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吩咐宮女拿來筆墨,請道士賜名。沒想到這道士哈哈大笑,說他自己根本不會寫字。他一邊抓著頭皮,一邊說“正陽”“正陽”。英宗見狀,便下令將“麗正門”改為“正陽門”。
其實,英宗根本沒弄懂跛腳道人的意思。那道人一麵抓頭皮一麵說的是“真癢”,不料英宗卻誤聽作是“正陽”。不過說來也奇怪,自從這城門更換名字之後,紫禁城內果然陰霾盡除,而鬼魅傷人這些事也就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
通天牌樓風水柱
北京城裏最複雜的牌樓當屬前門五牌樓,那麼最簡單的牌樓又會是哪座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北京城裏最簡單的牌樓竟然出現在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裏。
到過頤和園的朋友都知道這裏有個蘇州街,是仿照民間集市而開辟的一種商業性場所,目的是為了滿足後宮妃嬪、公主們的購物欲望,同時也算是豐富一下後宮的物質生活,讓這些久居宮門的女人們不要感覺生活太過沉悶。最簡單的牌樓就出現在這條蘇州街的各家商鋪前麵,這便是“門臉兒牌樓”。
這些門臉兒牌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牌樓要比商鋪本身高出來許多,於是大家就管它們叫“通天牌樓”,而它區別於其他牌樓的特點就是又高又窄,因此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衝天柱”。民間有這麼一種傳說,這衝天柱也叫做“風水柱”,柱子越高自然離天越近,這便意味著借助天力發財的機會也就越大,所獲得的財富也就越多。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傳說在很久之前,天上的財神爺某一日出巡,遠遠地望見有幾根柱狀物直立入雲端。財神爺看了覺得很是稀奇,便走到近處仔細觀察那幾根柱子,隻見上麵繪著各種圖案,煞是美觀。財神爺正看著這幾個柱子發愣,卻聽下界一個人說:“王老伯,您這裏做生意,從來沒有欺瞞過顧客,還經常照顧一些窮苦的人,本來就賺不了多少錢。您怎麼還要在店鋪門前樹起這麼長的柱子來呢?這得花費您多少血汗錢啊!”
“小夥子,你可能不知道,老漢我雖說是小本生意,也賺不下幾個錢,但我每天的生意都好得很,一家人不愁吃喝的,這都是托了財神爺的福。我在店鋪門前樹立起這些柱子,一是為了感謝他老人家,二是為了提醒自己,人心要如木柱直,萬不可做那昧良心的生意!”
財神爺聽罷連連點頭,對身邊人說:“看來這是個有良心的商人,他以後肯定會日進鬥金的。那些昧了良心的生意人真該瞧瞧這位老人家是如何做生意的!”
打這之後,說也奇怪,每天都有很多人來王老伯的店鋪裏買東西,雖然這生意是越來越紅火,可王老伯卻依舊買賣公平,堅決不做坑人的生意。周圍開店鋪做生意的雖然都看了眼紅,但卻不知道為何就這王家店鋪的生意會如此興旺。
末了,一個喜歡偷機取巧的生意人說:“王家店鋪門前的柱子有利於風水,一定是因為這個,才讓他們家店鋪生意興隆的。”於是,大家紛紛效仿,一時間各式各樣的衝天柱紛紛樹立起來,可大家的生意仍然做不過王老伯,因為他們僅僅看到了表麵上的衝天柱,卻沒有學到王老伯誠懇待人、買賣公平、不欺顧客的品質。
其實,這通天牌樓前的風水柱,所起到的正是廣告宣傳作用,這就好比現在很多商家都把廣告牌放在高處,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廣告宣傳,給自己帶來客源。
不過從這通天牌樓風水柱的傳說中,我們也能看到樸實的勞動人民對財富的渴望,以及對誠實無欺的品格的讚揚。
景德街牌樓,最憋屈的被遷牌樓
北京城有那麼多牌樓,因城市建設需要而遷走的為數不少,卻獨獨有這麼一座牌樓,可以說是眾多被遷牌樓中最“憋屈”的一座了,這便是景德街牌樓。
景德街牌樓於嘉靖十年(1531)建成,橫跨阜成門內大街,矗立在曆代帝王廟前,它是皇家壇廟建築的一部分。多少年歲月過去了,這牌樓與人們都相安無事,可偏偏在新中國建國以後,景德街牌樓這裏頻頻發生交通事故。據說有一天,三輛汽車接連與這座牌樓相撞,這些於是便也引發了人們的種種揣測。
有種說法是這樣的:曆代帝王廟這裏有神靈守護,而每天車來車往的,實在打擾神靈的清靜。正是因為此惹惱了他們,所以這裏才頻頻發生交通事故。可也有人說,這座牌樓所在的位置影響了現代化交通發展,因此才要遷走它,這和神靈報複之類的說法並無關係。
