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成出生在興國縣長岡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自幼赤腳放牛打柴。1930年參加紅軍後,跋山涉水,練就了一雙鐵腳板。長征前夕,他任紅八軍團第62團政委。紅八軍團在長征中和紅五軍團一起擔任後衛,在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時,遭敵軍重兵追擊,加上笨重的中央縱隊行動遲緩、延誤時間,渡湘江時後衛部隊遭受重大損失,1萬餘人的紅八軍團渡江後,僅存2000餘人。
溫玉成眼看著身邊的戰友紛紛倒下,難過得直咬牙。黎平會議決定八軍團與五軍團合並,撤銷八軍團番號。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指揮下的中央紅軍,甩掉包袱,邁開雙腿,機動靈活地在敵人40萬重兵間穿插往返,連續四渡赤水,殲敵1.8萬餘人,神速地渡過烏江,甩掉敵人,進入雲南,巧渡金沙江,北上抗日。毛澤東在運動中調動敵人,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的戰略思想,在溫玉成將軍腦海裏紮了根。兵貴神速,走慢了就挨打,他認準了這個樸素的真理,並把這種作戰思想帶到了朝鮮戰場。
溫玉成這種“出其不意”的帶有“神秘”感的作戰思想,部分來自於他在解放戰爭中的作戰實踐。解放戰爭中溫玉成任東北民主聯軍獨立2師師長,帶領一支僅有3000餘人的隊伍奉命攻打駐敵有一個加強營的盤石城。攻取盤石後,溫玉成覺得仗沒打過癮。恰在此時,敵守備海龍城的第21師撤往吉林,在盤石縣的聶家窩鋪遭遇獨立2師衛生隊後,繞道而行。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戰機。溫玉成聞訊後,立即集合全師主力,躡尾猛追,途中一天一夜不吃飯、不休息,有20多名戰士累得吐血,但師長溫玉成一直走在前頭,終於在雙陽縣集昌鎮追上敵人,乘其不備,突然猛攻,殲滅敵人大部。駐在另一村的一股敵人驚動後繼續狂逃,溫玉成再次動員部隊,挑選出一個團,親自率領,咬牙又追。又是一天一夜不休息,終於在雙溝鎮追上了這股全部累癱在地的敵人。押著俘虜返回時,一個敵軍官感慨地說:“你們真是鐵腳板、飛毛腿,我們怎麼抵得住這麼窮追猛打!”捕捉戰機、快速行軍、窮追不舍,成了溫玉成帶兵打仗的作戰特色。
1947年的秋季攻勢中,溫玉成率領獨立2師配合主力作戰,長途奔襲長春以東的陶屯火車站,隱蔽行軍三天,11月5日,在敵人毫無戒備的情況下,仿佛從天而降,突然攻入車站,殲敵一個加強營,截斷敵人的運輸線。爾後又繞道急行軍三天,出現在長春以北的米沙子以北的火車站,發起進攻。戰鬥結束後,敵人調兵遣將趕來決戰時,這支神秘的解放軍已悄然而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溫玉成那雙從南到北、從北到南丈量過全國大地的鐵腳板,又率領40軍奔馳在新的戰場上。
坦率地說,第一次戰役以溫玉成的第40軍殲滅南朝鮮軍6師一個加強營這樣拉開了序幕,並不是誌願軍真正期待的時刻。它是一個遭遇戰,因此彭總稱之為“遭遇與反突擊戰役”。
中央軍委和彭總的預定計劃是利用戰役發起的突然性,一舉殲滅南朝鮮軍兩三個師。現在這樣一打,過早地暴露了誌願軍進入朝鮮參戰的實情,能否實現戰役計劃,就難以預料了。
這場遭遇戰開始後,在彭總作為誌願軍總部的小木屋裏,作戰值班參謀向彭總報告:“由鄧嶽、張玉華指揮的第118師已全殲南朝鮮軍第6師2團一個加強營;第120師360團仍在與敵激戰,已經打退敵人的多次進攻。”
彭總聽到彙報後,沒有講話。他擔心戰鬥遲遲得不到解決,會增加暴露我軍戰略計劃的機會。彭德懷緊閉雙唇,一語不發。顯然,首戰告捷,並未使他感到輕鬆。最讓彭總費腦筋的是怎樣製止敵軍的猖狂冒進。現在敵人一個團,甚至一個營,就敢開著坦克,坐著汽車,橫衝直撞,搶先向鴨綠江冒進。原來預想的在熙川、溫井地區包圍殲滅南朝鮮兩到三個師,也因戰線拉得太長太散而難以完成。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彭德懷鑒於敵軍“以坦克數輛和汽車十數輛組成一(個)支隊,到處亂竄,我企圖一仗聚殲(敵)兩三個師甚困難”,為了適時捕捉戰機,各個殲滅冒進之敵,決定從當晚開始“以軍和師分途殲滅敵之一個團或兩個團……求得第一次戰役中數個戰鬥殲滅敵一、兩個師,停止敵亂竄。穩定人心”。
26日中午,毛澤東主席致電彭德懷,讚同分途殲敵的做法,指出:“先殲滅敵人幾個團,逐步擴大,殲滅更多的敵人,穩定人心,使我軍站穩腳跟,這個方針是正確的”,“第一次戰役須確定以殲滅偽第1、第6、第83師為目標”,“分為幾個大小戰鬥完成之,然後再打美英軍”。
