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大勇——63軍軍長傅崇碧少將02(3 / 3)

傅崇碧立即命令第563團即以第2連防守智陵洞北山,以第3營第8連、加強營屬機炮連防守88.6高地和杜梅裏北山。當晚,第563團又組織6個連的兵力進入上述陣地,協助第1營和第8連連夜搶修工事,抗擊敵人的反撲。

敵自進入開城板門店陣地作戰以後,作戰的特點是有失必爭,以挽回麵子,直至精疲力竭為止。傅崇碧要求第563團根據敵這一特點,對新占陣地的防禦進行了嚴密的組織和部署。在以後的10天中,先後以6個連隊輪流作戰,粉碎了敵人7次大規模進攻,戰鬥異常激烈,最終迫敵就範。

傅崇碧率領的63軍第189師在開城地區防禦作戰,曆時147天,進行大小戰鬥 120餘次,殲敵6073名,擊落擊傷敵機42架,擊毀擊傷敵坦克16輛、汽車3輛,繳獲各種炮6門、輕重機槍18挺、步槍169支、各種槍炮彈4萬餘發,重創敵偽第1師,將陣地向前推進16.2平方公裏,有力地配合了我方在板門店與敵進行的停戰談判。

朝鮮停戰談判從一開始就遇到了障礙。1951年7月、8月,原來雙方已經同意開城是停戰談判地點,是中立區,是不能轟炸的。可是,談判碰到了美國阻撓後,美軍就經常到開城進行騷擾,一直發展到9月份轟炸中國和朝鮮代表團住地。中朝一方非常氣憤。可是,美國又提出在開城談判不便,因為開城深入我們地區,他們建議在雙方交界處劃一地點,雙方不進入對方地區。從1951年底,談判地點從開城移到了板門店。

傅崇碧率領的63軍第189師的防禦陣地,緊靠板門店談判會場西北側。站在陣地上,就可以看到談判會場綠色的帳篷,這裏的槍炮聲可震撼會場的窗戶。該師防禦的穩定性,對保證談判正常進行有著直接的重要意義。戰士們在“保衛開城,為談判代表撐腰!”“保衛會場,一步不退”的口號鼓舞下,對159高地之敵舉行反擊。

1951年底到1952年,整個談判處於僵持狀態,一句話,美國人不服氣、不死心時,戰爭不會停止。運動戰結束了,在僵持局麵下誌願軍不斷給敵人以打擊,使他們的死傷積累起來越來越多,這很重要。很多人以為,戰線沒有移動,沒有什麼文章。其實,真正使美國人在談判桌上低頭的,恰恰是停戰談判開始以後,誌願軍和人民軍毫不停息地給敵人以打擊。

談判開始後,敵人調來了“王牌”美陸戰第1師,以加強板門店地區的力量,並不斷向誌願軍發起進攻,占領了原來由63軍所控製的159高地。159高地位於板門店東北約4.5公裏,與189師警衛板門店會場的150高地隔溝相對。該高地北陡南緩,地形險要,是敵防禦體係中的一個突出部位,守敵為美陸戰第1師第5團第5連。每次談判開始前,美軍都用火力向189師陣地猛烈射擊,以顯示其“威風”,配合談判。為了消除敵人對板門店的直接壓力,傅崇碧命令第189師奪取159高地。

傅崇碧命令部隊先找敵人不易發覺的地方,觀察159高地敵人工事構築、障礙設置和活動規律,摸準這些情況後,於1952年3月30日夜突然襲占了敵外圍警戒陣地。4月15日19時,傅崇碧和189師的一個團長張廣友、營長魏應吉一起在159高地營指揮所,指揮了這次戰鬥。由於事先作好了充分準備,戰鬥開始後,189師的攻擊分隊以隱蔽行動進到距敵前沿約30米處,迅速排除地雷,攻擊開始後僅三分鍾就突破敵前沿陣地。

159高地戰鬥經曆了進攻與防禦兩個階段,傅崇碧在指揮時由於掌握敵情準確,準備充分,計劃周密,能重點使用兵力兵器,戰術靈活,指揮正確,部隊攻得勇猛,守得頑強,先後共殲敵372人,繳各種槍57支,擊毀坦克2輛,汽車4輛,達到了鞏固占領之目的。4月15日,傅崇碧命令部隊把捉到的俘虜押過開城時,中朝談判代表團的同誌們和開城百姓都非常高興,代表團在開城設宴招待打了勝仗的勇士們。

侵朝美軍總司令李奇微曾說過,他是惟一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協議書上簽字的美國將軍。如果說,板門店談判的勝利,有各個方麵、各條戰線同誌共同的功勞,那麼在板門店旁邊作戰的戰士和這裏的朝鮮人民,也自然有直接的、不可磨滅的功勳。

