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4.陣陣大吼

常言道:“大吼解千愁”。倘若你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精神上的抑鬱,或胸中憂憤,或食物積滯時,隻要大吼一聲或幾聲,頓時會感到心平氣和、精神振奮、胃口大開、充滿活力。這是因為通過大吼,吐出了胸中的穢氣,呼出了肺部之濁氣,吸入大量氧氣後,在增加肺活量的基礎上,改善了呼吸功能,加快了血液循環,增強了胃腸蠕動,提高了機體功能,並能使大腦皮質處於中等興奮狀態,令身心健康處於最佳水平。

大吼可隨時進行,但最好到公園、草地、森林、曠野、河邊等地。在吼嘯時,要仰麵朝天,張大嘴巴,放開喉嚨,做到無拘無束,盡情放聲,並盡量延長尾聲,以利吐淨穢氣。如果認為吼嘯不太雅觀,可以放聲高歌,則也能收到同樣效果。

5.想哭就哭

哭是人的情緒反應。哭和笑相反,它表現不愉快的情緒。哭有多種形式,無聲的為咽,低聲為泣,大聲的為嚎。

有的人感情脆弱,稍不順心,就哭起來。一般說來,哭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消極影響,因為哭能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呼吸失去規律,心跳不規則;不少人大哭之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神疲力乏,影響健康;哭能使人心境沮喪,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可見,哭對人的心理具有保護作用,特別當人遭到嚴重的精神創傷,陷入可怕的絕望和憂慮時,既不思食,又不能眠,如果這時能大哭一場,就可能得到拯救。

美國詩人丁尼生在一首詩裏記述了一件事:一位戰士戰死,別人將其屍體帶到他妻子麵前,妻子見後悲痛欲絕,但隻是發呆而不能哭。一位學者說:“婦必須哭,否則她會死去。”卻沒有辦法使她哭。此時,一位聰明的婦女將她的小孩子帶到她的眼前,她哭了,說:“我的孩子,我為你而活著。”哭緩解了突如其來的嚴重打擊所造成的高度心理緊張,使她避免了不幸的後果。人在極度痛苦或過於悲痛時,痛哭一場,往往會收到積極的心理效應,可以防止痛苦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哭為什麼有這種積極的心理效應呢?近年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

1957年,美國化學家布魯納西首先發現,動感情的眼淚和由洋蔥刺激而流的眼淚,其化學成人份不大一樣,後者含的蛋白質甚少。

美國生物學家弗雷通過研究也發現,一個人在悲痛時流的眼淚與因傷風感冒或風沙入眼所流的眼淚,所含有的化學成份也是不相同的。根據弗雷的理論,人在悲傷時不哭是有害於人體健康的。弗雷指出:“我們已經知道,緊張的情緒可以改變人體內的化學平衡,過去主要是通過檢驗血和尿的成份來判斷,但檢查眼淚更為容易。”弗雷還認為,男子患胃潰瘍病的發病率之所以比女子高,可能是因為男子強製不哭而造成的。他們當悲痛時如果能大哭一場,則可能會避免得這種病。

無論人生如何一帆風順,總會有令人緊張、感到壓力的時刻降臨,尤其是那些事業成功人士。誤會、爭執和競爭都可能增加心理負擔。隻有適時減壓,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不良情緒是引起心理健康常見原因,是的健康的大敵,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把心中的不平、不滿、不快、煩惱和憤恨統統地及時傾瀉出去。請記住,哪怕是一點小小的煩惱也不要放在心裏。如果不把它發泄出去,它就會逐漸地越積越多,乃至引起最後的總爆發,導致一些疾病發生。良好的情緒可以成為事業和生活的動力,而惡劣的情緒危機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破壞作用。

據醫學界研究,對健康損害最大的情緒依次是抑鬱、焦慮、急燥、孤立、壓力等。長期持有這些消極情緒,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日常生活中,常因戀愛、婚變、喪親、患病、晉升、增薪、降職、犯錯誤、受處分、天災人禍,或因工作分配、分房、升學、買賣虧損、人際關係矛盾等問題而致情緒沮喪,彷徨、憤怒、灰心、抑鬱、憂愁、絕望等,這種惡劣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影響身體各係統的正常功能,使免疫力下降,平衡調節障礙,發生紊亂,而招致各種疾病發生。

