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看別人打仗,這對於部隊任何一級帶兵打仗的指揮員來說近乎是一種痛苦的懲罰。全線的戰鬥激烈展開之後,11月2日,吳信泉把軍指揮所移駐到了朝陽洞。這是在山上的一個雲母礦洞,吳信泉在這裏掛上了地圖,裝上了電話,繼續指揮戰鬥。
2日至3日,美騎兵第1師8團3營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拚命突圍。敵人再次組織進攻時,變換了花樣,他們不再擁擠在一起,而是疏散隊形,三五成群地分車向前躍進。敵變我變,我炮兵趁敵人下車集結之際,配合步兵的猛烈反擊,使敵人的進攻一再受挫,美軍10多輛被炮彈擊中的坦克冒著濃煙癱瘓在路邊。
戰至5日晚,39軍將被圍之敵全部殲滅,雲山戰役勝利了。吳信泉率領39軍首次以劣勢裝備殲滅了具有現代化裝備的美騎兵第1師8團之大部,李承晚軍1師第12團、15團各一部及美軍2個炮兵營、1個坦克連大部,共斃傷俘敵2000餘名(其中美軍1800人),繳獲飛機4架,擊落飛機3架,擊毀、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輛、各種火炮119門,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器張氣焰。
美軍在雲山的慘敗,震動了美國朝野。杜魯門的女兒後來寫道:在朝鮮開始發生驚人事件,第8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奇微承認:“中國人對雲山西麵第8騎兵團第3營的進攻,也許達成了最令人震驚的突然性。”“第8騎兵團在雲山總共損失一半以上的建製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裝備。”
雲山之戰也引起日本軍事家的興趣和稱譽。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將這個戰例作為模範戰例,收入《作戰理論入門》一書,作為軍官的基本教材。該書說:對中國軍隊來說,雲山戰役是與美軍的初次交戰,盡管對美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能力還不十分了解,“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對孤立分散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並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間白刃戰”。
戰後一名美軍戰俘對我誌願軍指戰員說:“你們的炮火太厲害了,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一位美軍記者敘述雲山戰鬥時說:“美軍被這銳利的攻勢所震撼,他們從未經曆過這樣的戰鬥,這是一場中國式的葬禮。”
3. 在第二次戰役中,以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相結合,一個連的兵力在戰場上活捉美軍一個黑人連,逼得美軍改變了白人黑人分開的編製。
第一次戰役勝利後,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反而采取節節抵抗,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彭總從分析敵情與我情入手,對此作了精辟的分析。
彭德懷認為,敵人雖然吃了敗仗,但主力還未被我擊破,我軍實力尚未完全暴露,敵人迷信其空軍威力,還未放棄進至鴨綠江邊的野心,很可能重新組織反攻。這就為我誘敵深入造成可能。另一方麵,我軍雖然旗開得勝,士氣高昂,但困難也不少。如部隊很疲勞,道路狹窄不易錯車,白日不便行動,夜間不能開燈,糧彈運輸困難,且冬寒將至,房屋既小又少,部隊長期露營,難於保存實力。根據上述情況,擬采取鞏固勝利,克服當前困難,準備再戰方針。在內線要點上,構築必要工事,如敵再進,讓其深入後殲擊之,較為有利。為此,他主張我軍主力後撤30至50公裏,讓敵更放膽深入,使敵人戰線拉得更長,便於我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從戰場態勢看,敵人將大部兵力集中在第一線,證明敵人還是想進攻的。彭總提出的誘敵深入的方針,其好處是:運輸線短,減少給養困難;地形熟悉,敵情明了;敵兵力相對分散,有利我各個殲滅;敵後交通線易受我襲擊。將敵誘至大館洞、溫井、妙香山、平南鎮一線,放進來再打。彭總詼諧地說:讓它進來,反動輿論會有幾天囂張的。這沒有關係。隻要我們能打勝仗,即可一掃而光。如果敵人不進來,我們就隻有打出去。打出去的辦法:一是圍點打援,調動敵人,從運動中來殲滅敵人;二是集中兩個軍從德川打出去,直插順川、肅川。
