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製勝——60軍軍長張祖諒中將(1 / 3)

x\u001d���張祖諒(1911~1961),河南省商城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第73師特務連班長、排長,紅31軍第93師政治部幹事,第279團連政治指導員,軍政治部保衛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組織股副股長,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772團代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太嶽軍區第2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3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19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參謀長,華北軍區第8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18兵團6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18兵團軍長兼成都警備司令部司令員,川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0軍軍長,南京軍區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 戰場形勢風雲詭譎,60軍第180師損失慘重。時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張祖諒受命於危難之際,決心要打翻身仗。

1951年3月底4月初,朝鮮戰局發展“微妙”。“聯合國軍”遭到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連串的沉重打擊後,為了挽回其失敗的影響,趁我軍轉入休整之際,在“三八線”以南漫長數百裏的戰線上發起了瘋狂進攻,大有一舉把戰線推過鴨綠江之勢。中朝人民軍隊不畏強暴,逐山逐水,頑強抗擊,加之誌願軍第二番入朝參戰部隊迅速趕到,投入防禦,才使戰線在“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逐步穩定下來。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0軍於1949年5月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60軍,1951年3月編為誌願軍序列,從1951年3月17日開始,作為誌願軍第二番入朝參戰部隊跨過鴨綠江,經新義州、定州、新安州、海南裏、江東、三登等地入朝作戰。

張祖諒在解放戰爭後期接替王新亭任第60軍軍長,在60軍赴朝參戰時,張祖諒已任川西軍區司令員,沒能入朝作戰,留在了大西南的川西軍區。時任61軍軍長的韋傑改任60軍軍長率部入朝作戰。

第60軍是一支能打硬仗惡仗具有驕人戰功和優良傳統的老部隊,最早是晉冀魯豫軍區的8縱隊和13縱隊,屬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薄一波領導。劉、鄧大軍南征後,這支留在內線的部隊,在徐向前、周士第直接指揮下轉戰中原地區。1949年2月,華北軍區部隊統一整編,中國人民解放軍18兵團所屬的8縱隊和13縱隊分別改稱為60軍和61軍。以後,兩個軍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先後打運城、戰臨汾、攻太原、進軍西北和西南,打了不少硬仗惡仗。

奉命入朝由韋傑擔任軍長的誌願軍60軍,由原60軍180師、179師加上原61軍181師合編而成。180師的前身,是晉冀魯豫第8縱隊的24旅,1947年8月縱隊成立時組建的。旅直是太嶽20分區直屬機關和部隊,所轄70、71、72三個團,70團(538團前身)是太嶽19分區警4團,再早則是洪洞縣遊擊隊;71團(539團前身)是太嶽20分區56團;72團(540團前身)是太嶽21分區獨立2團。179師是原晉冀魯豫軍區23旅,在臨汾戰役之後被華北一兵團授予“臨汾旅”的稱號,該師基礎較180師要老,底子是以抗戰初期的地方部隊為主,1951年2月編入誌願軍序列時,一共11063人(其中幹部1380人)。181師是赫赫有名的“皮旅”,該部在解放戰爭中,先後戰鬥於中原、華東、華北、西北、西南五大戰場,是解放軍中罕見的能攻善戰之旅,入朝整編劃歸60軍建製時人數隻有8000餘人,整編以後人數上升為1.2萬餘人,其中4000人是由地方部隊補入的。

1951年2月,周恩來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指出:“現在看來,朝鮮戰爭會長期拖下去,不是一兩個戰役即可結束的。因此,我們隻能一麵作戰,一麵建設國防力量,一麵恢複經濟,把作戰與建設結合起來,邊打邊建設。我們要充分準備對付敵人的封鎖、侵擾和轟炸,鞏固大陸、鞏固國防。在朝鮮戰場上,我們采取輪番作戰的方法,讓國內的部隊輪流去參觀學習,空軍、海軍也要去。”