有人稱“惡劣的情緒是孕育癌細胞的添加劑”。因為致癌因素在周圍環境中隨時隨地存在著。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免疫係統可把體內產生的突變細胞——癌細胞清除掉,使之不發生癌症。如果一個人長期被惡性情緒困擾而不能解脫,就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從而減弱對癌細胞的監視與清除功能,使癌細胞有機會在體內生存、繁殖而發生癌症。也可以引起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失調,導致多種身心疾病的發生,如冠心病、高血壓、胃、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哮喘,精神病等。

過平靜、舒適的生活是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向往生活中充滿歡笑。然而事實上,人世間事物不可能盡善盡美,皆遂人願,失敗、挫折、矛盾、不幸,從不放過任何人,並對人們的精神狀態造成各種影響,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煩腦、怨恨、悲傷或憤怒的事情,而又強行將它壓抑在自己的心理,往往會影響你的心身健康。因為情緒中的聲調、表情、動作的變化、淚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誌所控製,而心髒活動和血管、汗腺的變化,腸、胃、平滑肌的收縮等隨著情緒而變化,卻不受人的主觀意誌控製。因此那些表麵上“強忍悲傷”的人,往往使情緒更多地轉入體內,給體內器官以損害。古人雲:“忍泣者易衰,忍憂者易傷”。專家認為,克製憤怒情緒的表達會破壞人體的某種生物化學平衡,因此,當人們遇到負性生活事件並引起不良情緒時,千萬莫強硬壓製自己的感情,應當學會自我解除精神壓抑的方法。使精神輕鬆起來的辦法就是合理發泄,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後,用意誌力量壓抑情緒,表現出正常情況下的談笑自若,這種做法雖可以減輕焦慮,但這隻能緩解表麵的緊張,卻按捺不住內在的情緒紛擾,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比如,憤怒如強加抑製,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有毀滅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悲痛如強加抑製,不隨淚水宣泄出來,不僅會危害身心健康甚至會氣絕身亡。

中醫學認為,“鬱則發之”,排解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之“發泄”。

1.痛哭發泄法

一個人悲肩欲絕或委屈萬分時,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讓眼淚盡情地流出來,就覺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緒埋在心底。現代研究發現,因感情變化流出的眼淚中含有兩種神經傳導物質,這兩種傳導物質隨眼淚排出體外後,可緩和悲傷者的緊張情緒,減輕痛苦和消除憂慮。所以痛哭一場比眼淚往壯子裏咽要好得多。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現,也是一種心理保護措施,強忍眼淚等於慢性自殺。哭做為一種發泄方式,雖然不“雅”,但卻有它的積極作用。

2.傾訴發泄法

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比如在戀愛中遭到挫折、親朋好友去世、生活中發生重大的事故、工作學習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怒從心頭起,或心中泛起陣陣愁雲時,首先可冷靜下來,控製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後找自己誠懇、樂觀的知心朋友、親人傾訴自己的苦衷,或向親人、朋友寫書信訴說苦悶、煩惱。俗話說:“旁觀者清”,從親友的開導、勸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消極的苦悶、憂愁和煩惱之情會隨之消散。所以,廣交知心朋友,擴大社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醫治心理不良情緒的良藥。另外,在情緒不佳時,可寫詩作賦,撰寫文章、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是疏泄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

3.身體運動發泄法

“身體運動發泄法”是通過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的手段,使不良情緒得到發泄。譬如散步、爬山、跑步或用體力勞動(如劈柴、用力挖地)等;據說,美國某任總統的辦公室內設一滿裝細沙的沙箱,以必要時宣泄心中的怒氣。

當然,實施發泄法時要注意遵循安全、有利、適度的原則。既不妨礙自己和他人安全,又對調節情緒有利,並盡可能采取比較文明而溫和的發泄方式,切不可用摔東西,遷怒於人,甚至鬥毆等不良行為來發泄心中的不滿或怨恨;也不能采用不分場合、不計後巢,一有怒氣就大動“肝火”,有衝動就蠻幹的做法,因為這樣既於事無補,還會激化矛盾,導致更為劇烈的情緒反應,甚至引起新的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