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安眠藥片(1 / 3)

老王在電影頻道中看一部可能是港台出品的武俠片,裏邊幾次說到一樁江湖上的恩怨還沒有了結。但是字幕出來的是恩怨尚未“了解”。“了結”一而再再而三地變成“了解”,老王納悶,怎麼?現在的人連“哇”“賽”“酷斃”“一把”“東東”“美眉”……都知道,卻不知道一個“了結”嗎?

過了幾天,他看鳳凰台的節目,看到裏邊報道一個境外的講話的時候,字幕是“士可忍,孰不可忍?”老王又納悶,是不是他們把土可殺不可辱,與是(指示代詞,這)可忍,孰不可忍,混淆了?這兩句話怎麼可能混為一談呢?

老王忽然一下子想起了許多媒體上的語言與用字問題,他覺得頭暈、心慌、漾酸水,夜間無論如何睡不著覺了。他吃了一些安眠藥片。

他一睡睡了幾天。後來發現,這種安眠藥是治癲癇的,他用藥太猛了。

他仍然納悶,是我吃多了安眠藥片啊,難道那些可愛已極的電視人也都吃多了藥了?

花開得早

老王一次與朋友們討論,北方的春天,哪種花開得最早?有說是迎春的,說什麼天寒地凍的時候花兒就盛開了。

有說是玉蘭的,說是不信你看天安門的紅牆前,已經有多少潔白的玉蘭綻放?

有說是杏花的,說是郊區最早開放的是杏花。說是延慶縣年年舉辦杏花節呢。

老王很感慨,已經是他的第七十四個春天了,他竟然還不知道這裏最早開的是什麼花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哪個開得早?小樓昨夜又東風,唯願沙塵不到此城中……

哪個花先開?哪個花先開?帶著這個問題迎來與度過他的第七十四個春天,這是多麼幸福啊。

思維法則

老王和幾個老友聚會,大夥爭著說自己老了。老王覺得奇怪,這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呀,人們怎麼那麼願意說自己老呢?

老人A說,老伴讓他去超市買瓶山西老陳醋,他居然買了一瓶廣東老抽醬油回來。

朋友們說:靠譜,靠譜,又不是買了一瓶敵敵畏。

老人B說,星期天本來計劃去兒子家,上大巴時上錯了,就去了閨女家。

朋友們說,誰讓你當年不知道計劃生育呢?孩子多是福氣,去誰家不一樣?

B說,不一樣,欲言又止。看來還有點隱情。

老人C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數學家,他說,他們那幢居民樓的老人,鍛煉身體主要靠爬樓梯,樓外散步已經沒有地方了,原因是私家車與狗屎太多,占據了所有空地,而且汽油味炒菜味也不利散步。一天C走到四層樓梯的拐彎處,碰到樓上十二層一位老漢,兩人聊了一會兒奧運會,然後十二樓的老漢忘記了自己是正在從上往下走還是從下往上爬,事關每天的鍛煉指標,馬虎不得,十二樓老很恐慌。

C說,讓我們想一想:如果您是從上往下,我就是從下往上,因為我們是頂頭相遇,並不是一個追上另一個。那麼,隻要我記得清楚是在上還是在下,自然你就是正相反,您就不會迷失,請放心。但是,但是,但是我是在上還是在下呢?您瞧,本來我是很明白的,壓根我就沒有糊塗,叫您一說,我怎麼忘了呢?看來遺忘是有暗示性與傳染性的。要糟,關鍵時刻,我硬是忘了。

十二樓的老漢說,且慢,你如何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我們是對頭相撞,而不是你追上我或者是我追上你呢?萬一不是這樣呢,那麼您即使記得一清二楚,又有什麼用呢?

C一聽,有點二虎,世上什麼事能說是百分之百呢?相撞乎迎頭趕上乎?這可是前提呀,前提一錯,推論也就都是錯的了。一聽前提有問題,他的血往上湧也就更糊塗了……

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成為遺案,十二樓老為此住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