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國內各部隊陸續派人赴朝鮮參觀學習,實地考察朝鮮戰爭的作戰情況。1952年夏天,張祖諒隨西南軍區參觀團來到朝鮮,在這裏他詳細了解了第60軍180師遭遇重大挫折的情況。

1951年3月下旬,“聯合國軍”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地區。這時,美、英、法等國對是否再次越過“三八線”,以及用何種方式結束朝鮮戰爭,發生了爭論。美國政府在與英、法等國磋商後,從其全球戰略出發,決定在不擴大戰爭範圍的前提下,繼續穩步北進,待軍事上占據有利地位後,以實力政策為基礎,或與中朝方麵進行談判,或繼續其軍事行動。據此,“聯合國軍”於4月初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從中朝人民軍隊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線。

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關於“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誌願軍後續兵團到齊後“再進行有力的新的戰役”的指示,經與人民軍商定,在“聯合國軍”實施登陸之前發起第五次戰役。

經過第五次戰役兩個階段的戰鬥,中國人民誌願軍連續作戰,糧彈將盡,繼續進攻已有困難,加之西線美軍已開始進攻,為保持主動,誌願軍司令部決定於5月21日結束第二階段作戰。為爭取主力集結休整,總結作戰經驗,造成以後有利態勢,彭德懷司令員決定主力北移“三八線”以北地區。

為掩護主力轉移和休整,誌願軍司令部命令各兵團留1個師至1個軍的兵力,進行運動防禦,遲滯敵人前進。5月22日黃昏,誌願軍主力部隊開始轉移。23日晨,“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實施全線反撲。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的“特遣隊”為先導,在航空兵掩護下,主要沿漢城至漣川、春川至華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多路向北推進。美軍的作戰企圖是:美第1軍沿漢城——鐵原軸線實施主要進攻,並負責保障第9軍的左(西)翼,美第9軍向春川、華川方向進攻,並奪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美第10軍阻止誌願軍在其右翼達成突破,並協同第9軍右翼部隊向麟蹄、楊曰方向發起進攻,第9軍的右翼也由第10軍負責保障。

誌願軍司令部向各兵團下達撤退命令,23日晚即開始向漣川、鐵原、金化、華川一帶轉移,為避免回撤時道路擁擠,擔任3兵團預備隊的39軍可提前一天轉移;3兵團留一個軍從加平、春川(不含)線開始布防,利用華川以西山區節節阻擊敵人,掩護3兵團主力進至鐵原、金化地區休整。3兵團把這個任務具體化以後,交給了60軍。要求60軍擔任本兵團之阻擊任務,將軍主力置於白逸裏、白積山以南,東起與9兵團分界線,西起與19兵團分界線(含)。以東地區即以加平、春川(不含)一線地區開始布防,利用華川西南山區節節阻擊敵人,同時開始向指定地區轉移。

60軍指揮所設在馬跡山北側約200米處的一座山坡上。位於華川以南幾十公裏的馬跡山,樹林茂密,光線黯淡。在一片林間空地挖些坑,埋些樹柵,搭起棚子,就是軍指揮所了,在這裏,60軍的幾位領導圍著地圖正在分析、研究戰場形勢。

在現代戰爭中,組織大部隊掩護主力轉移是一件非常困難而複雜的事情,不允許有任何疏忽大意,特別是在進攻勝利之後,敵之有生力量未受到嚴重損失的情況下,更應特別小心。因為敵人擁有快速的機動能力和先進的運輸工具,補給快,部署調動快,攻防轉換快,在敵人的主力沒有受到殲滅性打擊的情況下,隨時都可以集結力量進行反撲,恢複攻勢。在第五次戰役中,美軍就摸到了誌願軍的作戰特點和供應困難的弱點,實施了有計劃的反撲,始終同誌願軍保持接觸,即所謂的“磁性戰術”,靠打消耗戰疲憊誌願軍,在第五次戰役的前兩個階段,當誌願軍進攻一停止,美軍馬上進行反撲,尤其在第二階段誌願軍停止進攻之後,美軍還利用誌願軍行動緩慢補給困難的弱點,改變戰法,特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特遣隊”沿公路進行反撲……這就是說,同具有高度機械化的敵人作戰,在組織大部隊轉移時,必須首先考慮如何對付敵人的反撲,特別是如何對付敵人快速部隊的反撲,以便穩妥可靠地控製戰局,以保持主動。

