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雄鷹——空軍司令員聶鳳智中將(2 / 3)

聶鳳智的一席話,使大夥兒的情緒頓時平息了不少。有的飛行員們感動地大鼓其掌:“聶鳳智有大將風度。”

聶鳳智也為這些可愛的空中戰士而感動。尤其令他難忘的是戰鬥英雄王海的一席話。王海說:“我們在數量上比敵人少,可是在向敵機進攻的時候,如果我們多架次的輪番進攻一個目標,就有把握擊落敵機……我們也可以用少量飛機與敵人戰鬥機周旋,多數飛機攻擊敵人的轟炸機……總之要形成局部的優勢……”

有理有據的分析,令聶鳳智對王海非常佩服。會議結束後,聶鳳智又專門找到這個擊落過多架敵機的飛行英雄大隊的大隊長,他誇讚王海飛行技術好,愛動腦子,又和王海進行了長時間的攀談,王海的談話極為誠懇,也很豪爽熱忱,令聶鳳智非常感動。後來,當聶鳳智看了王海寫的《對空作戰幾個問題的體會》時,連連稱道:“將才,將才啊!”他馬上批轉空聯司和各部學習。

王海原來是陸軍部隊一員敢打敢拚的猛將。入朝作戰的頭一天晚上,他把老師請到飛機跟前,摸著殲擊機問道:“這飛機能上刺刀嗎?”

王海後來成為人民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帶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王海大隊”,這個在朝鮮戰場上鍛煉成長起來的英雄大隊,先後參加空戰80多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人人都為人民立下了戰功,架架戰鷹閃耀著光榮的紅星,人們讚譽他們是“英雄的王海大隊”。毛澤東主席在看了空軍送呈的空3師戰報後,欣然寫下了“向空軍第3師祝賀”的題詞,以示嘉獎。王海被評為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後來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並出任中國空軍司令員。

1985年10月,美國空軍參謀長加布裏埃爾上將訪問中國空軍。在軍事博物館,這位王海昔日朝鮮上空的對手、曾被王海大隊擊落逃生的老飛行員,久久徘徊在那架已顯陳舊的米格-15前,凝視著機身上那永不褪色的9顆紅星,陷入了長時間的沉思。加布裏埃爾將軍對王海說:中國空軍在鴨綠江和清川江之間幾乎占了絕對優勢,當時的美國空軍飛行員們稱這一地區為“米格走廊”。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範登堡在考察戰場後也感歎說:“中國幾乎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當然,王海的成功與進步,與王海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毫無疑問,這也離不開像聶鳳智這樣的高級指揮員對一個年輕飛行員的高度信任和熱情支持。

中國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聽到空3師這次戰鬥的情況,語重心長地對聶鳳智說:“你初次指揮空戰,有壓力。就是泰山壓頂,你老聶也要扛住。指揮這樣上百架飛機的大空戰,能和對方打個旗鼓相當,已經不錯了,關鍵是注意總結經驗,以利再戰。”

1952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安東召開軍事會議,專門研究了誌願軍空軍作戰問題。彭總強調指出:“誌願軍空軍必須采取積極作戰的方針。隻有在積極作戰中,才能鍛煉誌願軍空軍,才能真正取得經驗,才能更沉重的打擊敵人。”

聶鳳智堅決貫徹了彭總這一指示。隻要天氣條件允許,便積極升空作戰,以粉碎敵人的進攻。經過幾個月的磨煉,聶鳳智很快適應了空軍在朝鮮戰場的作戰環境,仗也越打越精,越打越有經驗了。

不久,他再次指揮空軍部隊迎擊美國空軍。

那天,聶鳳智接到報告,敵軍第51聯隊、第4聯隊起飛了115架F-86,目標是鴨綠江橋、鴨綠江邊機場。

“看來氣勢不小!”聶鳳智不動聲色地說。

聶鳳智判斷著最佳的出擊時間,待敵機起飛40分鍾之後,立即向待命的空3師、空4師和空12師下達了起飛命令,把來犯之敵機打了個措手不及,敵人破壞誌願軍運輸線的企圖未能得逞。此後,聶鳳智指揮日趨嫻熟,連續指揮誌願軍空軍以進攻的姿態,靈活多變的戰術,堅決勇猛地打擊美機,並乘勝向南推進。尤其是他成功地運用了“鉗形包圍”戰術,成功地指揮了一場反鉗製作戰,更使誌願軍空軍名聲大振。

