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大勇——63軍軍長傅崇碧少將02(1 / 3)

當誌願軍各軍開始向北轉移之際,美軍和南朝鮮軍隊以4個軍13個多師的兵力,用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組成所謂特遣隊,向誌願軍追擊。在這時,敵人又拿出了第四次戰役中李奇微的法寶——磁性戰、絞殺戰、消耗戰等,氣焰十分囂張。

1951年5月29日晚,朝鮮中部大雨如注。在山洞裏,彭德懷用最低沉的聲音對洪學智說:出事了!60軍180師被包圍在漢江南岸。在突圍的過程中,180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原來,60軍180師就是吃了李奇微磁性戰這一戰術的虧。後來,彭總回憶起這場戰爭時,還不無痛惜地說:這是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所遭受的損失,也是全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一次損失。

誌願軍繼續北撤,戰線距離“三八線”越來越遠。將士們忍受著一種難以言傳的情緒的折磨。彭德懷認為,敵人利用我轉移的機會,實施它的磁性戰術是我們意料之中的。彭德懷在答複楊得誌關於最後抵抗線的請示電中明確指出:“根據敵人以前的習慣,利用高度機械化進行所謂磁性戰,企圖消耗疲勞我軍。我軍主力北移休整時,敵尾我北犯是肯定的。”因此,彭德懷一直思考著在我軍轉移過程中如何設置抗擊線的問題。

1951年5 月28日,以美軍第1軍為首的數萬敵軍突然直逼鐵原、漣川。漣川、鐵原一線是朝鮮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線,既有公路又有鐵路,而鐵原又是誌願軍屯積物資的主要供應站。一旦被敵人占領,就割裂了誌願軍東西線的聯係,直接影響全軍的轉移。設置在鐵原以北的誌願軍後方基地受到嚴重威脅,情況萬分危急。

彭德懷決定,在朝鮮中部高山險阻之地守住最後的防線。派誰來守呢?彭德懷把阻擊任務交給了楊得誌率領的19兵團。

楊得誌根據彭德懷的指示,命令63、64軍和人民軍1軍團分左中右三路向渭川裏,漣川以北地區轉移;65軍執行阻擊任務。特別強調,要65軍在議政府、清平川地區阻擊敵人15至20天,確保漣川、鐵原一線的安全和兄弟部隊的行動。

65軍阻敵四天之後突然向楊得誌報告:“由於敵集中幾倍於我們的兵力,另配以空軍、坦克、炮兵連續不停的突擊,部隊傷亡極大,有的陣地已經丟失,有的部隊被迫後撤20至30公裏的漢灘川以北地區。”

楊得誌得知這一情況,心急如焚,這是一個有可能危及整個戰役的極為嚴重的情況。他立即命令65軍克服一切困難,嚴格按要求打好阻擊,同時他不得不立即命令傅崇碧率63軍火速趕去支援,同時,把這個安排報告了彭總,彭總表示同意,並再次強調一定要按時完成阻擊任務。

此時的傅崇碧,正在指揮187師和188師北撤。

在187師左側戰鬥的189師俘獲了美9師的幾個俘虜,經審問得知,敵人企圖切斷誌願軍在漢江以南的退路。與此同時,188師也向傅崇碧報告,在他們左側的64軍已經撤退,從漢城出來的敵人正向188師發起進攻。當時傅崇碧的63軍指揮所在187師後側橫川江北岸,傅崇碧緊急召開軍黨委會,決定是戰是撤,意見不一。有的主張必須請示誌願軍司令部和兵團批準後才能撤退。但情況已十分緊張,如果要請示,得到批準才能撤,顯然來不及。於是傅崇碧果斷地決定:“撤!責任我負。”

傅崇碧當即用電話通知徐信師長:“迅速從原路回撤,越快越好。對被捉俘虜做好工作後釋放。我帶部隊在漢江徒涉路口等你。”在傅崇碧的指揮下,189師先過江,在江北掩護187師全部過江。

