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經過連續三次戰役的較量,雖然損失慘重,但對誌願軍的作戰特點也有了一定程度地了解,已發現誌願軍裝備較差,補給困難,每次進攻隻能持續7至10天(即“禮拜攻勢”)。特別是發現誌願軍越過“三八線”後,運輸線過長,補給更加困難,“已不能有效地進行作戰”。同時還發現誌願軍第9兵團沒有向前推進,估計第一線兵力約為17.4萬人,兵力不足短時間內不可能發動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敵人為了挽回其失敗的影響,緩和內部矛盾,開始積極準備實施反撲,以便奪回漢城,將誌願軍壓回到“三八線”以北。因而,在第三次戰役剛剛結束,誌願軍尚未來得及休整補充之時,敵人即集中 20多萬兵力向我進行瘋狂的反撲。
從1951年1月15日開始,美軍先以一個加強團的兵力,在水原至利川間實施試探性進攻。他們每天以小股多路的形式,進到誌願軍陣地前沿進行偵察。從18日起,敵又以小股兵力向原州、寧越一帶作試探性進攻。敵人先後占領了水原、金良場裏、利卅,驪州、旌善、三陟地區後,即集中5個軍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團 23萬餘人的兵力,開始由西向東逐步向我全線200餘公裏的防禦正麵發起了進攻。其主力美軍第1軍、第9軍共6個師、3個旅,置於西線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美第10軍和偽第3軍團、第1軍團共8個師、1個團,在東線實施輔助突擊。為防止誌願軍向其側後迂回和吸取以往多路分兵,快速推進而被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教訓,在部署上,敵人把美軍與南朝鮮軍混合編組,加大戰役縱深,並采取了主力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法。針對誌願軍裝備劣勢和供應困難的情況,實行了所謂“磁性戰術”和“火海戰術”,始終同誌願軍保持接觸,實行消耗戰。
根據這一情況,誌願軍總部決定立即對東線之敵實施反擊,自2月11日開始,誌願軍發起了橫城反擊戰和砥平裏戰鬥。戰鬥雖取得了勝利,但消滅敵人不多,還不能製止敵人的瘋狂進攻。此時誌願軍第一線部隊已十分疲勞,兵員減少,戰略預備隊除第19兵團已於2月15日入朝正向預定地區開進外,第3、第9兵團及其他部隊要到4月初才能到達“三八線”以北地區集結。彭德懷司令員決定,在美軍集中兵力反撲的情況下,以寬正麵、大縱深在漢江一線組織防禦,以爭取時間,掩護第二批入朝兵團的集結。
此時,傅崇碧尚在行軍途中。
彭德懷向傅崇碧下達命令:“63軍在議政府、車豆川一帶設防,以加強二線縱深配備,準備迎擊敵人。”
接到命令後,傅崇碧迅速謀劃作戰行動,為了不打無準備之仗,根據彭德懷司令員的要求,傅崇碧帶領指揮員提前到議政府去看地形,以做好防禦準備。
接受命令後,傅崇碧帶領各師領導去勘察地形,議政府東西一帶是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的防區,按照彭德懷司令員的指示,傅崇碧將和人民軍第一軍團接洽,並肩作戰阻擊敵人。傅崇碧帶著幾名參謀乘車向漢城方向疾駛,準備找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聯係。這時,突然傳來飛機的轟鳴聲,這裏是平川,敵機飛得很低,隻有三四百米高,並拚命掃射。傅崇碧正為這一突發情況所不解時,恰遇五名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的戰士。他們稱“第一軍團已經從漢城撤了”,談話間,敵人的坦克也已經離他們不遠了,處境十分危險。即使吉普車車開到最高時速,也躲不過飛機。傅崇碧急中生智,率眾跳下車離開公路。想不到碰到40軍的一個偵察連,偵察連連長派了兩個排掩護傅崇碧一行向議政府方向進發。
傅崇碧一到議政府,就見到63軍187師師長徐信,傅崇碧立即通過隨行的電台把勘察到的情況向兵團報告,兵團回電指示傅崇碧:“速回臨津江設防。”