這種戰術以60~80架米格機編成幾個相互協同的編縱隊,在1萬米以上高度從安東和水豐電站上空飛過鴨綠江。“西海岸縱隊”和“中部縱隊”都留下少數兵力與F-86巡邏隊交戰,而機群的主體則一直向南飛到平壤上空集合,然後開始向鴨綠江返航。返航途中,一部分米格機則降低到5000~6000米高度,攻擊“聯合國軍”的戰鬥轟炸機編隊或返航的F-86或掉隊的飛機,誌願軍空軍為掩護大批飛機的返航,通常再起飛一批米格機向南至少飛到新安州去接應。

這天下午,美遠東空軍出動150架轟炸機,由60餘架F-86式戰鬥機掩護,企圖再次進襲拉古哨發電站。聶鳳智一麵指揮空3師和空12師起飛28架米格-15比斯殲擊機前出至安州、龜城地區攻擊美鉗製機群,一麵指揮空3師第9團全團起飛,將美掩護機群40餘架F-86式戰鬥機阻於宜川、安州地區,掩護主力攻擊F-84戰鬥轟炸機群。結果那天擊落美F-84戰鬥轟炸機14架。自己僅被擊落3架,擊傷1架。

在整個11月和12月,誌願軍空軍戰鬥機共出動238批2463次,與美機空戰48批598架次,共擊落擊傷敵機63架,一度迫使美軍將戰鬥轟炸機的活動限製在清川江以南地區。12月份的戰果更是令人欣喜,在聶鳳智的指揮下,誌願軍空軍共擊落美軍飛機37架,擊傷7架,其中多數是F-86。全月作戰26天,出動157批1623架次,我機被敵擊落12架,擊傷14架,兩者相比,誌願軍空軍擁有了局部優勢。

聶鳳智采用“鉗形包圍”這種新的戰術,輔之以機動靈活的作戰原則,先後出動飛機4000架次,一舉將美國空軍趕出了鴨綠江上空,不但保衛了朝鮮北部,也保衛了中國東北邊境的重要軍事目標。把空中作戰的戰線一直向南推到了清川江一帶。

由於在“米格走廊”附近的中朝飛機占有數量上的優勢,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平壤以北地區,中朝空軍都握有主動權。

彭總給聶鳳智來電話,一麵對聶鳳智給予表揚,同時提醒他要及時總結經驗,以利再戰。聶鳳智報告彭總說:“我們現在還是劣勢,可是我們已經找到了在局部達到優勢的辦法,我們要和敵人在空中較量一番!”

彭德懷說:“好,好,越打越有經驗,要保持住!你這個聶鳳智,說話還是算數的,空軍打得很好,不過不要大意,別再讓敵人反過去!”

3. 聶鳳智苦心鑽研對付美空軍的戰術戰法,創造了製勝美軍空中編隊的“淘打法”。誌願軍戰機發揮空中優勢,扯破了美軍的“拉弗伯雷圓圈”。

1953年新年到來的時候,朝鮮戰場上的局勢又進入一個新階段。中、朝、美三方雖然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開始了停戰談判,但隆隆的槍炮聲和兩軍將士的廝殺聲卻一刻也沒有止息。三方的談判代表坐在和談桌前,但眼睛卻都瞄著戰場,和談的條文仿佛不是出自會談,而是來自戰場上的勝負。

親臨朝鮮戰場督戰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說:“現在,我們還缺乏完全支配戰場的能力,中朝軍隊還不時地向我防禦陣地進行騷擾和挑釁。戰地指揮官們都認為,如果在一定時間內談判還不成功的話,我們惟一的辦法,隻能是全力發動一場進攻!”為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要求朝鮮戰場的指揮官要盡量減少地麵戰鬥,而代之以空中絞殺戰。他指出:“在地麵戰鬥中,我們美國人死傷太多,國內的反響太強烈,他們已經鬧翻了天,而天空,卻是我們獨占的世界……”

1953年1月至3月,誌願軍地麵部隊抗登陸戰役準備正處於緊張階段。美空軍為了阻止誌願軍地麵部隊調整部署和運輸物資,於年初製定了一個所謂“對鐵路目標進行一係列短促猛烈突擊”計劃,加緊進行空中封鎖,在大寧江橋和清川江橋地區發起了“空中包圍戰役”。二三月份,除突擊水豐發電站等重要目標外,繼續加緊對清川江以北的重要橋梁和西海岸防禦地帶的偵察與轟炸,企圖破壞我抗登陸戰役準備。

