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吳信泉入朝以來第一次接到彭總的電話,心裏非常高興,更是激動不已,決心打好這一仗,以優異的戰績向彭總報告。
於是,中美兩軍現代曆史上的第一次交鋒即將開始。
這天早晨,重兵雲集的雲山戰場,一反常態,寂靜無聲。白茫茫的濃霧,飄飄蕩蕩,籠罩著大地山巒,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吳信泉命令39軍主力部隊,正在進行緊張的戰前準備,計劃在當晚7時30分對雲山守敵發起總攻。
雲山位於朝鮮平安北道,周圍群山連綿,是一個僅有千戶人家的小城。雲山守敵是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2團。美騎兵第1師是華盛頓時代建立的開國“元勳師”,1921年成立於美國得克薩斯州,是美國最早的騎兵師。
騎1師成立後,一直是美國本土的警衛部隊。1943年7月,騎1師進駐澳大利亞,參加對日太平洋戰爭。出國前,騎1師改為步兵師,但為了保持其傳統,仍沿用騎兵師的番號。不過,他們這時不再是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兵,而是一支徹頭徹尾的機械化部隊了。它沒有一匹馬,但在全師的汽車、坦克上印有馬頭標記。重機槍、無座力炮都安裝在吉普車上,每個官兵左臂上帶有三支嗎啡,負傷後自己注射止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騎1師先後參加過阿德米雷耳提群島、雷伊泰島、三馬島、呂宋島等戰役,共傷亡4000人。戰後,騎1師在日本充當占領軍。
騎1師自1943年出國後,一直侵駐遠東、太平洋地區。美軍吹噓它為“美國在太平洋的拳頭”、“麥克阿瑟將軍的寵兒”。騎1師別名是“第一隊”,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進占馬尼拉,第一個進駐東京,朝鮮戰爭中第一個侵占平壤等地而獲名。騎1師自吹建軍160年從來沒打過敗仗,是深受美國統治集團崇寵的一張“王牌”。
朝鮮戰爭爆發,騎1師作為首批美軍地麵部隊從日本侵入朝鮮。1950年7月18日在東海岸浦項登陸,進入大田、大丘一線,妄圖阻擋朝鮮人民軍前進,但一經接戰,即潰不成軍,沿永同、金泉、倭館節節敗退。1950年9月,美軍登陸仁川。10月,騎1師越過”三八線”,侵占平壤,並繼續向鴨綠江進犯。
吳信泉正在主持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軍政委徐斌洲、副軍長譚友林等。在這個入朝後召開的第一次作戰會議上,吳信泉望著風塵仆仆趕來的王良太師長、沈鐵兵政委、汪洋師長、石瑛政委、張竭誠師長、李少元政委,指著作戰地圖說:“我們軍的作戰部署是:115師主力向雲山及其西南方向進攻,配合軍主力圍殲雲山之敵;116師主攻雲山之敵南朝鮮軍1師,117師先配合40軍圍殲溫井之南朝鮮軍6師,而後由東配合116師圍殲雲山之敵。”
吳信泉轉過身來對張竭誠和李少元說:“在總攻雲山時,你們師由東向西進攻,配合116師殲滅雲山之敵。炮兵29團、高炮團1營配屬你們作戰。”
軍政委徐斌洲也對117師進行了簡單動員,117師的任務繁重、艱巨、複雜,先在雲山以西防禦,後到雲山以北阻敵,再到雲山以東殲敵,還要準備到雲山以東追擊逃敵,這些都是在敵人腹地作戰,可能幾麵受敵,遇到的敵人既有南朝鮮軍也有美軍、英軍,都是新對手。加之敵人有飛機、坦克、機械化步兵,我們缺乏經驗。因此,要對幹部戰士進行深入動員,樹立勝利信心,把打日本鬼子、打國民黨反動派的那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發揚起來,完成好戰鬥任務。
下午15點多,116師前沿觀察員向吳信泉報告,雲山外圍的敵坦克、汽車、步兵開始向後移動,雲山街附近的敵人往來頻繁,“狡猾的美國鬼子要溜掉了”。種種跡象表明,美騎兵第1師的騎士們可能要拋棄曆史榮譽,甘願當一次可恥的逃兵。