根據兵團的命令,傅崇碧和軍領導研究決定,187師速進高浪鋪裏、九華裏、馬城裏,188師到高陽、岱午裏,189師在秀龍山芹洞,炮旅在九華裏以北,選擇有利地形構築工事,堅決阻止敵人突破臨津江防線。187師派出小分隊,在臨津江以南對前進的敵人采取遊擊戰的方式,遲滯敵人,爭取時間,防止敵人可能繼續北犯。
此時,敵已集中了4個師、2個旅,進至“三八線”臨津江南北高浪浦裏、麻田裏、漣川、陣機洞、三池、蘭浦裏一線。3月 23日美軍第187師空降團於汶山進行戰術空降。當時傅崇碧正在臨津江北和各師長們研究布防,看到臨津江南岸有幾十架敵機在上下盤旋、掃射、轟炸,後來便看到有大批運輸機開始空投,這時得到兵團通報,是敵人占領了議政府、春川一線,為配合這一作戰行動,美第187師空降團在汶山一帶空降。
這裏是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防區,敵人突然在側後空降,對第一軍團形成了包圍形勢,十分不利。彭德懷命令傅崇碧立即派部隊掩護第一軍團後撤。
接到命令後,傅崇碧立即組織部隊支援,主動配合第一軍團作戰,使朝鮮人民軍避免或盡量少受損失。這次突發情況使中朝兩軍共同作戰,由於互相配合得好,當日,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成功突圍,全部撤退到臨津江北。
為了迎擊敵人,傅崇碧命令各師在臨津江以北高浪浦裏、麻田一帶,日夜緊張地構築陣地,這期間部隊得到了駐地朝鮮人民的全力支援,他們拿出木料、草袋,幫助誌願軍修築工事,修路鋪橋,幫助炮兵部隊進入陣地,站崗放哨,防止特務破壞等。在傅崇碧的周密部署和朝鮮人民群眾的支援下,63軍迅速完成了構築防禦陣地的任務,敵人數次進攻被阻。由於在187師、188師正麵的美3師、英29旅、土耳其營、偽1師不斷發動猛烈攻擊,在空軍和炮兵的掩護下,一度突破了臨津江,攻占了187師高浪鋪裏、九華裏防線。但是,187師將士英勇頑強,白天丟失的陣地,當晚就組織火力奪了回來。在這樣來來回回的拉鋸戰中,63軍炸毀了敵人坦克10多輛,雙方傷亡都不少。敵人每天用飛機和火炮向63軍陣地轟炸,但部隊損失慘重,異常疲憊,且發覺我第二批入朝部隊已陸續到達,敵地麵部隊基本停止了進攻。至4月21日,敵人被誌願軍扼製在開城、長湍、高浪浦裏、三串裏、文惠裏、華川、楊口、元通裏、杆城一線。傅崇碧率部入朝後參加的第一次防禦戰役,獲得了最後勝利。
2. 63軍強渡臨津江,乘勝穿插前進,突破當麵敵人主要防禦地帶,奪取道樂山,進占議政府。
1951年3月下旬,美國內部對是否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地區,又開始發生爭論。3月24日,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因發表極端狂妄的聲明而惹惱了美國總統杜魯門。杜魯門於4月10日責成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給麥克阿瑟發出照會:“我以總統和美軍最高統帥的名義,非常遺憾地免去閣下的駐日盟軍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遠東陸軍司令的職務。請閣下將指揮權立即移交給李奇微將軍。”
當然,李奇微的接任也表明了杜魯門政府堅持對朝鮮實行軍事占領的野心沒有任何變化。李奇微在他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的第二天,即4月12日,就又派遣了70多架飛機,侵入中國東北領空,轟炸丹東市區和郊區,殺害無辜平民。
李奇微接任後,根據杜魯門政府“在不擴大戰爭範圍的前提下,穩步向北推進”的政策,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將戰線推進到三十九度線及以北地區。於是,誌願軍司令部決定發起第五次反擊戰役,以粉碎敵人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的企圖,奪回戰爭主動權。