經過7個月的防禦作戰,傅崇碧指揮189師在完成陣地防禦的基礎上通過擠、占陣地,奪取了敵前沿一些突出部位,使誌願軍的一線陣地逐步前推,改善了防禦態勢。但敵依仗其優勢的航空兵,特別是眾多的炮兵,經常對我陣地和縱深猖狂轟擊,對我危害極大。1952年4月9日,傅崇碧集中炮兵力量,以軍炮團、炮兵第48團第3營、第188師炮兵團、坦克自行火炮團第5連為主,集中了加強炮兵8個連、自行火炮2個連,對危害最大的幾個敵炮陣地進行襲擊,打擊了敵炮兵的囂張氣焰。

從6月15日到7月7日,傅崇碧指揮第187師三戰梅峴裏東山,三戰三捷,先後殲敵兩個連另兩個排,計斃傷敵493名,又將陣地向前推進了一步。與此同時,攻占了項洞山主峰。在這次戰鬥中,第561團9連,由副連長率第2排擔任掩護和打掃戰場任務,該排完成了掩護任務後,撤出時迷失方向,誤入敵122高地陣地內。拂曉,敵以兩個排的兵力截斷該排歸路,以優勢兵力進行圍攻。第2排在孤軍深入,與上級失去聯係的情況下,英勇頑強地與敵展開激烈搏鬥,殺傷敵40餘名,最後,第2排僅有5名傷員突出重圍。指戰員與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可歌可泣。

在傅崇碧指揮下,63軍的兩個師在板門店地區均取得了輝煌戰績。第187師自4月9日擔任保衛開城防禦作戰任務以來,曆時3個月零27天,共進行大小戰鬥35次,斃傷俘3263名,繳獲各種槍101支,擊傷、擊毀敵機50架,坦克42輛,將陣地向前推進15.2平方公裏。

第189師在開城到板門店公路以北堅守了大岱山陣地。在板門店東北的大岱山,是敵我爭奪的關鍵地點。敵人一天打數萬發炮彈,把地都打酥了,走路不小心可能會陷到脖子。在傅崇碧的指揮下,189師日夜不停地從半山腰挖坑道,一直挖到坑道裏能住進去一個團。晚上,傅崇碧進入前線坑道檢查守備情況,敵人的炮一天都不停,平均幾分鍾二三十發,白天不能出來,大小便也在坑道裏。除了觀察哨外,部隊全部隱蔽在坑道裏,待敵人進到陣地前幾十米時再出來打擊敵人。將敵擊退後很快又進入坑道,以防備敵人的炮擊。在戰士們的堅強守衛下,敵人對麵積僅有5平方公裏大岱山進攻了一個月也沒有得逞。

1952年秋季,朝鮮戰局繼續處於對峙狀態,停戰談判也長期中斷,陷於僵局。戰爭是停下來還是繼續擴大,正處於轉折關頭。在這一形勢下,敵我雙方為了爭取和保持戰場主動權,均在進行新的籌劃和準備。

美軍為配合其國內外政治鬥爭的需要,有跡象要在延安半島實施登陸,對誌願軍發動局部進攻。為加強海州、延安半島的防衛,傅崇碧奉命率63軍進至禮成江口至青城、海州一線擔任防禦。開城防禦由溫玉成的40軍接替。

在部隊開進前,傅崇碧同師團幹部先行勘察地形,確定了兵力部署。偵察發現,美陸軍第1師由西部戰線撤出,與第90混合艦隊於仁川進行登陸作戰聯合演習。同時,在西海岸以及江華、橋桐兩島的敵艦艇突然增多,活動頻繁,敵空中偵察活動也顯著增多。敵有可能從海上登陸,從朝鮮蜂腰部切斷東西部。為了加強西海岸防禦力量,傅崇碧指揮63軍及朝鮮人民軍第20旅團,日夜加強工事,積極準備抗登陸作戰。

當時還出現一個戲劇性的場麵,第187師在海城後麵的一個大水庫附近組織防禦,有兩個高射營保護堤壩。敵機不斷來轟炸,部隊用高射炮猛烈還擊,敵機不敢低飛,炸彈丟到水庫裏,水浪把十幾斤大的魚推到山坡上。傅崇碧命令部隊把魚都撿回來,戰士們非常高興,部隊天天有魚吃,戰士們撿的魚吃不完,還給兵團送去一些。

1952年底,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任西歐盟軍司令、指揮過諾曼底登陸戰役的艾森豪威爾,利用美國人民要求早日結束朝鮮戰爭的迫切願望,公開許諾他當選後“將親自去朝鮮,並結束這場戰爭”,並借此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艾德萊·史蒂文森,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