第116師師長汪洋在電話裏向吳信泉建議,提前發起總攻,以防備敵人跑掉。吳信泉軍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提前發起進攻。
下午16點40分,吳信泉發出了39軍向雲山之敵發起總攻的命令。頓時,炮兵發出了怒吼的轟鳴,全線向敵人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從各個角落傳來了激烈的機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軍指揮所裏十幾部電話機和電台旁的參謀人員緊張地工作著。此時的吳信泉,心情是興奮、緊張、焦急……期待著部隊占領敵人陣地的信號。
擔任攻城任務的第116師以兩個團發起衝擊,與敵激烈爭奪龍浦洞和262.8高地。
殘秋的寒風挾著黃葉在山穀間肆虐。夜幕中,步兵和炮兵的汽車、火炮、銜枚疾走的騾馬組成一個逶迤長陣,向雲山方向快速行進。突然,遠處傳來馬達聲,4架美軍B-15野馬轟炸機盤旋而至,胡亂扔下炸彈,又朝東南方向飛去。
此時,配屬39軍的炮兵第1團(欠一個營)及軍火箭炮營(欠一個連)進入陣地。我誌願軍入朝以後,一沒有空軍,二沒有坦克,惟一伴隨步兵參戰的就是少量的炮兵,誌願軍司令部決定將炮兵投入雲山之戰。
我炮兵開始炮火準備。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炮彈疾風暴雨般傾瀉在敵人陣地上,劇烈的爆炸聲震蕩著山穀。頓時,敵軍陣地上火光衝天,硝煙彌漫,美軍第一次嚐到了誌願軍炮彈的厲害。“好呀,好呀,我們的炮彈在敵人堆裏開了花了。”前沿步兵從電話裏傳來興奮的喊聲。
在怒吼的炮聲中,我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從炮彈出口的嗖嗖聲和落地爆炸的轟隆聲,吳信泉聽出敵人炮兵向鷹峰山前後和東西兩條公路的狹長地區猛烈射擊起來,彈片發出的火星,密集地飛濺著,顯然是在阻攔我們部隊向前運動。39軍炮兵健兒接到急速射擊的命令後,不顧敵人瘋狂的優勢炮火,以猛烈而短促的急速火力,打得敵人炮兵半晌沒能還擊。
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的雲山已是戰雲密布。
驕橫的美軍挨了一頓打之後,並不甘心,稍作喘息,馬上組織反擊。敵人的炮火雖然猛烈,但卻不知我炮兵的陣地方位,隻是一陣亂射。接著,敵人步兵在坦克的帶領下開始向前衝擊。由於敵人全是機械化裝備,很快就衝到高射炮1團1營陣地前沿,116師幾次衝鋒,都沒能阻住敵人。緊急關頭,炮兵1營果斷地集中所有火炮對著衝上來的敵人猛轟。頓時,山搖地動,濃煙滾滾。“衝啊!” 116師官兵乘勝發起衝擊,喊殺聲在山穀間震蕩,敵人丟下成片的屍體和一輛輛汽車、坦克,爭相逃命。
吳信泉堅守在軍指揮所裏,不久,電話鈴響了,戰況報告從各師各團一個又一個傳到軍指揮所裏來了。
從主攻方向傳來了116師的戰況報告:右翼347團和左翼348團4個營8個突擊連一齊開始了向雲山之敵的攻擊。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116師靈活地從敵軍間隙直插雲山,一直衝到美軍第3營指揮所,突然間吹響了衝鋒號,打得美軍措手不及。348團2營4連的勇士們沿著三灘川東崖向雲山攻擊時,在一片開闊地繳獲了4架敵機。當副連長張玉峰帶著一排衝到三灘川兩岸的沙灘時,一班副班長李連華借著炮彈爆炸的火光,看見前麵100米處有4個房屋大小的物體,黑乎乎的。他帶領戰士們向前摸去,原來是4架飛機。
通過審問美軍俘虜,才搞清了這4架飛機的來曆。這是3架輕型飛機、1架炮兵校射機,是由美軍遠東總部派來的,飛機上坐著慰問團和新聞記者。11月1日下午從日本東京機場起飛,打算飛到雲山來慰問和采訪美軍騎1師官兵的勝利。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連騎1師官兵的麵都沒見到,就當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俘虜。
