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萬軍何所從(1 / 2)

第三戰區指揮部,鑒於蘇州河南岸守軍陷於苦戰,戰況難以好轉。鬆江方麵敵人的突進,使淞滬陣地翼側受到威脅。為了保存,第三戰區前線指揮部,征得南京總參謀的同意,於11月8日晚命令各部隊向吳福線國防陣地轉移。然而,這一撤退的命令,卻遭到了蔣介石的嚴厲反對。他全身戎裝,怒氣衝衝地來到總參謀部說:

“上海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基地,如果放棄,會使政府財政和物資受到很大的影響。上海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能放棄!……隻要我們在上海繼續頂下去,相信九國公約國家會出麵製裁日本,戰爭可以早日結束。因此,必須收回撤退命令,要各個部隊仍在原來陣地死守!”

蔣介石的一番話使白崇禧大吃一驚:天哪!在淞滬三角地帶的數十萬大軍已經接到撤退命令,有的已經在行動了,怎麼能夠收回撤退的命令呢?這不是開天大的玩笑嗎?這位副總參謀長想起曾向蔣介石建議下令後撤,蔣介石一直堅持不允,如果早同意後撤,我軍不會陷入敵人的重圍。現在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再不下決心,撤退就來不及了。白崇禧見會上沒一個人發言,覺得這件事太大了,做為副參謀總長,他有責任,否則,這個收回撤退的命令發下去,那混亂的局麵怎麼收拾呢?他站了起來,嚴肅地說:

“委員長,轉移陣地的命令已經發下去了,軍令如山,前線各個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在敵人強大的壓力下,要部隊再回到原來的陣地,我看十分困難。”

“不要長敵人的誌氣,滅自己的威風。”蔣介石生氣地說:“我們革命軍人,東征、北伐以來,遇到多少困難?都叫我們克服了。打仗,怕困難還行嗎?敬之,你是參謀總長,你說,是嗎?”

何應欽在蔣介石身旁如坐針氈。他沒法躲開,吞吞吐吐地開了口,內容卻不著邊際。“委座克服困難精神,是我們革命軍人的楷模,素為部屬景仰。”

白崇禧一想到七十萬大軍在前線亂作一團的情況,又仗著鬥膽說:“現在收回撤退的命令,恐怕來不及了,而且……”

蔣介石的怒火壓不住了,不等白崇禧說完,就對他說:“議而不決,拖延時間,就來得及嗎?如果前線將領和部隊有意見,好辦,我去前線說服!”

當天黃昏,蔣介石在一群高級參謀的簇擁下,乘火車前來蘇州前線指揮部。在一座小學裏召集軍官們訓話。蔣介石首先扼要談了敵我雙方態勢和國際間對上海戰場的主要反應,接著便鼓勵官兵。他說:“在強大敵人的進攻下,麵對敵人猛烈的炮火,你們堅守上海快三個月了,這在我國戰史上是罕見的。你們在前線作戰非常英勇,艱苦奮鬥,前仆後繼,寧死不屈,繼承我們黃埔的傳統,表現了我們革命軍人的偉大精神,博得了國內外的讚揚和支持。有你們這些善於指揮、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將領,何愁打不敗日本帝國主義?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蔣介石看到教室裏擠得滿滿的,那些師以上的將領都聚精會神的聽他的訓話。他想:如果現在宣布收回撤退的命令,曉以利害,大家會接受的。他說:“現在,九國公約國家的會議正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會上,美國同情支持我們,英國同情支持我們,法國同情我們,蘇聯也同情支持我們,總之,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國都同情和支持我們。現在各國代表正在討論會議宣言的草稿。會議的結果一定會製裁日本的侵略行為,隻要再堅決死守一下,上海就不會淪入敵手,戰爭就可以早日結束了。”

會場上一片沉寂,沒有一個人吭聲,但臉上都露出迷惑不解的神情,有的驚愕,有的詫異,有的焦慮,大家都關心自己所指揮的部隊,先後都把撤退的命令傳達下去了,各個部隊也都作了布置,有的已經行動了,怎麼能夠“再堅決死守一下”呢?

蔣介石也注意到每個人的麵部表情,他認為大家還沒有了解他講話的深意。呷了兩口茶又說:“根據外交部的意見,隻要我們在上海能夠繼續頂下去,也就是再堅決死守一下,九國公約國家會出麵製裁日本。一個小小的日本,侵略中國可以,怎麼能夠和美國英國法國與蘇聯這些大國對抗呢?這些大國一製裁日本,戰爭當然結束了。因此,我要收回撤退的命令,命令你們仍在原來陣地死守,死守!你們聽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