由於傅崇碧指揮部隊回撤及時,炮兵未受損失,全部撤回到指定區域。這時糧食藥品都用光了,部隊整天吃不上飯,傷病員幾天不能換藥,傷口化膿感染,但沒有一個人叫苦,白天作戰,夜間轉移。

傅崇碧率部撤退到漢江北後,和兵團仍未聯絡上。

雨下得非常大,夜黑得什麼也看不見,道路泥濘難走。敵機投下的照明彈掛在空中倒幫了部隊的大忙,使63軍指戰員提高了行軍速度,一天能走五六十裏。當傅崇碧在漢灘川南幾間被敵機炸壞的房屋牆下停下來休息時,187師來電報告他們已順利到達鐵原以東地域。傅崇碧決定,軍部利用夜暗向漣川以西轉移。夜12時,進到一個小茅草房中,與兵團聯係上了。

楊得誌立即向傅崇碧詢問目前的情況,其實,楊得誌清楚地知道,傅崇碧麵前的困難也很多。傅崇碧的63軍突破臨津江以來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除了武器裝備給養供應上的嚴重不足,戰鬥和非戰鬥減員也相當嚴重。戰鬥中部隊減員本來是很正常的。國內作戰可以隨打隨補,在朝鮮卻基本上沒有可能。在63軍防禦的正麵,當時有範弗裏特指揮的4個師4.7萬餘人,平均每公裏地段就有700多人;而63軍全軍僅有2.4萬餘人,平均每公裏地段上隻有370多人。武器裝備方麵,敵當時有各種火炮1300多門,坦克180餘輛,且有空軍支援,而63軍全軍包括60炮在內僅240餘門,且既無坦克也無飛機。也就是說,63軍要把裝備占明顯優勢、兵力多己近一倍的敵人,阻止在自己麵前,使他們不能前進一步。阻擊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10天至15天。

但是,這是彭總的命令。軍令如山倒,這裏沒有半點餘地。

處於第一線的63軍軍長傅崇碧更了解形勢的嚴峻,全軍部隊一開上去就進入了戰鬥,各種準備工作隻能在戰鬥中進行。楊得誌幾次到軍指揮所了解情況,都很難找到軍長傅崇碧,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前沿陣地,有時傅崇碧向楊得誌彙報情況也多是在師、團指揮所,有時甚至在前沿陣地上,可見情況之緊張。

傅崇碧接到楊得誌下達的命令後,完成阻擊任務的決心很大,他親自趕到第一梯隊,實行前沿指揮,並迅速上報了完成阻擊任務的各種安排和實施計劃報告。報告指出,在兵力部署上,采取縱深梯次和少擺兵多屯兵方法,並以多個戰鬥小組前去前沿前與敵進行糾纏,使敵不能過早迫近我主陣地;在火力組織上,充分發揮各種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戰術運用上,采取正麵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敵人。

兵團在研究這一報告時,楊得誌說:“這是一個簡潔明確、措施得力、符合實際情況的報告。這說明我們的指揮員自入朝以來,特別是經過戰役第一階段的鍛煉,在指揮藝術上,在適應新環境、新條件、新的作戰對象等方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仗是越打越大,指揮卻是越來越細了。”

細心的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鄭維山說:“傅崇碧他們沒有提出什麼困難呀!”鄭維山是擔心傅崇碧對困難估計不足而吃虧,其實,傅崇碧是有意把困難回避了,因為他們了解兵團的情況,特別是後勤供應較為困難的情況。

通過電話,楊得誌在189師的陣地上找到了傅崇碧,當問及有什麼困難時,傅崇碧笑了。他說:“困難是一大堆呀!但是軍領導研究過了,大家一致的意見是一條也不提。”楊得誌說:“我們研究了,決定從兵團直屬隊裏抽500人給你們!”

