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的哲人(2)(1 / 1)

老子之反智,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是他認為有必要對什麼是“智”作出準確的論定。在他看來,“智”隻是一種世俗的聰明,世俗之人與人周旋,與世推移,乃至有感覺良好至於樂此不疲的,所謂與人鬥其樂無窮。為了在爭鬥中搶得先機,穩操勝算,他們既度人勢之廣狹,複量己德之厚薄,更關心所要攀附投靠的主人是否車千乘馬萬匹的實力,日夜無休,真是操碎了心。平居之時,習慣使然,或者究心於琢磨人,或者想方設法算計人,並以此作為日常最切要的功課就更多了。所以他要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3章)這樣的話。由於不能同時做到“自知”,這種“智”顯然不是他樂予肯定的,所以他要說民之難治是因為其智多。

今天科技昌明,知識經濟時代,再說反智的話,不免太過背時,也太過憤世。但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呢?我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創意越來越少;美麗越來越多,性情越來越少;聰敏越來越多,實誠越來越少。以至連女孩子理想中的白馬王子,都一例由老實可靠易為桀驁不馴了。想想以前,但一個忠厚老實,就可以將女孩子連同她的父母一起樂翻,現在不僅女兒是“你不壞我不愛”的,就是她父母心中也每每犯疑:這個人對我女兒老實固然很好,但若對一切人都老實豈不糟糕。女兒的字典裏,這個語境中的“壞”就是多智的意思,就是有情商,能結交,玲瓏八麵,應酬四方。這應該是好的吧。許多人在許多的情景中都這樣想,結果怎樣,冷暖自知。就讀過《老子》的人來說,直覺得五千言中,有些話真的像是為今天的人所設。並且不僅是中國人,也包括外國人。到處都在上演聰明的喜劇。老子都懶得說什麼了,有拉羅什富科《箴言集》說:“最精妙的智慧能產生最精妙的愚蠢。”真是可憐,時時創造著精妙愚蠢的人類!

原文: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第19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第65章)

注釋:絕智棄辯:通行本“絕聖棄智”,今從陳鼓應老子肯定“聖”為最高人格修養故不會絕聖說,並依郭店簡本所作“絕智棄辯”改正。明:此處指人蔽其樸而知巧詐。愚:此處指返樸歸淳。賊:害。

今譯:絕棄智辯,可使人民百倍獲利。上古善於行道之人,不是教人民詐偽機巧,而是讓人民返樸歸淳。人民所以難治,是因其多用智巧。所以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災禍;不用智巧治國,是國家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