當時,60軍麵臨的客觀情況是,美軍在乘誌願軍主力尚未轉移之際,便集中了兩個“特遣隊”向誌願軍縱深猛插,其主力則從正麵推進,造成誌願軍轉移初期已經被動。如何擺脫被動局麵?必須采取運動防禦,即以運動防禦掩護主力撤離戰場,這就要求必須有運動防禦陣地的設置,60軍在所轄防禦地區起碼要構築兩道阻擊線,必須控製好要點和交通,並組織好防空、防坦克、防空降和各友鄰之間的密切協同,做到依托陣地互相掩護交替轉移。同時,必須適時抓住戰機,以消滅美軍一到兩個連,南朝鮮軍一到兩個營為目標實施反擊,使自己保持主動,使主力逐次地,有秩序地向預定地區轉移。

在轉移中特別要注意,美軍以坦克加強的快速部隊乘隙突入,割裂誌願軍部署。如果萬一被敵人隔絕,絕不能中斷指揮,軍以下指揮員必須隨所屬部隊行動,堅定沉著地緊緊掌握部隊,根據實際情況,指揮部隊行動。特別是在處境困難時,一定要有堅韌不拔的戰鬥意誌機智地擺脫敵人或堅決殺出重圍。

遺憾的是,在後來的轉移實踐中,180師的失利恰恰印證了在上述方麵出現了不應有的漏洞和失誤。每當聽到這些消息,張祖諒都感到非常焦急和不安。

軍首長下達給180師的命令是:“180師附炮2師兩個連,以一個步兵團北移漢江以北構築阻擊陣地,師主力置北漢江以南掩護兵團主力北移及傷員轉移,師作戰地域為新延江、芝岩裏、白積山、上海峰以南地區,並注意和右鄰63軍的聯係。”

接到命令後,180師立即進行了緊急部署,令538團、539團繼續固守北漢江南岸陣地,540團在北漢江北岸雞冠山占領陣地,構築工事,作為師的二線陣地,加強和友鄰的聯係。而右翼的63軍始終聯係不上,180師分析,可能是右鄰63軍的部隊已撤走了。而180師左翼179師雖然歸建,但還沒有向180師靠攏,181師則相距更遠。

180師師長令538團、539團擴展陣地,采用寬大正麵防禦,僅539團二營就負責寬達10公裏的防禦,並掩護右翼安全,180師即將在土木洞展開一場特殊而又異常艱巨的阻擊戰。土木洞位於春洪公路的左側,春洪公路從下邊直接通過,守住它,敵人則無法沿公路北進。

24日拂曉,美7師實行了全線猛攻,由於坦克用不上,就出動了一個團的步兵,每次以一個營在數個遠程炮群200門大炮和1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土木洞開始了輪番衝鋒,先是化學炮、榴彈炮、坦克炮一齊轟擊,後是飛機輪番俯衝轟炸掃射,凝固汽油彈、燃燒彈把陣地燒成一片火海,彈片、石頭、泥塊和被炸起來的樹枝滿天飛,敵人的飛機擦著山頭俯衝,幾乎撞著樹枝,實在瘋狂到了極點。

土木洞阻擊戰,180師前沿部隊以傷21人亡6人的代價,打退了敵人一個整團的8次進攻,殲敵120人。

60軍的180師當麵之敵為美24師、南朝鮮軍6師、美7師。24日,美軍已發現180師兩翼空虛,除以兩個團的兵力向180師江南主力防守的正屏山、汗穀進攻外,美24師、南朝鮮軍第6師則利用3兵團和19兵團間的空隙,迅速從加平渡過北漢江,美24師進占濟寧裏城隍堂,南朝鮮軍第6師占領江村裏,控製了北漢江渡口,美7師從新岩裏沿公路突擊,進至春川,使180師陷於三麵受敵,背水作戰的不利態勢。