誌願軍采取了一係列誘敵深入的措施,敵人錯認為我已潰不成軍。11月24日,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發動了所謂“聖誕節前返鄉”的全線總進攻,揮師20萬由東西兩線同時直撲中朝邊境。這一天,麥克阿瑟親赴前線部署,並令其總部發布公報:大規模的圍殲戰現在將要進入到決定性階段,現正在向敵人退卻道路開始總攻擊。
正如彭總所料,美軍總部和美、英、法等國的通訊社都毫不懷疑聯合國軍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爭先恐後地搶著發出預言:美國和南朝鮮的部隊由於受到麥克阿瑟親臨前線指揮,可望在24小時內衝進共軍的主要防線。
按照彭總關於第二次戰役的作戰意圖,吳信泉對39軍作了這樣的部署:整個部隊奉命向後轉移,撤至泰川以東,雲山、妙香山以北地區組織防禦。泰川至雲山一線為115師,雲山至妙香山一線為117師,116師為第二梯隊。
當時,39軍有的同誌對向後撤想不通,吳信泉結合戰場形勢指出,第一次戰役,我們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還沒有把敵人打痛。現在第二次戰役彭總的戰略方針是誘敵深入,關門打狗。向後撤有兩種含義:一是示弱於敵,二是誘敵深入。彭總認為,第一次戰役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殲敵隻有1.3萬多人,敵人的主力損失不大,我們尚未打痛敵人。同時,敵人對我誌願軍出兵朝鮮的實力估計不足,仍然以為我們是象征性出兵。我們這麼一撤,就造成了敵人的錯覺,更加使他們相信我們兵力不足,才向後撤了。在這種錯誤的判斷下,敵人一定會向我們進攻的。因此,彭總把整個誌願軍的防線向北移動,要求各軍按入朝前安東會議確定的作戰部署,把部隊撤到泰川、雲山、妙香山、姚德以北地區組織防禦,把敵人放進來,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這次戰役開始前,吳信泉吸取了第一次戰役部隊多遭敵人炮火和敵機轟炸的教訓,命令各師部隊進入防禦地區後,充分利用防禦區域山多林密的自然條件,在山棱線上,隻挖射擊掩體,在山的反斜麵上,隻挖防炮洞,不挖塹壕。當敵人進攻前實施空襲和炮火準備時,派戰士在單人掩體值班監視敵人,大部隊在防炮洞裏隱蔽起來。當敵人炮火轉移、步兵發起衝擊時,在防炮洞待機的幹部戰士便迅速出來占領單人掩體去打擊敵人。這樣,既可防,又可攻。敵人打我們打不著;敵人來了,也可以還擊。
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開始了。敵軍按照彭總“規定”的路線,進入了毀滅的巨網。誌願軍按照預定的作戰方案,在蒼茫的夜色中,向冒犯之敵展開了朝鮮戰場上的第二次反突擊戰役。黃昏時分,吳信泉命令3個師由泰川地區東進雲山、石倉洞、鷹峰洞一線,3個師分別阻擊龍山洞、寧邊、球場方向進犯之敵。
此次戰役,吳信泉的主要對手是美軍第25步兵師。美軍第25步兵師是1941年10月1日,為了適應對日作戰的需要在夏威夷建立的。它與24師是姊妹師,是美軍現役步兵師中建軍曆史最短的兩個師之一。它的前身是夏威夷師的第22旅(轄35團、27團)。該師成立後,一直在遠東、太平洋地區活動,從未到過美國本土。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25師(當時轄24、27、35步兵團)於1950年7月18日在釜山登陸,隨即參加了釜山防禦戰役,被稱為在朝鮮“最優良的戰爭機器”。這個師標榜為“熱帶閃電師”,要求部隊保持發揚這種勇猛突擊的戰鬥作風。24團別號為“金龍團”,標榜這個團在八國聯軍侵略我國首先進攻北京。他們的團徽上還畫有一條金龍。
11月25日拂曉前,吳信泉命令115師的345團趕到上九洞,接替40軍的防務,但未能找到40軍的同誌。此時,美軍第25師24團先頭部隊占領了上九洞以西的222.3高地,正在向東北方向繼續推進。
在上九洞一條公路邊的小草棚裏,115師師長王良太正在召集3個團的團長部署戰鬥。
26日黃昏,115師師長王良太命令344團團長徐鵬,帶領部隊插到垌洞,夜裏12點鍾的時候,抓獲200個俘虜。
第二天零時30分,團長徐鵬在垌洞開設了團指揮所,徐鵬向各營營長命令道:“上九洞往前走公路有個隘口,這個隘口非守住不可,守不住,敵人就會從隘口跑掉!”