傅崇碧好一會兒沒有講話。

“你聽到我的話嗎?”楊得誌說,“給你們500人,我告訴他們了,要盡可能多抽一些有戰鬥經驗的老兵給你們。”

傅崇碧有些激動。他幾乎是喊著說:“我們馬上把兵團的這個決定傳達到每一個戰士!”楊得誌問:“還有些什麼問題嗎?”

傅崇碧說:“我們的壓力本來就很大,這樣一來,請首長們放心吧,我們和65軍的同誌共同努力,決不讓範弗裏特前進一步!”

按照計劃,楊得誌團將鐵原以東12軍的一個師歸傅崇碧指揮,並為63軍配屬了 65軍194師、炮l師、炮8師、火箭炮團和坦克團,命令傅崇碧“堅決阻擊敵人北進”。

傅崇碧迅速將楊得誌的指示作了傳達,立即對部隊進行部署。各師接到命令後,於5 月30日冒雨全部進入陣地,積極搶修工事。因為鐵原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彭總每天都要親自給傅崇碧打電話詢問情況。誰都知道,大部隊的正麵頑強阻擊後邊,是更大的戰略性的行動。阻擊者的勝利便是這更大的戰略性行動成功的關鍵;阻擊者的失利,那個更大的戰略行動隻能是計劃中的泡影。傅崇碧派幹部到師、團傳達彭總的指示:“堅決完成任務,為全軍爭光,為中國人民爭光!”

鐵原山地東側是一道平川,63軍在平川不分日夜地構築起了縱橫防坦克戰壕。

範弗裏特指揮的美李軍以部分兵力對誌願軍陣地進行了一整天的試探性進攻後,轉入了全麵的進攻。他們依仗強大炮火的支援和坦克群的掩護,逐次增加兵力,實行多方麵、多梯次的輪番衝擊。部隊打得很苦。有的陣地被敵人攻占後又被我們收複,敵人再占,我們再次奪取。一天之內有好幾次的反複。真是寸土必爭,寸土不讓。

戰鬥開始後,戰士們躲在戰壕裏,待敵坦克衝過戰壕後,用蘇製反坦克手雷從後麵向坦克投擲,擊毀敵坦克100多輛。敵人每天白天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攻占我陣地,戰士們在夜間組織力量又奪回來。鐵原南麵原來森林茂盛的山地,被敵機投下的凝固汽油彈燒成了光頭。日夜聽不到槍聲,隻聽到炮彈和飛機投下的炸彈聲。從數裏以外看去,鐵原以南的半麵天空都變成了紅色。戰士們的臉被硝煙烤成了黑色。陣地幾乎被互相隔絕,戰士們隻能靠罐頭、牛奶充饑,疲勞得爬在工事裏就睡著了,敵人衝到跟前,醒過來又打。許多陣地上戰鬥到最後隻剩下一兩個人,一兩個人最後又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一線的部隊全都拚了刺刀。全軍的口號就是:“人在陣地在,堅決守住陣地!”

6月4日,傅崇碧命令188師563團奉命接替189師567團防禦法化洞、高台山地域的任務,該團8連接替兄弟連隊防守高台山以南的255.1高地,這裏是敵交通要道叉口,為敵主攻方向。8連在經過連續作戰之後減員較大,包括加強的60炮、重機槍分隊僅58人,但士氣仍很高昂,進入陣地後即冒雨晝夜搶修好工事。從5日開始,敵即用一至兩個營的兵力在炮火、坦克配合下,向8連陣地發起輪番進攻。8連連續奮戰兩個晝夜,打垮了優勢敵人一次次攻擊,大量殺傷敵人。

戰鬥進行到第五天,剛進入陣地不久的188師563團1營1連2排,打退了敵人一個營的兩次進攻後,被敵人的兩個營三麵包圍於一座孤立的高山之上。1營和他們的2排,在國內作戰中曾分別獲得過“鋼鐵營”和“特功排”的光榮稱號。