艾森豪威爾當選以後,立即於1952年12月2日至5日,偕準備在新內閣擔任國防部長的查爾斯·威爾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太平洋艦隊司令阿瑟·雷德福等人到朝鮮前線視察,與侵朝美軍高級將領克拉克、範佛裏特以及李承晚等人舉行了一係列會議。據艾森豪威爾在戰後透露,會議中“戰地指揮官們同意,如果在一定時間內談判還不成功,指美國唯一的辦法最後隻能是不顧一切危險,全力發動一場進攻”。他的結論是“美國不能永遠停留在一條固定不變的戰線上,繼續承受看不到任何結果的傷亡。小山丘上的小規模進攻是不可能結束這場戰爭的”,“不能容忍朝鮮衝突無限期地繼續下去”。

為此,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特意組成專門小組,製訂了實施計劃,並依此進行了實際準備,美軍頻繁地進行登陸作戰和空降作戰演習,派遣大批特務潛入我後方刺探東西海岸情報等,與此同時,還新組建了南朝鮮軍兩個步兵師(即第12師、第15師,於1952年底投入作戰)、6個獨立團、28個炮兵營。這樣,敵人在第二線可保持美軍3個師、南朝鮮軍2個師另3個團的機動兵力。12月上旬,又有消息透露,美軍將於1953年2月發動大規模攻勢,以結束朝鮮戰爭。美軍分析認為,麵對誌願軍壁壘森嚴的正麵陣地,“通過常規途徑進攻”,代價是驚人的,惟一的辦法是利用海空優勢,在朝鮮的東西海岸實施兩棲登陸。

12月20日,中共中央給誌願軍黨委下達了“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爭取戰爭更大勝利”的指示。指出:“兩年以來,美帝國主義采用了很多辦法和我們鬥爭,沒有一樣不遭到失敗,現在隻剩下從我們側後冒險登陸的一手了,隻要我們能把它這一手打下來,使它的冒險歸於失敗,它的最後失敗的局麵就確定下來了。中央希望同誌們小心謹慎,堅韌沉著,動員全力,爭取時間完成一切對敵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隻要準備好,勝利就是我們的了。”

根據中央的指示,誌願軍司令部和19兵團要求63軍“必須盡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極大地增強海岸及其縱深的堅固防禦工事”。

接到命令後,傅崇碧率領全軍將士在正麵約 30公裏、縱深10公裏地段,構築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堅固防禦陣地。第188師在雌鳳山、禦羅山、石鼎山、鶴洞地域組織防禦;第187師在花陽川、武陵裏、鷹村裏、眉秀裏地域組織防禦;軍炮兵團為軍炮兵預備隊,配置在雉嶽山以南地區,主要支援第188師方向作戰,並在第187、第189師方向各構築一個預備陣地;高炮第 27、第28營組成軍高炮群,第27營在白川、溫井地區展開;第28營在濯纓裏、毋井裏公路兩側占領發射陣地;軍基本指揮所設在花浪裏。

美軍對誌願軍在東西海岸大規模的築城、全線兵力部署的調整、新生力量和大批作戰物資源源運入朝鮮戰場等活動,一直在密切注視,已察覺我在進行反登陸作戰的準備。同時,還判斷我軍可能先機發動攻勢,並專門派遣特務刺探情報和進行空中偵察。我大規模的反登陸作戰準備,是對敵企圖進行登陸冒險的有力一擊。由於我軍的充分準備,迫使美軍放棄了登陸作戰的冒險行動。

1953年5月4日,誌願軍黨委下達夏季反擊戰役指示,明確63軍的任務主要是繼續作好西海岸反登陸作戰準備,時刻準備殲滅一切進犯之敵,並抽調部分兵力配合正麵部隊作戰。5月17日,傅崇碧接到報告,南朝鮮軍約一個連兵力,在航空兵和炮艇的掩護下乘機帆船和帆船 21艘,在金德裏登陸,向63軍第187師防區進行偵察活動。傅崇碧立即命令187師偵察分隊在炮團第4連的支援下埋伏於陣地前沿,當敵靠近時,向敵人突然開火,並乘敵混亂之機發起衝擊,當即斃傷敵40餘人,俘虜1人,擊毀擊傷敵帆船3艘。

在誌願軍夏季戰役淩厲攻勢的打擊下,敵人終於改變了蠻橫無理的態度,使停戰談判達成協議。7月24日,談判雙方又一次核正了軍事分界線。7月25日10時10分,美方被迫在談判協議書上簽字。至此,板門店停戰談判協議正式生效。

西海岸反登陸作戰準備,是朝鮮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的一個重要活動。其重要意義不亞於任何一次戰役。反登陸作戰準備的勝利完成,使誌願軍東西兩翼海防和正麵防禦更加穩定和完善,不僅兵力雄厚,實力增強,陣地更為鞏固,而且後方供應和交通運輸亦遠勝於入朝作戰以來任何一個時期。這樣,就迫使美方不得不放棄登陸進攻的企圖,同中方恢複停戰談判,從而為以後朝鮮停戰的實現鋪平了道路。

在西海岸反登陸作戰中,傅崇碧率領63軍指戰員在這裏戰鬥了一年零兩個月,湧現出4000多名英雄模範和功臣,數千名烈士長眠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