誌願軍司令部命令入朝不久的19兵團,在掃除臨津江以西的敵人後,在德峴洞、無等裏地段上突破臨津江;過江後,迅速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得手後,相機占領漢城。其具體作戰任務是突破臨津江,向議政府進攻,殲滅美3師、英29旅、偽1師及土耳其部隊。
第五次戰役打響了。4月22日,19兵團投入了入朝以來的第一大仗。作為誌願軍的右翼突擊集團,楊得誌司令員對19兵團的具體部署是:由傅崇碧率領的63軍擔任左翼突擊,64軍擔任中央突擊,人民軍第一軍團為右翼突擊,這是第一梯隊;65軍為第二梯隊,炮8師31團負責掩護。突破臨津江之後,64軍在我對麵英29旅與美3師的結合部穿插過去,割斷其聯係,直搗議政府,實施戰役迂回。首先殲滅英29旅、李偽1師,再協同中央、左翼突擊集團圍殲美24、25師。
傅崇碧領受任務後,立即展開作戰部署,趁第五次戰役未正式開始,他命令188師在麻田裏東、西之間選擇強攻突破口;187師在高浪鋪裏以東選擇突破口,並隱蔽進入炮兵陣地,準備強行突破臨津江。
4月22日拂曉,傅崇碧率部經過一夜急行軍,按時完成抵至臨津江北岸一線預定的集結地點,傅崇碧迅速趕到前沿,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地形。
臨津江是朝鮮中部的一條大江,江麵水寬300米左右,由於受海潮的影響,江水時深時淺,漲潮時水深3米,落潮時水位在1米左右,徒涉困難。臨津江南北兩岸,山形多為南北走向,山川溝壑縱橫其間。距江岸約5公裏的紺嶽山、6公裏的磨義山、20公裏的道樂山等是江南主要製高點,敵人依托有利地形,構築有半掩蓋掩體和斷續塹壕,設有鐵絲網、布雷區,以主力防守江南第一線高地及縱深諸要點,並以一部兵力控製江北麻田裏、鬥日場、金窟山諸點。在馬浦山以北架有坦克浮橋一座,溝通臨津江南北,江中還布有鐵蒺藜。其炮兵火力可控製江麵和江北諸要點及道路。
臨津江江北金窟山有江南守敵英第29旅,該旅以東為美第3師,西為偽第1師。總兵力4.2萬人,配有各種火炮1800餘門,坦克400多輛,可以隨時得到航空兵支援。敵企圖憑借臨津江堅固的江防工事,阻止誌願軍進攻,要突破臨津江是相當困難的。
根據敵情地形和兵團賦予的任務,傅崇碧迅速選擇好了徒涉突破點,他先讓少數指揮員利用夜暗進行偷試徒涉,摸清江水深淺和江中鐵絲網的情況,設下記號,以便大部隊能順利渡江。傅崇碧設想:以187師、188師配屬炮兵和工兵為主攻,以偷襲方式突破臨津江,如果偷襲不成立即轉入強攻,以第189師為軍的預備隊。
擔任第一梯隊左翼突擊任務的187師,進行了深入的戰前動員,廣泛發揚軍事民主,集群眾的智慧,利用敵人自恃工事堅固,又有飛機偵察,萬無一失,思想麻痹的弱點,在戰鬥發起之前的22日16時即嚴格偽裝,采取多路縱隊,拉開距離,沿山間小道,抵近江岸。
22日21時,第一梯隊開始渡江。
兩岸的炮火織成了密集的火網。片刻,成群的敵機湧入江麵上空,黑壓壓的炮彈烏雲般壓下來。江岸是飛揚的泥土、石塊和煙霧;江中是林立般的水柱,海浪般的水濤。對岸,敵人輕重機槍瘋狂的封鎖著橋梁、渡口、徒涉點。但他們不可能封鎖住眾多的突擊點。傅崇碧從望遠鏡裏看到,戰鬥發起後,187師4個團即以隱蔽突然的行動向敵防禦陣地發起進攻,英勇的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跳到齊腰深的水中,向對岸衝去。敵人倉促應戰。559團第2營首先以迅猛的動作在新岱渡過臨津江,攻占了灘頭陣地,並迅速奪取了佳月裏和144.7高地;第1營繼第2營之後從右翼猛插,迅速攻占積城,擊潰敵人反撲之後再攻占了129高地、智馬裏東山。同時第561團第2營於21時20分在石湖突破敵江防,該營第5連連克敵兩個火力點,擊潰敵一個排之後,攻占了152高地;此時,敵兩岸炮火逐漸加劇,敵機也飛臨江麵掃射、投彈。但187師後續部隊毫不畏懼,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越過敵人幾道鐵絲網,涉過齊腰深的江水,僅一個多小時,就勝利地突破敵臨津江防線。當敵人在22時發現我進攻時,第187師第一梯隊已全部渡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