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成夷海灘

暮年的張學良坐在輪椅上,自我欣賞地眺望夕陽西下的大海,看著結伴而去的遊客,感慨良多畫外音:

“關於周恩來先生與蔣夫人、宋子文兄、蔣先生在西安會麵的內情,一直被曆史塵封在那裏。由於蔣夫人和蔣先生不願談起這段走麥城的往事,周恩來先生也從未公開說出真相,我也隻好回避。至於說到放蔣先生回南京的決策更是眾說紛紜。這段曆史公案轉眼過去六七十年了,很多具體的事情全都忘了,但下邊這些事情我怎麼也忘不了!……”

如火的晚霞把大海映得分外嬌豔,也漸漸把畫麵塗抹,隨之又化出三十年代的西安古城。

疊印字幕:西安 一九三六年歲末

西安 宋美齡臨時下榻處

宋美齡:“阿哥,你再對我講一些關於周恩來的事情,好嗎?”

宋子文:“小妹,我知道的都講了呀!”

宋美齡:“可是我……”

端納:“心裏還是沒有底。對吧?”

宋美齡微微地點了點頭。

宋子文:“你現在呀,就像學生進考場。無論你準備得多麼充分,在沒看到考卷之前,作為考生的心是永遠不會平靜的。”

宋美齡輕聲地歎了口氣。

端納:“隻要夫人不罷考,或中途退出考場,憑著夫人的聰明,得個高分還是有把握的。”

張學良官邸客室

張學良:“近十年以來,你們和委員長的積怨太深了,我真擔心你與蔣夫人的這次見麵會不歡而散哪!”

周恩來:“請放心,我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的。”

楊虎城:“這一點我相信。但是周先生有所不知:她一向以第一夫人自居,就說她這次來西安吧,依然擺著第一夫人的架子。萬一,她不把周先生當貴客看……”

周恩來笑答:“把我當成共匪頭子,對吧?”

楊虎城:“對!我真怕周先生因忍不住而退席。”

周恩來:“我想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她大姐宋靄齡的高傲是出了名的,當年我們在廣州相見,還是十分愉快的嘛;她二姐宋慶齡是委員長封的國母,可她並不領委員長的情,和我卻無話不談。雖說我從未和這位宋家小妹打過交道,自信她絕不會把我當作敵人來看。”

楊虎城:“但願如此!”

張學良:“我也希望出現和為貴的局麵,”

張學良官邸門前

一輛轎車飛速駛來,戛然停在門前。

前車門打開了,戴笠從車上跳下,熟練地打開後車門,伸出右手,擋在車門的上方。

宋美齡輕移身體,步出轎車。

張學良一馬當先走到轎車前,轉身指著周恩來介紹:“夫人,這位就是周恩來先生。”

宋美齡循著張學良手指的方向一看:

周恩來大步走來,豐匕貌地握了握宋美齡已經輕輕舉起的那隻帶著白手套的手,意味深長地說:“歡迎蔣夫人的到來。曆史必將做出這樣的結論:夫人的義舉,功在國家。”

宋美齡肅然起敬,聲音有些微顫地答道:“見到你很高興。希望你們的行為也功在國家。”

張學良忙說:“好!咱們進到裏麵再談吧。”

宋美齡微微地點了點頭。

周恩來遵照西方女士優先的禮節,伸手示意宋美齡先行。

宋美齡感謝地點點頭,走進官邸大門。

周恩來緊隨其後,落落大方地走進大門。

張學良與楊虎城交換了個眼色,滿意地笑了。

這時,戴笠關死轎車門,轉身向大門走去。

張學良伸手攔住戴笠:“楊主任,你去陪蔣夫人和周先生會麵吧,我陪著戴笠先生在此聊天。”

楊虎城:“漢卿,陪戴先生聊天的任務就交給我吧!”

戴笠愕然地:“你們二位這是……”

楊虎城:“盡地主之誼!”

張學良官邸客室

周恩來慷慨激昂地:“蔣夫人!國共兩黨曾有過第一次合作的曆史,在中山先生的領導下,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取得了北伐的勝利。”

宋美齡:“這些往事我都記得的。”

周恩來:“就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協助蔣先生創辦黃埔軍校,還是東征討伐陳炯明,我們都合作得很好,決無私見!”

宋美齡:“對此,委員長也對我多次說過:恩來是個人才,可惜站在了我的對立麵。”

周恩來:“這都是蔣先生逼得我和我的同誌們另起爐灶,和他為敵。結果,一打就是十年,日本人乘虛而人,占領了東北三省,華北已成了第二個東北……”因過分動容說不下去了。

宋美齡:“我很難理解周先生講的這些苦衷。不過,我以為解決這些分歧最好的辦法,就是忘記過去,麵對現實和未來。”

周恩來:“就說現實吧,為什麼會引起西安事變的發生?為什麼張將軍這個盟弟要揭竿舉義?這是蔣先生‘攘外必先安內’國策發展的必然,也是中華民族悲劇的必然!”

宋美齡悵然輕歎。

周恩來:“西安事變和我們共產黨人沒有關係!在有些人看來,蔣先生被扣西安,中共會第一個主張公審或處極刑。可是我們從不記私仇的,認為國難臨頭,舍蔣先生實無第二人為全國領袖。關鍵是蔣先生必須改弦易轍,高舉抗日的大旗。.惟有如此,西安事變方能和平解決。”

宋美齡折服地點了點頭。

周恩來:“令兄兩度來西安,非常遺憾,至今尚未與之謀麵。”

宋美齡:“我想,他一定願意會見你這位老朋友。”

張公館西樓二層客室

周恩來緊緊握住宋子文的手:“宋部長,你我自武漢一別就是十年,真是滄海桑田哪!慶幸的是,我們今天又走到一起了。對此,不知宋部長有何感想?”

