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在長津湖地區的27軍指戰員,在寒風冷雪裏,身上沾滿雪沙,結滿冰淩,仿佛穿著銀色的鐵甲。第27軍從濕熱的南方沿海地區緊急北上至朝鮮北部嚴寒的高原地區作戰,不論從戰術、裝備和後勤物資保障上,距作戰都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由於部隊倉促入朝,緊急投入戰鬥,後勤保障未能跟上,部隊中一部分禦寒冬裝未發齊,不少部隊棉衣、棉帽尚未解決,許多戰士尚穿著單褲、單鞋入朝,未戰已有凍傷減員。藥品、糧食及油料等物資短缺。在零下37度的奇寒氣候下,加上東線地形山高路險,人煙稀少,困難較多。但是,全軍上下,同仇敵愾,發揮了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廣大指戰員忍饑耐寒,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英勇奮戰。
戰鬥打響前,彭德清帶領部隊開展了緊張的戰前準備。由於任務轉換突然,27軍從渡海登陸作戰一下轉換為對具有先進武器裝備和很強戰鬥力的美軍作戰。而我軍尚缺乏現代條件下與外軍作戰的技術戰術研究,組織指揮水平尚難適應與具有絕對製空權和壓製火力優勢之敵進行現代戰爭的要求。武器裝備與當麵之敵相比更是優劣懸殊。27軍勇士的口號是:“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戰勝的敵人!”
彭德清入朝第一仗的作戰對手是美軍步兵第7師,隸屬於侵朝美軍第10軍,軍長為愛德華·阿爾蒙德。第7師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甚強。特別是所屬第31團,是該師主力團隊,裝備現代化,齊裝滿員。這個團是一個有悠久曆史的加強團,共有3191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該團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被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授予“北極熊團”稱號,並由總統親自授予“北極熊旗”。
“北極熊團”全團由3個步兵營、1個坦克連編成。主要武器裝備除步兵武器外,還有大量火箭筒、反坦克炮和迫擊炮,特別是其坦克連在當時就裝備了最先進的坦克。如果加上配屬該團作戰的第32團步兵第4營、師炮兵第57營,總兵力達4000餘人。同時,該團在作戰時,每天還可以得到航空兵十數架次的空中火力支援。而27軍當時既無坦克又無飛機,因在國內執行的訓練任務是渡海作戰,僅有少量便攜的小口徑炮和火箭筒。
從雙方的實力對比可以看出,敵我武器裝備懸殊之大堪稱天壤之別。我軍的“小米加步槍”將與美軍的現代化裝備展開較量,這種較量,無疑會更加激烈,更加殘酷。
進入戰役集結地域後,彭德清命令各師立即展開偵察敵情、地形,進行夜間適應性戰術訓練,進一步調整建製,補充了作戰物資。前後僅五天,基本上完成了各項作戰準備。
2. 柳潭裏戰鬥,彭德清指揮第79師大戰號稱“水中蛟龍,陸上猛虎”的美海軍陸戰隊最精銳陸戰第1師,給這支有160餘年建軍曆史的“王牌”部隊以重創性打擊。
熱愛自己的祖國、深切同情朝鮮人民的27軍鋼鐵戰士們,在朝鮮的連綿無盡的山巒間進出。西伯利亞的沉重的寒流,冷卻不了我們鋼鐵戰士的心。在冰雪的戰壕裏,戰士們坐臥在冰凍的土地上,有些人吃著帶著冰碴的馬鈴薯和雪團,但是,他們沒有怨恨。他們知道,要保衛可愛的祖國,就必須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進行反侵略的進軍。
鑒於敵武器裝備先進,又有空軍支援,彭德清決定采取近戰夜戰傳統戰法,出敵不意,攻其不備,揚長避短,克敵製勝。彭德清根據誌願軍司令部對運動戰指揮方針的指示,借鑒國內作戰以及兄弟部隊在朝初戰經驗,定下了作戰決心,以第79師圍殲柳潭裏之敵,以第80師(附第81師第242團)圍殲新興裏之敵,以第81師於大小漢岱一線阻擊可能來援之敵,並保障27軍左翼的安全;第94師為軍第二梯隊,由厚昌江口進至長津湖以南地區,待機參戰。各師炮兵團均分別占領發射陣地,支援步兵向柳潭裏、新興裏之敵進行攻擊。
彭德清下達命令,各師及所屬部隊均須於24日黃昏後開進,26日全部到達進攻位置,隱蔽集結。27日24時前發起攻擊。
27日深夜,朝鮮的冬夜極其寒冷,大地一片漆黑。彭德清命令第79師對柳潭裏之敵美軍陸戰1師發起攻擊。
柳潭裏緊靠著長津湖,第79師的對手是號稱“水中蛟龍,陸上猛虎”的美軍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戰第1師。該師的第235、236、237團都打得英勇頑強。
衝在最前麵的是79師第235團,即威名遠揚的“濟南第一團”,該團是膠東地區抗日戰爭時期有名的“老13團”,曾經讓日軍聞風喪膽。1948年4月在解放濰縣的戰鬥中,該團戰士擊斃了惡貫滿盈的國民黨山東省八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活捉了蔣整編96軍中將軍長兼45師師長陳金城。此後這支部隊參加過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以及淮海戰役等。1949年4月,在解放全中國最後一次大的戰役——渡江戰役中,第235團的一個班榮獲了“渡江第一船”的光榮稱號。解放後,以這支偵察大隊為原型,創作了小說《渡江偵察記》,後又把它改編成了劇本,拍成了轟動一時的著名影片《渡江偵察記》。在解放上海的戰鬥中,這個團又作為第27軍的前衛最先進入了大上海的城區。