為了應對敵人可能的空中挑釁,聶鳳智加緊調整了朝鮮戰場上誌願軍空軍的作戰部署。他把實力較強的空軍第3師、第4師調到第二線,而將已經過戰鬥鍛煉的空軍第15師、第17師放到了第一線,與此同時,命令空軍第16師這支新軍進駐前線機場,參加輪戰。

聶鳳智還根據美遠東空軍新製定的所謂“對鐵路目標進行一係列短促猛烈的突擊”的作戰計劃,積極進行戰術調整,及時改用米格-15飛機與米格-15比斯型飛機組成層次配備,實行高、低空滲入敵混合機群有選擇進行攻擊的滲透戰法。

這年的新年剛過,美軍就多次出動混合大機群,企圖強襲朝鮮北部和鴨綠江沿線重要目標。聶鳳智指揮誌願軍空軍積極組織力量反擊。一天,美空軍出動4個梯隊172架戰鬥轟炸機,在100餘架F-86式戰鬥機掩護下突襲清川江橋和破壞永柔、鎮南浦等地區的重要目標。

聶鳳智指揮第一、第二線部隊共7個團90架米格-15、米格-15比斯分三個梯隊出擊。空3師、空12師和空15師組成第一、第二梯隊分進合擊,空4師、空6師各一個團組成第三梯隊擔任掩護。

第一、第二梯隊陣容嚴整、氣勢逼人,衝破美遠東空軍前鋒部隊的攔阻,穿插至宣州、龜城、昌城一帶展開猛烈攻擊。

激戰中,空軍第3師第9團飛行員擊傷F-86式戰鬥機l架,空軍第12師第34團擊落F-86式戰鬥機2架。聶鳳智這種新的戰術果然奏效,敵人的戰鬥轟炸機根本沒深入清川江以北便紛紛南逃。

一個月之後,聶鳳智接到報告,敵人有6架F-4C戰機在鎮南浦及大同江口一帶活動,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聶鳳智立即命令正在清川江口上空進行偵察訓練的空軍第17師第51團起飛一個中隊攻擊敵人戰機,同時命令第49團和第51團各起飛一個中隊前往支援。

誌願軍戰機一到鎮南浦上空,就看見敵人的6架F-4C戰機正在拉出一個古怪的圓圈。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經常采用一種被稱為“拉弗伯雷圓圈”的陣法,以逃脫誌願軍空軍的懲罰。

“拉弗伯雷圓圈”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大圓圈編隊。最早起源於1916年夏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開始以6機組成大圓圈編隊,這是一種大規模的戰鬥機編隊,專門在戰區來回飛行,以搜索敵機。這種編隊既有較為嚴密的防禦能力,又有一定的反擊能力。同年9月,德軍戰鬥機中隊首次采用這種大圓圈編隊的嶄新隊形,突破了協約國軍隊的空中防線,一舉取得了擊落英國飛機6架而自己無一損傷的赫赫戰果。

德國的編隊戰術使英國和法國大傷了一番腦筋。後來,法國的空軍驕子拉弗伯雷根據實戰經驗,對大圓圈編隊又作了改進,使參加編隊的飛機不但保持在一個水平麵上飛行,而且可繞圓圈盤旋爬高,利用盤旋取得高度優勢,以便伺機進行攻擊,使得這種編隊威力大增。這種陣形,當時西方各國空軍稱之為“拉弗伯雷圓圈”。

須知空中作戰與地麵作戰有許多不同。地麵作戰隻是敵我雙方陣地的爭鬥,兩軍將士在一個水平麵上進行搏擊。而空戰則絕然不同了,他們是在三維空間裏進行戰鬥。沒有陣地,沒有堡壘,沒有絲毫的遮蔽物。因此,除人的因素外,戰機性能、戰術及靈活多變的隊形,便顯得極為重要。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頻頻采用這種戰術,使誌願軍的空軍多次吃虧。對此,聶鳳智十分惱怒,指示誌願軍空軍部隊下大功夫研究這種陣形,“一定要拉直美軍的拉弗伯雷圓圈!”

