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之後,嘉明帝開口說道:“罷了,此事確實需要從長計議,諸位愛卿都回去好好想想應對之策。”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向嘉明帝行禮之後,這才退出了殿外。
等所有人到了殿外之後,便開始紛紛告辭。
畢竟各位大人所在的官衙不同,要前往的方向也並不盡相同。
隻是當所有人都不見了蹤影之後,兩儀殿外突然又出現了身影,顯然是有人重新折返而回,再次求見嘉明帝。
*
夜幕降臨,謝靈瑜的馬車停在了永寧王府的門口時,台階上便有人提著燈籠在等著。
謝靈瑜下車之後,便瞧見是韓太妃身邊的陳嬤嬤。
“殿下,您可算回來了,”陳嬤嬤一瞧見謝靈瑜,聲音裏便帶著焦急
() 。
謝靈瑜微微笑了下,安撫道:“嬤嬤莫要擔憂,我這不是回來了。”
不用問,她都知道陳嬤嬤出現在此處的緣由。
無非就是韓太妃也聽說了,今日太極殿上發生的事情了。
當她剛進了韓太妃的院子後,一進入正堂,就瞧見對麵儼然有一道身影已經迎了上來:“北紇使團今日在太極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當真向聖人求娶你了?”
謝靈瑜輕輕點頭:“確有其事。”
在聽到她這般肯定之後,韓太妃兩眼一翻,竟欲作昏倒之勢。
一旁的陳嬤嬤趕緊上前喊道:“太妃,您今天白日裏已經險些昏倒了,還是趕緊先坐下吧。”
謝靈瑜也被唬了一跳,趕緊扶住韓太妃。
隨後跟著陳嬤嬤一道將她扶到軟榻上歇息。
但是韓太妃卻伸手欲推開她們,掙紮著說道:“我入宮麵聖,我要見聖人,我要問問聖人,還記得你阿耶是如何死的嗎?”
謝靈瑜趕緊看了一眼左右,陳嬤嬤更是立馬揮手,於是房中原本的侍女們紛紛離開。
“母妃,聖人並未答應此事呢,”謝靈瑜趕緊說道。
韓太妃這話要是傳出去,頗有種挾恩自重的意思。
但是韓太妃卻望著謝靈瑜,眼底含淚怨道:“可是他也並未當場拒絕,不是嗎?”
“此乃大事,聖人即便要拒絕,也要站在理法道義之上,否則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謝靈瑜安慰她說道。
韓太妃卻勃然怒道:“我不管天下人怎麼說,你阿耶當年乃是為了救聖人而死,如今聖人便不能再讓能去和親。要不然這便是要活生生逼死我,我便是死,也要到聖人跟前問個明白清楚。”
謝靈瑜沒想到韓太妃會如此激動,於是趕緊安撫說道:“母妃,您放心,今日朝會之後,聖人又召見了我,他已經說過絕不會答應此事的。”
如此這般說了之後,韓太妃原本激動的情緒,這才勉強鬆動了下來。
她直勾勾看著謝靈瑜問道:“當真如此嗎?”
“這是事關我終身的大事,我豈會胡言,”謝靈瑜柔聲說道:“你且放心吧,和親這件事一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韓太妃此事才鬆了一口氣,但是她也並未徹底放鬆。
她死死握住謝靈瑜的手掌,望著她說道:“你要明白天家無情這四個字,不管你皇伯爺從前如何待你好,但是現在他隨時都有犧牲你保全他的天下的可能。”
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謝靈瑜心底竟不由生出了幾分譏諷。
原來就連她母妃都將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虧得她從前還覺得皇伯爺待她比旁人都優越幾分,這樣的優越是在於她沒有妨礙到任何人。
深夜。
遠在另外一個一處地方,隻見屋內的燈花突然爆裂了下,隨著一聲清脆響動之後,房門被推開,一個身披黑色鬥篷的人走了進來。
“如今已是春
日,大人裹得這般嚴實不覺得熱嗎?”信王抬頭看著對方,好笑的問道。
但是來人卻並未立即摘下鬥篷,而是望著信王。
“今日太極殿上之事,與殿下有關嗎?”
信王朝對方看了眼:“怎麼,大人是來質問與我?”
待鬥篷被摘下之後,一張中年男人的臉露了出來,若是有旁人在此,隻怕便要吃驚,畢竟兵部尚書崔知仲深夜與信王密會,當真是要驚呆旁人。
崔知仲望著信王,聲音冷漠說道:“殿下應該也知道,聖人有意將吾兒指婚給永寧王,還望殿下莫要阻礙。”
在聽到這句話之後,信王仰頭大笑,笑聲越來越嘲諷。
在外麵一向溫和儒雅的信王,竟能發出這般譏諷的笑聲,當真是叫人吃驚。
但是崔知仲並未露出意外神色。
“原來連未來的安國公都盯上了永寧王的爵位,”信王望著崔知仲,輕聲說道:“崔大人,您還真是貪心呐。”
崔知仲並未理會他的嘲諷之言。
但是信王卻轉頭便說道:“隻可惜你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怎麼,聖人已經決定讓永寧王和親?”崔知仲語氣緊張的說道。
信王淡淡搖頭。
崔知仲這才又鬆了一口氣:“既然聖人並未打算讓永寧王和親,殿下為何如此說?”
信王望著他:“你既然如此盯著永寧王,便該對她身邊的人也十分熟悉吧。你以為有那位蕭大人在的話,令郎還有幾分機會呢?”
“此人不過是個寒門出身的,如何配得上永寧王殿下,聖人自然也不會為他們指婚,”崔知仲毫不猶豫說道。
信王卻輕笑著說:“他當真隻是寒門出身嗎?”
崔知仲微縮了縮眼眸,十分意味深長的看著信王:“殿下,你這是什麼意思?”
“我什麼意思,崔大人還不清楚嗎?如果見過令郎和這位蕭大人的話,應該都能看出來他們兩人之間,倒是頗有幾分相似,”信王直言不諱道。
“蕭晏行出身滄郡,乃是經過聖人核查的,自是板上釘釘。”
崔知仲卻絲毫不接信王的話。
信王卻又朗聲笑了起來,他微眯著眼睛望著崔知仲:“看來崔大人確實是不想再活在你兄長的陰影之下,如今便是連疑似你親侄子的人,你都不願意承認了。”
“不過也是,我聽聞崔知節大人當年文韜武略,不僅與父皇乃是莫逆之交,更是深受老國公的喜歡,若是當真有他失蹤多年的兒子消息,不管是父皇還是崔老國公定然會追查到底的。”
這時崔知仲猛地說道:“殿下,你莫要忘了,誰才是與你一條船上的人。”
“我知道,可是三千衛對昭陽公主下手的時候,你可未曾與我說過,”信王冷漠望著崔知仲。
崔知仲卻搖頭說道:“殿下這就冤枉我了,我對三千衛之事也不過是一知半解,他們對公主下手,我又豈會知道呢。”!
蔣牧童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
:,
:,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