午夜時分,美軍第25師24團一個營的兵力乘10輛汽車從隘口向南逃去,被把守在隘口的344團2營堵住了。天亮前,又有40多個敵人從龜洞向隘口方向逃跑,被該營5連堵住了……
天亮了,從敵人陣地上走過來一群又一群的舉手投降的俘虜,344團團長徐鵬向115師師長王良太報告:“這一仗抓了180個俘虜,還差20個。”
一批美軍俘虜被帶到了344團的團部,他們每個人脖子上都掛著一個牌子,上麵有部隊番號、職務、姓名,幾乎都是美軍第25師的波多黎各人。
11月26日,誌願軍已在德川、寧遠地區打開了戰役的缺口。誌願軍司令部鑒於戰場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為迅速擴大戰果,發展勝利,防敵逃脫,在當天下午3時,電令各軍立即包圍殲滅當麵之敵一部,並命令吳信泉率39軍作局部反擊,求得殲敵一部,牽製美25師東援,保障誌願軍主力在球場、德川地區殲滅更多的敵人。
吳信泉按照誌願軍司令部的命令,迅速調整了3個師的部署:115師主力由石倉洞、下九洞公路兩側向上九洞攻擊,並以一個團向九洞西羅漢峰攻擊,保障師左翼安全;116師主力由棲鳳洞、石陽裏向上九洞西南之上草洞、柴山洞攻擊,與115師會攻上元洞,並以一個團由雲山、上九洞實施正麵攻擊;117師經諸仁下洞、桂林洞向東攻擊,切斷敵南逃退路並向立石佯攻,保障116師側後安全。同時,以部分兵力占領五峰山,止敵人南逃北援。
此時,美軍25師第24團進至雲山東南的上九洞、杏亭洞、上草洞地區。堅守這一地區的116師347團2營營長李玉恒立即向團長報告。團長命令堅守在前沿的2營4連:“一定要把敵人這個連殲滅掉,絕不讓敵人突圍出去。”
連長張振東、副連長石萬海和指導員周鳳鳴接到命令後,迅速組織力量進行阻攔,4連的強大火力,把兩個美國兵打掉在水裏,其餘的掉頭往山上跑。張振東、石萬海和周鳳鳴從望遠鏡裏看到,敵人幾乎全部是美國黑人,已經驚慌失措和混亂動搖起來了,但是看不清這群敵人究竟有多少兵力。
周鳳鳴急中生智組織全連會英語的同誌開始向美軍這個黑人連喊話:
“美國黑人弟兄們!我們知道你們是被迫參加侵朝戰爭的,你們隻要放下武器,我們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
“黑人連的士兵們!你們不要繼續為華爾街老板們賣命當炮灰了,趕快投降吧!”
“被壓迫的黑人弟兄們!你們在美國社會中是受種族歧視的,在美國軍隊中你們仍然受種族歧視。我們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俘虜政策,對待白人和黑人俘虜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