能效益和節能設備歸屬客戶所有。推行EMC節能效率高,項目的節能率一般在5%~40%,最高可達50%。
EPC是20世紀70年代“能源危機”以來,為了克服推行需求管理和綜合資源規劃的障礙應運而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節能分享模式,已經迅速形成了一個規模超千億美元的新興朝陽產業。
節能必須有自願協議
2003年,國內一家大型鋼鐵公司的節能率達到4.7%,大大高於2%的既定目標。發生這一突變的奧妙所在,就是這家大型鋼鐵公司與所在地的省政府簽署了節能自願協議(VA)。
VA通常是政府與行業協會或企業簽訂的協議。行業協會或企業按照預期的節能減排目標采取自願的行動,政府則要給予企業或行業一定的財政激勵。
VA是世界上應用最多的非強製性節能措施。與行政手段相比能更容易、更迅速地得到實施,成本效益更高,已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推廣應用。美國政府推出了減少建築物溫室氣體排放的自願計劃;啟動了綠色照明、能源之星計算機計劃;與主要廠商達成協議,生產節能型計算機,開發燃料效率為1994年3倍的汽車。德國的汽車製造商發表聲明,自願生產和銷售油耗比1990年低25%的汽車。荷蘭政府與工業企業簽訂協議,確定了提高能源效率20%的目標。丹麥政府與工業企業簽署協議,對采取了節能措施的協議企業減征排碳稅。芬蘭、瑞士等國家,也采取相應措施激勵企業節能。
自2003年我國某省政府與鋼鐵公司簽署了我國第一項節能自願協議之後,青島、煙台、上海、浙江、四川和福建等地也相繼推行了這項措施。
要用能效標準來約束
電器哪個便宜就買哪個,什麼效率不效率的省錢就行唄,還要用什麼法來管嗎?
能源效率標準(簡稱能效標準)是規定產品能源性能的程序或法規。強製性能效標準,禁止能效低於國家能效標準最低值的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產品的能源性能的目標限定值是按照規定的測試程序確定的,分為指令性標準、最低能源性能標準和平均能效標準三類。能效標準規定了強製性能效限定值、自願性節能評價值;能效限定值的功能主要是淘汰落後產品;自願節能評價值的功能旨在鼓勵製造商提高產品能效。作為終端用能設備和產品市場轉換的一種有效工具,能效標準是檢驗產品能效、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度量衡”,它可以有助於改善消費者福利,維護公平競爭和消除貿易壁壘。
我國目前共頒布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34項,主要涉及家用電器、照明器具、商用設備、工業設備、辦公設備和交通工具六大類產品。在節能標準方麵,目前已頒布國家標準230餘項,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總數達到500餘項。
要用能源效率標識去監督
麵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所謂節能家電,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如何進行甄別和比較呢能源效率標識可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幫助。
能源效率標識簡稱能效標識,是附在產品上的信息標簽,一般粘貼在產品的正麵麵板上,顯示的主要信息包括生產者名稱、規格型號、能耗等級、能耗指標和依據的國家標準號等信息。能耗等級是判斷產品節能效果的最重要指標,等級越高節能效果越好。
我國自2005年起實施了家用冰箱、空調能效標識製度,能耗指標為5級。等級1表示產品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級2表示產品能耗高於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等級3表示產品能耗達到我國市場的平均水平;等級4表示產品能耗低於市場的平均水平;等級5表示產品能耗高,屬於末位將淘汰的產品。
能效標識可分為保證、比較和單一信息標識三類。保證性標識顯示了特定的標準信息;比較性標識顯示的信息,可讓用戶對不同產品的節能效果進行比較,準確識別產品的節能性能;單一性信息標識隻顯示與產品性能有關的數據。能效標識提供了一個公認的能效基礎,有利於鼓勵用戶購買能效高又省錢的產品,並通過消費者的“腳”,促使企業多生產物美價廉、能效高的產品。迄今全球已有46個國家和地區實施能效標誌製度,美國的能源之星的能效標識已覆蓋38類1.3萬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