宋子文:“一言難盡!”他感慨係之地說,“過去的就不說了,今天讓我們都遵照先總理的遺教:‘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來辦事吧!”

周恩來:“我完全讚成!為了完成孫中山先生的未竟事業,我們共產黨一如既往,奮鬥不息!”

張學良高興地:“好!隻要大家真的舉起了先總理的三民主義的大旗,失去的國土可以收複,日本侵略者也一定會打敗!”

楊虎城笑著說:“讓我們都遵照先總理的教誨,坦誠地進行會談吧!”遂指著沙發,“都請人座!”

在嚴肅的會談畫麵上送出暮年張學良的畫外音:

“會談開始之後,周恩來首先提出和我、楊虎城預先商妥的六條,並聲明這六條如能保證實行,中共將讚助蔣介石統一中國,一致對外。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於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三方終於商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十條協議。同時,宋子文提出,隻要蔣介石下令撤兵,就應放他回南京。對此,我表示同意,楊虎城、周恩來表示再考慮。至此,會談全部結束。”

高公館蔣介石臨時下栩處

蔣介石靠在床背上,認真地閱罷談判條件,沉思不語。

宋子文:“這是我和小妹爭取來的條件,大主意還得你來拿,請表個態吧!”

蔣介石繼續沉思,默無一語。

宋美齡:“你如果還放不下架子,那就再想想南京的那些親日派正在做什麼夢吧!”

蔣介石低沉地:“子文,你立即去告訴漢卿,我同意中央軍撤出西北,接受釋放‘七君子’的要求,實施聯紅容共、改組國民黨、聯俄、聯英、聯美、抗擊日本的方針。至於如何改組國民政府,首先由你和漢卿商定組閣名單。”

宋子文:“如何處置南京的那些親日派呢?他們非常關注!”

蔣介石:“關於對親日派的處置,一侯被扣在西安的中央人員回到南京,我就下令何應欽出洋考察。”

宋子文:“好!我這就去見漢卿他們。”轉身離去。

蔣介石小小地喝了一口白開水,不無傷感地:“夫人,你對周恩來的印象如何?”

宋美齡啃歎地說:“難得的治國之才。”

蔣介石:“這也正是他的危險之處!”

宋美齡:“我自然懂得這一點。”

蔣介石滿意地點了點頭。

宋美齡啼噓搖首:“原來,我難以理解二姐慶齡,她為什麼要站在共產黨一邊和你為敵;如今,我從周恩來的身上似乎找到了某種答案。”

對此,蔣介石惟有再喝一口白開水壓壓火氣。

宋美齡:“我一邊聽周恩來縱論國家大事,一邊曾做過這樣的自問:這樣才華橫滋的治國之才為什麼不跟著我們走呢?”

蔣介石火氣捧起:“無知的自問!他不把我黃埔的學生拉到共產黨那邊去,我就感謝上帝了!”

宋美齡生氣地:“你……怎麼連自我反省的意識都沒有?”

張學良官邸客室

周恩來聚精會神地研讀那紙條件。

宋子文:“委員長能做到這一點就很不易了!漢卿,你說呢?”

張學良:“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同意子文兄的見解的。”

宋子文:“楊主任,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

楊虎城沉吟片時:“我看,還是等我們三方研究一下再答複為好。”

周恩來:“我讚同楊主任的意見。”

張學良不悅地:“那就這麼辦吧!”

商公館蔣介石臨時下栩處

宋美齡:“達令,有人說你是靠黃埔起家的。依我看,這十多年以來,也正是你黃埔的這些部屬、弟子和你為難。不是嗎,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左權、陳賡、林彪……

蔣介石震怒地:“不要再說下去了!”他說罷痛苦地合上雙眼,喃喃自語:“家有不孝之子,師有不義的學生啊!……”

宋美齡:“可你就沒有一點自責的地方嗎?漢卿曾為你統一全國立下汗馬功勞,也曾幫著你剿共討赤,可今天他為什麼那樣敬佩周恩來呢?他們到底有著一種什麼樣的凝聚力呢?”

蔣介石微微地睜開眼,近似自責地小聲說:“安邦之道,恩威並舉。看來,我是太有點迷信威力了。”

宋美齡:“恐怕你還缺少必要的靈活性。”她凝思良頃,突然問道:“達令!如果在西安事變中被囚的是周恩來,你將會如何處置他呢?”

蔣介石本能地:“殺!”

宋美齡:“可周恩來呢,他對你的被囚卻力主放。一個堅持殺,一個力主放,恐怕人心就在殺和放上起了變化。”

蔣介石無以為答,遂又合上了痛苦的雙眼。

宋美齡商量地:“達令,這位周先生有意想和你麵商國家大事,不知……

蔣介石斷然地:“不,不!我決不和他談。”遂又以領袖的口吻說,“我是國家元首,怎麼能和他坐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

宋子文一步走進:“依我看,你必須和他談談。”

蔣介石動怒地:“為什麼必須和他談?你說,你說呀!”

宋子文:“你想回南京過聖誕節嗎?”

蔣介石:“當然想置可現實呢?……”

宋子文:“也存在這種可能!換句話說:沒有這位周恩來先生從中斡旋或認同,你連離開西安的可能性都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