此時,北漢江兩岸正擁集著敵人大量的坦克和汽車,敵人依仗多於誌願軍幾十倍的炮火以及坦克、空軍的優勢,向180師陣地瘋狂地進攻。彭德懷司令員接到報告後心急如焚。他緊急調整部署,想盡各種辦法救援180師。180師在敵重圍之中也想盡各種辦法突圍。然而,由於美軍火力強大,已完全封閉合圍,誌願軍的救援和180師的突圍均未成功。

5月24日下午,180師接到60軍發來的命令:“180師撤過北漢江,繼續沿江布防,阻擊敵人。179師扼守水利峰、沙坪裏,遲滯敵人進攻。181師迅速擺脫敵人,擔任第二梯隊向華川方向轉移。” 這時的北漢江,由於連日下雨,山洪衝入江中,使江水渾濁、猛漲,江麵上翻滾著黃色的波濤。敵人偵察機和轟炸機不斷從江麵上掠過,由南向北飛去。

180師的撤退行動已經遲了!就在25日上午180師北移江北後,美24師已插至北漢江的間村,擋住了180師,並將其與左翼的179師分割開來。180師已被敵四麵包圍。180師江南的部隊撤過北漢江後,538團進至上下芳洞、西上裏以西地區,539團在明月裏和九唇岱山地區設防,540團在雞冠山、北培山地區繼續阻敵北犯,全師成一線進行防禦……而防禦陣地尚未形成,敵人已從三麵追了上來,飛機轟炸,坦克衝擊,千門大炮掩護其步兵向180師陣地猛攻,其時,該師每個營連都要頂住敵人一個營到一個團的進攻,戰鬥異常激烈。

在180師側翼敵派“特遣隊”乘隙而入表現得最積極最囂張的是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阿爾蒙德得知誌願軍第15軍已轉移,在60軍與15軍的接合部出現了空隙,看到擴張戰果的機會來臨,他便把他的187空降團配屬給美2師,命令該師師長立即派187空降團沿著洪川到磷蹄的公路,向北作迅速強力的突擊。接著又命令美2師從187空降團中派出一個特遣分隊,速去昭陽江上占領架橋位置,沿途盡量殺傷誌願軍。為了急於加速攻勢行動,阿爾蒙德又在25日上午命令美7師師長克勞德·費倫博速派出坦克部隊由春川方向向馬坪裏迂回。並聲稱,“要盡可能利用火與鐵而不是血和肉同共軍作戰。讓中國人好好嚐一下在朝鮮戰爭中還未實施過的坦克部隊密集人力射擊的苦頭。”

180師由春川以南之汗穀、正屏山地區全部撤至北漢江以北之雞冠山、明月裏、九唇岱山、北培山、上下芳洞地區,同179師一部繼續抗擊敵人進攻。戰至25日黃昏,由春川方向進攻之美7師突破180師左翼179師西上裏、退洞裏防禦陣地,坦克部隊已前出到180師側後馬坪裏以南,由城隍堂進攻之美24師已占領了180師右側後之燭台峰、間村陣地,由西麵江村裏進攻之南朝鮮第6師占領了180師雞冠山陣地,繼續向北培山、蒙德山進攻,180師被割於北培山、駕德山、梧月裏地區。

180師從北漢江以南到北漢江以北連續阻擊五天,糧食已經吃光,彈藥已快打完,仍然頂著敵人重兵集團的淩厲攻勢。180師被隔於芝岩裏以南地區陷入五倍於己的敵人四麵包圍之中,這支疲乏已極的隊伍,忍饑挨餓,冒著大雨,踩著泥濘,艱難跋涉著。危急之下,180師指揮所用報話機向軍指揮所緊急求援。軍指揮所指示180師堅決向西北方向突圍,並以179師一個團向芝岩裏出擊,18l師向芝岩裏及其以西方向出擊,接應180師。遺憾的是,179師擔任接應任務的536團有兩個營被敵穿插割斷,無法執行接援180師的任務。而181師接到軍部令其接援180師的指示時,該師與各團的電話聯係卻因故障中斷了,隻好派通訊員冒雨徒步傳令。天下大雨,道路泥濘,各團駐地又分散,等各團接到命令出發時,已遲至第二天淩晨了。

