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對皇子們的教育,很注重思想方麵的教育,要求皇子們好好學習。他以孔孟學說為基礎,從曆代的經史著作中輯錄有關政事的論說,加以發揮引申,並親自作訓釋,纂成此書,影響了整個清代皇子等貴族子弟的教育,成為曆代阿哥們家規學習中的必修書。
2《庭訓格言》裏的為君之道
清代的另一本重要家規是雍正皇帝的《庭訓格言》。《庭訓格言》是雍正皇帝做皇子的時候,得到的父皇康熙的訓條,一共二百四十六則,雍正皇帝在雍正八年,追述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對各位皇子的訓誡,並通過書的形式把這些訓誡記錄下來,來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孫子們看。其中的內容包括為君為臣之道,讀書、修身、飲食等之要,也是清朝宮廷教育皇子皇孫的重要材料。
《庭訓格言》中強調皇子們的修身養性,並將修身與生活習慣、熟悉經書等巧妙地結合起來。
凡人修身養性。皆當謹於素日,朕於六月大暑之時,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縱而能者也。汝等見朕於夏月盛暑不開牖,不納風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
總的意思是說:心靜自然涼。他在大夏天不用解開衣服,也不用搖扇子,都是因為從小就能管住自己,從小就注重心性方麵的修養。可見古人認為心性是很重要的東西,心性好則一切都好,凡事能成,江山則能穩固。
《庭訓格言》中還強調以身作則。
訓曰:如朕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從。
即如吃煙一節,雖不甚關係,然火燭之起多由此,故朕時時禁止。然朕非不會吃煙,幼時在養母家,頗善於吃煙。今禁人而己用之,將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意思是說,像我這樣身為皇帝者,要想法令能施行,隻有自己先身體力行,別人才會跟從。就像吸煙這件事,雖然它與國家大事沒有多大關係,然而火災之發生經常因它而起。所以,我時時下令禁止吸煙。其實,我並非不會吸煙,小時在養母家,就很會吸煙。現在我下令禁止別人吸煙而自己卻例外,將何以服人?
因此,為了使別人信服,我便永不吸煙了。可見康熙爺為了做出表率而做了多麼大的犧牲!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才是讓眾人服從的最好辦法,這是康熙爺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庭訓格言》還教導皇子們當如何做人做事。
吾人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朕自幼登極,凡祀壇廟、禮神佛,必以誠敬存心。即理事務,對諸大臣,總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故朕所行事,一出於真誠,無纖毫虛飾。
意思是說: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實實在在地去做,不要去追求虛名。我從幼年到即皇帝位以來,凡是遇到祭祀天地、祖廟、神佛的事情,都懷著虔誠、敬仰的心思去對待。即使處理日常的朝中事務,對待各位朝中大臣,也總以誠心相待,不求虛名。所以,我的為人行事,完全出於一片誠心,沒有絲毫的虛飾之意。真誠是做事和待人的一條重要的原則,人說心誠則靈,這句話適合一切人和事。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