第40軍在遭遇戰中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2團一部分,小試鋒芒後,全軍上下受到很大鼓舞。溫玉成帶領40軍剛入朝時,部隊剛打完海南島,是惟一沒有休整就直接參加抗美援朝的部隊。裝備基本上還是小米加步槍,隻是炮多了一些。入朝後,小米被炒麵所取代,蘇式步槍和繳獲的美式卡賓槍取代了“三八槍”,與“聯合國軍”的裝備仍有著天壤之別,但戰士們無所畏懼。為了擴大戰果,在兩水洞戰鬥尚未結束,雲山阻擊戰打得正急時,溫玉成就向彭總提出建議:趁熱打鐵,進攻溫井。
此刻彭總正在思考著,必須立即改變原先行軍部署,放棄一次消滅敵人一個師或幾個師的設想,采取分散殲敵的方法,先打退向北推進的美軍和南朝鮮軍,立穩足跟。於是,他讚成溫玉成的作戰計劃,遂下達命令:“立即攻擊溫井,圍殲南6師第2團殘部。”
朝鮮境內的溫井、雲山地區是一個長約60公裏而寬不過1公裏的穀地,雲山、溫井、北鎮三個較大的村鎮被九龍江和平壤、楚山公路串聯著,幾乎等距離地擺在穀地裏。穀地南側高地距公路較遠,其間溝坎縱橫,地形複雜;北側高地,叢林濃密,有許多鄉間路直通緊貼高地的公路,很利於部隊隱蔽和出擊。
誌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是40軍的老軍長,對這支部隊非常熟悉,此時,他又臨前線,來貫徹實施誌願軍總部關於“分散殲敵”的作戰方針,親自指揮118師向溫井逼近,同時命令120師從南麵對進合擊,於當夜24時向溫井發起攻擊,10月26日淩晨攻占了溫井。
占領溫井以後,溫玉成發現南朝鮮偽6師第7團已於24日從溫井北上,經檜木洞、古楊,進占鴨綠江邊的楚山鎮。
麥克阿瑟對南朝鮮軍偽6師在雲山、溫井地區遭到的打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還以為“敗退的敵軍(指朝鮮人民軍)在作最後的抵抗”,於是仍命令美軍各部繼續冒進。
彭德懷司令員決定集中第40軍兩個師及其他兵力,首先殲滅熙川之敵,不使敵軍東援,並相機殲滅南朝鮮第1師於雲山地區。
彭總指示溫玉成,118師由溫井回師楚山,配合50軍148師夾擊殲滅偽6師7團殘部,120師和119師留在溫井地區,準備迎擊由熙川前來策應敵7團的援軍。
敵軍動向果然不出彭總所料,27日,侵朝美軍對誌願軍入朝有所察覺。遂以熙川、雲山地區之南朝鮮軍第6師和第8師各兩個營,由熙川和球場西進向溫井方向前進,企圖重占溫井。對孤軍深入的南朝鮮第6師第7團予以接援。此時,毛澤東及時電示:“一是確實抓住古場、楚山之偽7團,不使脫逃。如此則偽1、6、8師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3個軍全部到齊並完成戰役展開,如此則我攻擊猛速有力,保證殲敵。”
溫玉成指揮119師迅速出擊,該師355團在立石洞包圍了南朝鮮軍6師19團一個營,官兵們多路強攻,迅速把敵人壓縮在一個狹小地域。敵人東奔西竄,處處碰壁。後來敵人發現東南山上誌願軍火力較弱,便集中兵力,拚死突圍。全團部隊像潮水般從四麵八方壓下來,全部殲滅了敵人,俘虜253人,繳獲汽車十多輛。
敵人的接援部隊在前進中受阻,南朝鮮軍第6師第19團的1營、3營共兩個營的兵力,與第40軍120師對峙於溫井以東龜頭洞地區。龜頭洞是溫井以東群山之中一塊盆地,是熙川方向之敵重占溫井的必由之路。
當第40軍120師在龜頭洞地區與南朝鮮軍第6師第19團對峙一天後,28日僅有南朝鮮第8師兩個營由熙川來援,其主力仍於球場地區,南朝鮮第1師停在雲山以北,竄進楚山的南朝鮮第6師第7團先頭部隊和隨後跟進的主力,感到有被殲的危險,已縮回古場洞、柳良洞、龍穀洞地區。為抓住有利時機,對當麵之敵各個予以殲滅,溫玉成合令120師迅速殲滅與之對峙的南朝鮮第6師兩個營及增援溫井的南朝鮮第8師兩個營,爾後插向雲山切斷南朝鮮第1師的退路,防止敵自博川方向增援。
120師派出359團沿路阻擊,適時反擊,激戰5小時,截獲汽車百餘輛,火炮60餘門,俘虜南朝鮮軍300多人。
120師又命令358團從翼側迂回敵人,該團前進速度很快,前衛五連驅逐了古浦元的敵人警戒,迅速把敵人壓縮到一條山溝裏。激戰至10月29日晨,將南朝鮮第6、第8師各兩個營大部殲滅,120師共俘敵700餘人,繳獲60餘門大炮,400輛汽車,還有好多尚未啟用的卡賓槍。
龜頭洞地區阻擊戰是“分散殲敵”方針的成功戰例。溫玉成將這一戰績報告誌願軍總部後,消息立即傳到北京,毛澤東主席在10月30日發給彭總的電報中寫道:“慶祝你們殲滅偽8師4個營的勝利。”
按照誌願軍總部的部署,在120師龜頭洞鏖戰的同時,118師將和148師一起,迅速攻殲古場洞地區南朝鮮第6師第7團,所以溫玉成命令118師星夜奔馳,向鴨綠江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