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碳文化幫你提高低碳意識(3)(2 / 2)

遼寧生態省建設總體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成生態省。全省80%以上的市、縣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縣建設標準;初步建立起高效低耗的生態經濟體係、持續利用的資源支撐體係、優質可靠的環境安全體係、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態體係、自然和諧的生態人居體係、現代文明的生態文化體係,在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過程中,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新路子。到2025年,努力把遼寧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生態省。

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變——生產方式基本完成從高消耗、高汙染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轉變,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生態產業在國民經濟體係中占主導地位、具有遼寧特色的生態經濟體係。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要低於標準煤1.28噸,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低於100立方米。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製,水、大氣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劃要求,退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森林覆蓋率達到39%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低於每萬元6千克、每萬元4.2千克。

人居環境優美舒適——城鎮供水、能源、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環境淨化、綠化和美化;農村居住環境實現衛生、清潔、優美、文明。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

全社會生態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健全和完善生態省建設的法律法規體係與執法監督機製;基本形成提倡節約和保護環境的價值取向,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省建設。環境宣傳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

遼寧生態省建設階段目標,2006—2010年初步形成生態省建設的機製和框架,初步搭建起生態經濟、資源支撐、環境安全、自然生態、生態人居和生態文化的生態省建設框架;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導、法律規範、市場運作、科技先導和公眾參與的生態省建設機製。建成一批生態市(縣)和生態示範區試點,基本遏製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部分地區生態狀況有所好轉,為全麵開展生態省建設奠定基礎。

2010—2020年90%以上的指標達到國家生態省建設標準,80%以上的市、縣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市、縣建設標準。經濟發展方式基本實現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初步形成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型經濟,生態效益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城鄉人居環境清潔優美,建成一批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全省大部分地區環境質量良好,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和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農村基本達到“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要求。全省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基本步入協調發展的軌道。

2020—2025年,進一步完善提高生態省建設質量,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生態省建設要求,生態省建設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基本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