無奈之下,180師指揮部決定分兩路突圍,準備在鷹峰山下會合。這支已斷糧一周,連續作戰,十分饑餓極度疲憊的隊伍,分兩路突圍,因饑餓、疲勞、驚慌、混亂,沿途又有許多人失散掉隊。至5月27日拂曉,180師兩路突圍部隊均衝出包圍圈,越過公路到達鷹峰山下。到鷹峰山下時,全師不到2000人,突圍過程中犧牲了不少指戰員。

到達鷹峰山下,士兵們以為突出了包圍圈,到了己方陣地,多數人在密林中就倒地睡著了,有的四處去尋找食物。當聽到鷹峰山上爆響起一陣激烈的槍炮聲時,才知道敵人已搶先占領了鷹峰山主峰及其東南諸高地。180師再次陷入包圍。

180師被圍於鷹峰山東南叢林中,鷹峰山穀到處是180師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傷員和餓暈而倒下的戰士。27日下午,敵人從東南北三個方麵猛轟鷹峰山180師陣地,並在飛機上大喊大叫。鷹峰山上炮聲隆隆,戰火衝天,槍聲不斷,經過激戰的這片叢林,像遭了台風和雷擊。這時敵人又占領了鷹峰主峰,180師隻好轉移到鷹峰西北一片叢林中,進退兩難。

最後的突圍開始了,師裏僅有的一部電台毀掉了,密碼也隻得全部燒掉,從此,180師與上級和友鄰部隊失去了聯絡,軍裏無法指揮180師的突圍行動,接援部隊也無法知道180師到了什麼位置。180師從這時起隻能自尋出路。28日夜,180師各團、營紛紛分散突圍了……

經過多次與敵人的拚死激戰,隻有幾個師領導帶領少數官兵突圍出來,又過了幾天,有部分官兵陸續突出了重圍。據後來統計,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字達7600多人。

180師這次回撤失利,是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次重大損失。在北京中南海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也被朝鮮戰場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回撤失利深深震動了。自戰役第二階段作戰開始後,毛澤東就十分關注戰況,當得知180師受損的消息後,更為焦慮不安,立即讓軍委給誌願軍司令部發電報,詢問180師的詳細情況。

張祖諒了解關於180師失利的詳細過程之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心情十分沉重。一個師在作戰中損失這麼大,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偏偏又是自己曾率領過的部隊,這讓他心痛、焦慮又有些不解。他對自己的老部隊懷有深厚的感情,他當時就暗下決心,非得到朝鮮來跟美國佬見個高低不可!他決心要率領這支部隊打一個翻身仗,在朝鮮戰場上為60軍贏得聲譽。

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輪換上戰場。

2. 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張祖諒膽識過人,指揮數千名誌願軍官兵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潛伏17個小時,創造了朝鮮戰場上的“列寧格勒戰線潛伏戰”。許世友連連誇讚:“張軍長有魄力。”

張祖諒趕到朝鮮後,在第60軍軍部,他感受到的是振奮人心的氣息。第60軍在第五次戰役後,經過一個時期的整訓,領導班子有加強,士氣很高。軍長由張祖諒擔任,原第181師師長王誠漢升任副軍長,鄧仕俊參謀長升任為副軍長兼參謀長,第12軍31師師長趙蘭田調任第60軍副政治委員,第181師師長也由“皮旅”老將鍾發生接任。而給第180師調來的新師長則是秦基偉手下的戰將,原第15軍44師副師長李鍾玄。第180師師首長除了參謀長王振邦外,幾乎全換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