盡管後一種說法的支持者比較多,不過,這景德街牌樓附近的邪乎事仍是不少。有一位公交車司機李師傅,他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大家說明這景德街牌樓是怎麼“成精”的。
一天傍晚,老李師傅下班回家,溜達著路過這景德街牌樓,當時周圍十分安靜,李師傅就聽一個聲音說:“這是哪年月了啊?都到大晚上了還這麼吵。”“陛下,如今已經不比昔日了。我們且在這裏安安靜靜地看這北京城是如何舊貌換新顏的吧。”這兩句話雖說詭異,但李師傅卻是聽得真真的。
還有一次,李師傅站在景德街牌樓這裏等個熟人,那是傍晚六七點鍾的時候,也許是因為那天天氣寒冷,人們都早早回家了吧,街上顯得特別清淨,可在這牌樓附近還是有竊竊私語的聲音。開始李師傅很害怕,但漸漸地李師傅聽明白了,這些對話者裏麵有君王,也有大臣,有時他們感歎命運反複無常,有時他們議論舊朝的興衰成敗。李師傅後來倒覺得不害怕了,不過是一些過世的“人”閑來無事聊家常罷了。
關於景德街牌樓的趣事還有很多。有一位老師傅,他繪聲繪色地對大家說起他在景德街牌樓附近的經曆:那天他下夜班回家,騎自行車經過這裏,本來是十分熟悉的路,卻在一瞬間找不到方向了。“當時我心裏這個急啊,我就納悶兒了,我天天上下班路過的地方,怎麼突然一下就轉向了呢?”這位老師傅心裏越急,就越找不到方向,然後“桄榔”一聲,連人帶車一起撞到了牌樓上。有些人寬慰他說是因為天黑,再加上工作勞累,才會這樣的,可這老師傅卻說:“那不應該啊。我在這裏上班都多少年了,每天工作量都是一樣的,怎麼那天就能這麼巧,還轉向了呢?”
於是,這景德街牌樓附近“鬼打牆”的事也就越傳越邪乎。人們不管怎麼加倍小心,撞到牌樓而導致受傷的事兒還是屢屢發生。1953年夏,這座經曆了四百多年風雨的牌樓終於光榮“下崗”了,後來被安置在首都博物館的大廳裏,成為首博最大的一件展品。
隆裕皇後大婚時為何要用紙糊的牌樓?
北京城裏那麼多牌樓,甭管是因為城市改建光榮下崗的,還是被當做保護文物而留在原地的,其建築材料不外是石製、木製或彩色琉璃的,可您聽說過用彩紙糊成的牌樓嗎?
有人也許會說,這個怎麼沒見過啊?人家出殯時就有!這是老輩子的規矩了。
可現在我們要說的卻是在結婚時使用的彩紙糊製成的牌樓,而且還不是一般人結婚時用的,而是大清的一位皇後在大婚典禮上用過的。
這件稀奇事兒就發生在光緒皇帝與隆裕皇後大婚的時候。大家想想,那彩牌樓都是出殯時才用的,堂堂的大清皇帝、皇後大婚這本是件喜慶事兒啊,怎麼能用這玩意兒啊?這多不吉祥啊!不過,再怎麼不吉祥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得用彩紙糊成的牌樓,這其中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
按照清朝祖製,皇帝大婚是要穿過太和門的,從禦道進入皇宮,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可在光緒十四年(1888),卻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發生在貞度門,這大火一直燒到太和門。若是在平常那還好說,大不了是動用庫銀重新修建,可那會兒不行了,因為沒幾天就是光緒大婚的日子了。
現修一座,那肯定是來不及了。於是有人想了個法子:就用彩紙糊一座太和門吧。這個主意擱到平時那就犯了殺頭之罪,可在當時的情況下,也隻能這樣辦了。於是,隆裕皇後隻能委委屈屈地坐在轎輦中穿過用彩紙糊成的太和門牌樓。
若非當時情況不允許,無論如何,隆裕皇後都不會同意這個辦法的。當時有人就說,從這太和門的彩牌樓下穿過,皇後以後的日子不會太好過,因為大婚時候用出殯時的東西,那不就是給自己找倒黴嗎?可當時那確實是沒辦法,才采取了這個下策。
婚後的隆裕皇後果然生活很不幸福,經常遭到光緒的冷漠對待,她因為孤苦無依的宮廷生活而痛苦萬分。因此隆裕皇後便對那座臨時糊成的彩牌樓而耿耿於懷,認為正是這座太和門彩牌樓給自己帶來了晦氣,讓自己婚姻生活不美滿。為了能驅走晦氣,隆裕皇後還請高僧進宮做過種種法事,希望能通過誦經祈福給自己帶來好運氣,得到皇帝的喜愛。據說隆裕皇後還秘密地請來一位活佛,希望通過活佛的幫助擺脫灰暗的生活。然而這位活佛卻說,隆裕皇後的婚姻生活不美滿,是因為她的命格根本不適合做皇後。若是換作別人,這宮廷就是生養自己的活泉,而對於隆裕皇後來說,在宮廷裏就隻能忍受孤苦寂寞。這與那彩牌樓沒有任何關係,若是她能自己想通,將來必定有大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