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保健常識 (3)(1 / 3)

(2)2~3個或3個區域以上關節部位的關節炎:醫師觀察到下列14個區域(左側或右側的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蹠趾關節)中累及3個或3個以上,且同時軟組織腫脹或有積液(病程≥6周)。

(3)手關節炎:醫師觀察到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手3區)中,至少有1個關節腫脹或有積液(病程≥6周)。

(4)對稱性關節炎:醫師觀察到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蹠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絕對對稱(病程≥6周)]。

(5)類風濕結節:醫師觀察到骨突部位、伸肌表麵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RF含量異常,而該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不超過5%。

(7)放射學改變:手和腕的後前位X線攝片顯示有骨侵蝕狹窄或有明確的骨質疏鬆。

具有以上4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此標準的敏感性為91%~94%,特異性為88%~89%。

類風濕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不同

類風濕關節炎早期以及長期低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與風濕性關節炎相似,有時難以鑒別。風濕性關節炎起病通常急劇,關節紅腫熱痛顯著,遊走現象出現快,消失也較快;主要發生在膝、踝、肩、髖等大關節,小關節的關節炎很少見,且沒有代表性;關節腫脹主要是關節內充血、水腫和滲出液增多;無晨僵和肌萎縮。風濕性關節腫脹時間短,多在1~6周內自然消腫,即使伴有心髒損害的風濕性關節炎,病變活動通常也在6個月內(多在3個月內)停止,以後如無鏈球菌再感染,關節炎很少複發,治愈後不留後遺症。風濕性關節炎的X線檢查隻有水樣密度陰影的軟組織腫脹,無骨質改變。以上的特點都與類風濕不同。風濕性關節炎時阿司匹林是速效的,診斷性治療試驗可口服阿司匹林(kg·d),24~72h內迅速顯效,關節症狀明顯消退,體溫下降、血沉降低;而類風濕則反應遲鈍。

哪些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關節發生結構性破壞的初期手術效果較好,而晚期主要用於校正畸形。

手術指征:①藥物治療不能完全控製病情,滑膜炎嚴重,關節腫痛無法耐受,關節活動範圍受限;②關節結構破壞導致關節畸形。

常見的手術有以下幾類:

(1)滑膜切除術:滑膜病變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滑膜是關節內最先受侵犯的組織,病變最初局限在關節滑膜區域,其他損害均繼發於滑膜病變。滑膜炎症導致血管翳增生,較早侵蝕軟骨。軟骨一旦破壞,關節病變則迅速進展。在滑膜炎期行滑膜切除術可以阻止病情繼續活動,防止破壞關節軟骨,對關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尤其是膝關節乃人體中最大的滑膜關節,雙膝滑膜總麵積約占全身滑膜麵積的一半左右,一次手術清除大量病變的滑膜,可使疼痛腫脹症狀緩解,最大限度地保護關節功能,近期療效十分明顯。滑膜切除術並不是適用於所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一般隻適用於以下情況:患者的一般情況較好,病情比較穩定,患者無發熱、貧血和心、肺、腎功能障礙;關節病變不太廣泛,局限於四肢少數關節;關節病變在一年以上,雖經充分中西藥物及其他療法治療,關節腫脹和疼痛仍比較嚴重,但尚無明顯的骨質破壞和關節畸形,關節病變尚處於早期;關節腫脹主要因滑膜肥厚,而非因關節積液,關節腫脹持續不消。

(2)人工關節:是將一些特殊的材料,人為地加工成關節的形狀,將其置換在病變的關節上。人工關節有人工股骨頭、全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蹠趾關節、趾關節、肱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及人工手指關節等。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的發展,為一些關節嚴重破壞的晚期患者帶來了希望,可以挽救關節畸形,改善關節功能和顯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許多長期臥床患者,通過手術,重新獲得了站立和行走功能,部分或完全恢複了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