2排在白天打退了約一個營的敵人兩次正麵進攻之後,入夜,敵人又以一個營的兵力向2排的側後迂回攻擊。2排被圍,牽動著團、師、軍以及兵團領導的心,傅崇碧也非常焦急,563團團長馬兆民報告說,他和2排最後一次通話時知道,當時2排隻有8個人,最高領導是副排長李秉群。時至午夜,2排堅守的陣地上仍然有火光,有槍聲,這說明我們的8位勇士仍在戰鬥,陣地還在他們的手裏。

這一夜一直下雨,淅淅瀝瀝的。雨聲撞著傅崇碧的心,他思念著那8位戰士,派去為他們解圍的部隊,因下雨路滑和敵人嚴密封鎖,幾次都沒能靠得上去。一夜之間敵人進攻的次數已經無法計算,戰士們隻記得每次進攻之前,都有20分鍾至半個小時的炮擊。炮彈像冰雹不斷地落在陣地上,戰士們頭都抬不起來。敵人曾經衝上過陣來,但都被他們打了下去。

午夜過後,全排8個人僅有15發子彈,敵人又衝上來了。他們發揚戰爭年代“鋼鐵營”、“特功排”的光榮傳統頑強精神,用刺刀、槍托和木棒、石頭與敵人展開殊死的搏鬥,再次把敵人反擊下去。這一天,2排先後斃傷敵100多人,但此時子彈已全部打光了,隻剩下幾顆手榴彈,眼看著敵人又要衝上來,副排長李秉群對戰士們說:“現在我們已被敵人三麵包圍,身後又是懸崖,我們8個人要突圍投有可能,要打,沒有子彈;要與敵人麵對麵地拚,他們人多,搞不好會被俘虜,我們是‘鋼鐵營’、‘特功排’的戰士,不能給英雄部隊抹黑,不能給偉大祖國丟臉,要讓敵人知道中國人是硬骨頭,誌願軍戰士是鋼鐵英雄漢。我提議,我們跳崖,死也不當俘虜。”戰士們異口同聲同意李秉群的意見。最後,他們留下一位黨員班長帶兩個戰士掩護,李秉群帶領4個戰士先跳下五丈多深的懸崖;留下的3位同誌在完成掩護任務後,也跳了崖。這8名勇士中,李秉群等5名壯烈犧牲,1名負傷的班長帶著2名摔傷的戰士往我陣地方向爬行,後被部隊派人找了回來。

8 勇士在6 個小時的激戰中,共打死100 多名美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譜寫了與“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壯烈詩篇。

6日下午,敵從兩側迂回對8連形成了包圍,8連的勇士們在連長、指導員指揮下,頑強抗擊敵人,子彈打光了用石頭砸,激戰兩小時,再次將敵擊退。但被包圍的形勢仍未改變,而且敵人還在不斷增兵,包圍圈也逐漸縮小,與上級的聯係又被切斷。在這危急時刻,8連連長、指導員召開支委擴大會議,分析形勢,研究了情況,作出突圍的決定,接著,迅速搜集彈藥,集中了全連僅有的13發子彈、1顆反坦克手雷,然後掩埋好烈士,作好轉移傷員的準備,天黑之後,由連長指揮,3排排長打突破口,指導員後衛掩護,出敵不意,經過勇猛衝殺,從敵較薄弱的西南跳崖突圍,轉移到營的主陣地400高地。

7日,8連又投入保衛400高地的戰鬥。該連3排前伸到255.1高地以北無名高地西側阻擊敵人,再次擊退敵兩個連的兩次進攻,斃敵100餘人。這次戰鬥,8連58名幹部、戰士浴血奮戰四晝夜,打垮了優勢敵人15次進攻,以傷亡16人的代價,斃傷敵800餘人。戰後,8連榮獲“特功第八連”的光榮稱號,連長郭恩誌榮立特等功,被評為“一級戰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