該團入朝作戰的第一仗,就是圍殲柳潭裏美軍“王牌”陸戰第1師。要殲滅柳潭裏之敵,就必須首先奪占1282高地。1282高地由敵人一個營防守,與1240高地並肩屹立,山下駐守美軍約兩個團。
1951年11月27日,戰鬥打響了,235團1營機槍連4班班長陳忠賢配屬步兵奪取1282高地。為防止重機槍水筒凍結,陳忠賢忍受零下30度刺骨寒風,把身上的大衣脫下來,將槍身包好。他率全班7名戰友,踏深雪,爬陡崖,穿叢林,撥開密密層層樹杈接近敵人。當運動距敵60米處時,他將重機槍架在正麵山脊上。但重機槍隻打了一發子彈,再也不響了。原來,用兩層棉被蓋著的重機槍裏麵的水全部凍結了。他跳起來說:“同誌們,沒有重機槍也要完成任務!”他帶著3名戰士,每人攜帶兩枚手榴彈,順著山脊與步兵一起參加衝鋒,全殲山頂守敵1個排。美軍1個營兵力向山頂反撲,企圖奪回1282高地,陳忠賢與戰友組成戰鬥小組,堅守在陣地上。敵人每次用1個連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輪番進行反撲,陳忠賢一邊打,一邊指揮,一個上午連續打垮了敵人7次衝鋒。
下午,槍聲漸漸稀疏下來,天色灰蒙蒙的,陣地上的黑色彈坑很快就被鵝毛大雪蓋平了。陳忠賢從殘破的工事裏爬出來,舉目四望,隻見陣地前橫七豎八地躺著美軍的屍體,快被大雪湮沒了。披著積雪的山嶺,如層層白浪,連綿起伏,1282山峰矗立在群山之中,此時陣地上隻剩下他和黃濟山兩個人了,他對黃濟山說:“這是扼守柳潭裏的咽喉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一定要守住它!”彈藥打光了,就從烈士身上搜集,烈士身上的彈藥搜羅光了,他就冒著敵人火力到半山坡的敵人屍體上去搜集。
天漸漸黑了下來,風雪越來越緊,敵人約1個連在坦克、化學迫擊炮掩護下,再次發起反擊。頓時,山頭上煙火騰騰,彈片、砂石、冰雪亂飛,濃煙嗆得人喘不過氣來,熏得眼睛流淚。槍聲猛烈地響起來,正麵的敵人又衝了上來,陳忠賢操起重機槍瞄準敵人就掃。兩個年輕的戰士奮勇激戰,堅守陣地,直到大部隊的到來。第二次戰役結束後,第27軍授予陳忠賢“人民英雄”稱號。
英勇的第235團指戰員,在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中連續打退成連美軍的多次反撲,頑強堅守了1282陣地。
第236團也不甘示弱。該團3營於27日夜首先占領1167.1高地,28日淩晨4時越過舊邑裏江冰麵,迅速攻占1240高地附近兩個山頭,繼而向距柳潭裏北側僅400米的重要製高點1240高地主峰發動猛攻,經一小時激戰,於清晨6時30分攻占該主峰,殲美軍陸戰1師7團2營D連大部。3營攻占1167.1高地後,向1240高地主峰猛攻,殲敵1個連,攻占了該高地。28日天亮後,美陸戰1師以部分兵力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並投入空降部隊,對1240高地發起多次反撲,在236團指戰員頑強抗擊下,敵人一次又一次損兵折將敗退下去。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又進行多次反撲,均被擊退。
第237團打得也很頑強。該團克服道路生疏和大雪難行的困難,先以3營攻占 1402.9高地,殲美軍陸戰1師7團H連大部,擊斃其連長。3營攻占1402.9高地後,1營向小德攻擊,1連副連長呂雲學率一個排在接敵運動中遭敵殺傷,僅剩4人堅守陣地,打退了敵人兩次反撲,又配合3連攻占了柳潭西山。經一夜戰鬥,第237團3個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傷亡,其中1營在1120高地受公路兩側敵人火力夾擊,傷亡嚴重。
彭德清根據當麵之敵兵力較大,一時難以全殲的情況,決心將二梯隊第94師主力使用於柳潭裏方向。同時,彭德清奉命指揮第20軍59師,合力殲滅柳潭裏之敵。
與此同時,彭德清及時調整了第79師的作戰部署,以第236團扼守柳潭裏以北 1240、1282諸高地,第235團、237團及炮團進至鬆落洞地域,準備由西向東攻擊柳潭裏之敵。
第20軍59師加入戰鬥後,力量大增。59師很快切斷了新興裏與水裏之敵聯係,並占領了死鷹嶺等高地,第79師與第59師兩師經過苦戰,已基本完成對柳潭裏之敵的合圍。
從11月27日開始,27軍的勇士們逐山爭奪,把敵人壓縮到柳潭裏。這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擁塞著千餘敵人、百多輛汽車、20幾輛坦克。柳潭裏之敵被包圍後,為逃脫被殲命運,連日向誌願軍即得陣地發動反擊。怯懦的敵人把全部坦克開到村的周圍,作成活動的機關槍巢和地堡,他們決心固守柳潭裏,以攻為守,企圖等待援兵或伺機突圍。
3. 美軍“王牌”勁旅第7師步兵第31團即“北極熊團”,慘敗於27軍手下。印有白色北極熊標誌的該團團旗,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在彭德清的指揮下,第80師對新興裏之敵實施攻擊。戰鬥開始後,根據前線的報告,彭德清才得知,新興裏之敵是美陸軍第7師第31加強步兵團即“北極熊團”。
11月27日午夜,新興裏戰鬥打響後,第238團和第240團對二溝之敵發起攻擊,被敵火力點所阻。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這兩個團的官兵經激戰殲敵百餘人,並攻占了1324以東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