當39軍向雲山發起攻擊,這4架美國飛機為什麼沒有起飛呢?因為,雲山這個臨時機場沒有夜航設備,誌願軍炮火壓製了敵人陣地,他們還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直到348團4連李連華這個班的勇士們衝到他們麵前,他們才發覺形勢不妙,大禍臨頭,準備起飛逃之夭夭,但為時已晚矣!這是誌願軍在朝鮮戰爭中惟一繳獲的4架美國飛機。
夜是漆黑的夜,路是崎嶇的路,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我們部隊的前進!紅色的、綠色的、白色的信號彈交錯著在黑暗的夜空閃耀,各種火器發射的聲響彙成一片,聽聲音可以判斷出向雲山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了。誌願軍戰士們越過山溝、塹壕,冒著密集的炮火衝擊前進。
為了擺脫美騎兵8團被全殲的命運,美軍從博川方麵前往增援,但當他們行至雲山以南龍城洞至龍頭洞之間的公路附近時,受到343團的強烈阻擊。天空中,美軍用飛機灑下傾盆大雨一樣的汽油,然後發射燃燒彈,動用飛機、重炮向我陣地猛烈轟炸,地麵上,敵人坦克配屬步兵的衝鋒一波接著一波。陣地上一片火海,整個山頭都變成了焦土。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敵人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美軍騎兵第5團在團長被我擊斃後,深恐自己被包圍消滅,隻得丟下大批死屍,慌忙逃走了。
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步兵戰士在子彈打盡之後,就用槍托砸、刺刀挑,甚至用石頭、牙齒與敵人搏鬥。有的戰士身上被汽油彈打著,就衝進敵群,摟著敵人不放,和敵人一起燒死。炮兵戰士在炮彈打完或火炮被毀後,就操起輕武器和敵人麵對麵地幹。某團3連160人打到最後隻剩下幾十人,但他們仍然像一顆鋼釘釘在山頭上,巋然不動。與此同時,向雲山增援的李承晚軍第8師的兩個團也被我擊潰。美救援部隊被迫停止救援行動。最後,一架美軍聯絡機向美騎兵第1師8團3營空投了一個通知,命令他們在夜色的掩護下撤退。
激戰至次日淩晨2時,39軍攻占了雲山。
戰鬥進入了短兵相接的巷戰階段。在吳信泉率領的39軍這個英雄集體中,有一個膽大包天、心細如發的第116師346團4連。他們從敵間隙直插雲山,一舉突入街內。當他們到達公路大橋時,守橋的美軍竟把他們當成了南朝鮮軍,給他們讓路,跟他們握手。他們沉著機智,大搖大擺地通過大橋,到了美軍第3營指揮所。連長一聲令下,戰士們一齊開火,打得美軍措手不及,暈頭轉向,營長羅伯特·奧蒙德少校被扔進指揮所的第一枚手榴彈炸成了致命傷。該連占領大橋後,攔截了滿載敵人的10餘輛汽車,斃敵70餘名,俘敵8名,擊毀坦克1輛,使街內敵人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後續部隊衝入街內,用爆破筒炸毀了敵人作為堡壘的重型坦克,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依托房屋頑抗的敵人。美國兵從來未碰到過如此神速的猛撲,如此果敢的拚殺,一個個像患了“撤退症”,雲山城裏的美軍爭先恐後地沿著公路向南逃跑。
盡管這支機械化部隊撤退的速度極其迅速,但還是晚了。吳信泉命令第115師第345團搶占了諸仁橋,切斷了敵人的退路,已埋伏在諸仁橋公路路口的部隊,迅速把口袋紮死。美騎兵第8團直屬隊及其第3營共740餘人和大批南朝鮮軍,被壓縮在諸仁橋以北開闊地帶。已成驚弓之鳥的敵人,退路被斷,更是亂作一團。李奇微的《朝鮮戰史》一書記載了美軍潰不成軍的場麵:“公路上塞滿了毀壞了的車輛,重炮和重型坦克雖仍在向四麵發射,而步兵卻在一片慌亂中四散奔逃。許多士兵藏在汽車底下,一動不動。”而誌願軍戰士的英勇善戰與美軍士兵貪生怕死形成了鮮明對照,戰鬥中一位誌願軍戰士爬上坦克與敵人搏鬥,在離坦克不遠的地方趴著5個美國兵,瞪著眼睛看,卻一槍不放,等這位戰士打完坦克再向他們趕去時,那些家夥才想起要跑,但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