這一次,拉直“拉弗伯雷圓圈”的機會到了。

空軍第17師51團共起飛4架戰機,在1號長機的帶領下,呼嘯著向敵機群衝去。

“各機注意,前方發現敵人,準備戰鬥!1號長機發現遠方的天海交際處出現了5個小黑點,立即下達了戰鬥命令。

敵機漸漸駛近了,原來,這是5架美國空軍的F-4C戰鬥機,長機命令道:

“堵住敵機!準備攻擊!”

“明白!”各僚機回答。

即刻,4架戰鷹以梭形編隊向敵機猛撲過去。

敵機此刻也發現遭到誌願軍空軍攔截,5架美國戰鬥機立刻熟練地拉出一個“拉弗伯雷圓圈”。

要打亂這個“拉弗伯雷圓圈”的隊形,避免陷入它螺旋運動的陷阱,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裏外夾攻,使其內外受敵,相互間的保護作戰都受到牽製。

2號戰機率先衝入敵陣,敵人的圈子編隊頓時被衝亂了。原來頭搖尾動、相互銜接、能攻能守、密不透風的圓圈陣,在我機群大膽果敢的內外衝擊下,立刻暴露出其致命的弱點,整個隊形開始亂了。

2號戰機抓住機會,轉彎掉頭再上升左轉反扣,挨個兒對正在轉圈的3架美機逐架連續猛烈開炮。第二架敵機撞上了炮口,起火墜地。

這時,敵人的F-4C繼續轉圈,拉出的圓圈直徑500米左右,轉圈的飛機前後相距200餘米,恰好是一個攻擊距離。朝著陽光的方向高,背著陽光的方向低,沿斜平麵做螺旋運動,逐漸降低高度,向南退卻。

誌願軍3號戰機率先發現敵機,立即反向衝入圓圈,向迎麵而來的第一架敵機猛烈開炮,但同時也被圓圈另一側的敵機轉彎咬尾,4號機立即開炮為同伴解了圍。

接著,1號長機帶領2、3、4號戰機分別從左右兩側衝入圓圈,接二連三地投入攻擊,一次兩次連三次,終於將“拉弗伯雷圓圈”扯破、拉直了。還不到5分鍾,5架敵機就被打落了2架,敵人一下子慌了神,敵人長機命令:“趕快返航!”剩下的3架再也沒有心思保持圓圈陣了,趕緊靠攏起來,夾著尾巴慌忙逃命,並立即改變航向向椒島方向逃竄,忽而爬高升空,忽而盤旋俯衝,忽而靠攏並飛,忽而分散拉起,玩命地向基地飛遁。

這次較量,誌願軍空軍4機編隊無一損傷,連續擊落敵機3架,徹底實現了聶鳳智司令員“要拉直拉弗伯雷圓圈”的指示。

美軍的F-4C是一種活塞式戰鬥機,其性能遠比不上F-86戰鬥機,也與米格飛機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在“拉弗伯雷”這個夢幻般的怪圈裏栽了跟頭之後,敵人自然不甘心失敗。

果然,不到一個月,美遠東海軍航空兵的4架F-4C活塞式戰鬥機和8架F-80“奔星”式噴氣戰鬥機竄入平壤上空。聶鳳智命令空軍第16師第48團起飛8架米格-15戰機直趨鎮南浦地區,迎擊敵機。

一到戰區,誌願軍戰機沒怎麼費事,就把其中一架給打發了。其餘敵機在鎮南浦以東被截住,經過一番廝殺,除其中一架F-80被擊傷外,剩下的飛機掉頭逃跑了。誌願軍空16師在朝鮮戰場上首戰告捷。

4. 在朝鮮龜城地區上空,聶鳳智指揮空軍3個師迎戰由168架戰機編成的敵混合機群,挫敗了美軍強襲朝鮮北部及鴨綠江重要目標的企圖。

1952年夏季開始,美國空軍突擊的重點轉向工業、農業和軍事設施,連續組織大規模空中戰役,破壞朝鮮北部的水力發電、水利灌溉和軍隊補給係統。誌願軍空軍遵循“以保衛重要目標為主”的方針,遂以7個空軍師的兵力進行輪番作戰,保衛拉古哨發電站、鴨綠江橋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線等重要目標。

到了秋季,美國空軍將空戰轟炸性能先進的F-86F型飛機調往朝鮮,誌願軍空軍也改裝了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雙方都改善了作戰條件,連續進行大規模空戰。誌願軍空軍運用“一域多層四四製”戰術原則,靈活運用引誘、迂回、夾擊、打大機群和打小機群穿插進行等戰術,空戰打得比較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