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從根子上杜絕這種情況,他提出了“絕學無憂”這樣的命題,並要人不以人所常學的那一套為自己的人生教材,而去學一些人所棄置的東西;乃至以不學為學,這裏的“學不學”,不是要人徹底地棄學,而是說在你努力學問的同時,始終不要忘了讓這個學問成為輔助無為的天道,成就人敦樸之天性的手段。為學不是目的,為道才是。為道不直接是為成己成物,說到底,它不成就什麼,它隻讓你自自然然。你自然了,它就在了。
原文:絕學無憂。(第20章)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64章)
注釋:絕:棄絕;無憂:即無擾。按:此句郭店簡本接“為學日益”章,但與通行本同,置於“唯之與阿”句前。欲不欲:以不欲為欲。學不學:以不學為學。郭店甲組簡文作“教不教”。複:返也。言反眾人之過,使歸於本。以:帛書甲本作“而”,乙本作“能”,三字古通。
今譯:棄絕為學之事可以讓人沒有憂擾。所以聖人喜歡眾人所不喜歡的,不以稀罕難得之物為貴;願學眾人所不願學的,讓其從過錯中返歸,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敢濫加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