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3 / 3)

這種感受還可以通過行為獲得,情緒壓抑者可以嚐試“笑功”:先站直,然後身體前屈90度,再後仰10度,並配合發出哈哈哈哈的聲音,動作和聲音力求誇張,連做六次,前後對比就會有不同感受。

“假裝快樂”就是掩飾自己不良的心緒,首要的好處,可以不必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避免一些心懷叵測者窺探別人隱私的不良居心,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其次就是不把自己的壞心情帶給別人,不以不良的心緒示人,也就不會影響別人的情緒,這是對別人地尊重。第三點,即使自己並不快樂,甚至很不快樂,但假如你時常假裝快樂,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對調結壞心情有很大地幫助。久而久之,你就會以為自己是快樂的。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艾克曼曾做過實驗,要受試者裝出驚訝、厭惡、憂傷、憤怒、恐懼和快樂等表情,結果發現他們的身心跟著起了變化。

當受試者裝出害怕時,他們的心跳加速,皮膚溫度降低了,表現其他五種情緒時,也有不同的變化。

好心情是好身體的基石,是好工作的關鍵,是好生活的秘訣。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把壞心情抱得更緊;

關門不跟人說話,嘟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

我們要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原有的壞心情中開脫,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

但丁說過: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以變成行動;留心你的行動,行動可以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可以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為性格可以決定命運。這雖然不十分貼切,但至少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就是當假裝快樂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了一種生命的狀態,那你就真的離快樂不遠了。而當你真正感到快樂了,你就有了幸福的感覺。

假裝快樂並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故作姿態,相反,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假裝快樂是一種讓人快樂起來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不快樂的人們可以嚐試一下。

1.回到家,直接回自己的房間,放點音樂,把事情想想清楚。或者就看電視,看娛樂節目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2.約自己的好朋友去唱歌,或者吃飯喝點酒,把自己的委屈給朋友訴說一下,有時候這樣的事情朋友最能幫你。

3.獨自一個人跑去廣場也好,公園也好,河邊也好,去吹吹風,還是把事情去想想清楚。

4.運動,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累,隻有累了,才什麼都不會想了。

幾個人聚在一起,海闊天空地閑聊天兒,什麼自然科學、家庭社會、趣事軼聞……無所不談,或者開開玩笑,逗逗樂。“話聊”,它與養花、玩鳥、釣魚、下棋一樣,對健康是很有益的。

“話聊”可以推遲大腦的衰老過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體的各種功能用進廢退,大腦更不例外。人們在聊天、談話時,需要用腦思索,這對於大腦功能來說,無疑是一種鍛煉,它可以防止大腦過早地老化。科學研究證明,人的老化過程,也就是腦細胞代謝產物褐色素的分泌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減少這種積累,除了通過食物控製和應用藥物外,加強身體鍛煉,科學用腦,勤於用腦,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麵。

“話聊”也是增長知識的好機會。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相聚,由於大家的知識範疇、生活遭遇各異,以及各人的經曆千差萬別,大家湊在一起聊天,可以做到思想交流、知識互補。曆代文人著書立說,不少是在與朋友聊天或與民間百姓閑談中搜集材料的,如清代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中許多篇章就是這樣搜集來的。

“話聊”還可結忘年之交,除了可與同代人、年齡相近的人聊天以外,還可以與隔代人、不同年齡的人交朋友,現在網上聊天此類狀況就很多。筆者就曾與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聊過天並成了好朋友。不少和睦家庭,尊老愛幼,盡享天倫之樂,與幾代人的思想溝通,樂於聊天是分不開的。

與“話聊”一樣,下棋和打麻將同是許多人喜愛的活動。但是下棋和打麻將都有輸贏勝負之分,贏了,固然開心得意;如果輸了,有人就會不愉快,並且耿耿於懷,非要再贏回來不可,這樣反而不利於健康。而聊天則沒有這種輸贏之分,對情緒沒有太大的影響。

有本叫《蓄意破壞》的美國小說,講的是在一家養老院裏,一群老婦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她們最愛幹的活是削土豆,因為這使她們覺得自己還有用,也讓她們回想起自己做家庭主婦時忙碌的日子和溫馨的歲月。她們一邊削土豆一邊說著心裏話,日子就在這樣絮絮叨叨的閑聊中過去了。後來,新來的院長為了減輕老人們的勞累,買回一台削土豆的機器。有了這台機器,老人們不用削土豆了,但也把她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回憶帶走了。於是,她們就像小孩子一樣搞起了惡作劇——往機器裏麵扔發卡、倒沙子、塞帽子,讓機器不時發生故障。院長無奈,隻好把削土豆的機器退了回去。老人們又能興高采烈地圍坐在一起削土豆了,找回了從前的快樂。

生命在於交流。沒有哪個自我封閉的人會有好心情。

語言對情緒有重要的影響,當你悲傷、憤怒、焦慮不安時,可以朗讀幽默的詩句,或頗有哲理性的格言,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難得糊塗”或用“製怒”、“忍”、“冷靜”等字句來自我提醒,自我安慰,自我解脫,調節自己的情緒。

“話聊”有兩種方式。

1.自我對話

有人問古希臘大學問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什麼呢?”他回答說:“同自己談話的能力。”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開闊而清靜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的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生活中的煩惱和壓力、憂愁和委屈多得不勝防備,有時找一個傾聽者很難,那我們不妨就把心事說給自己聽吧!

你不妨讓自己說出兩種聲音來。一個是那個處於苦惱憂愁中而不得解脫的你,在不停地傾訴;而另一個則是那個通情達理又永不厭煩的你,在不斷地勸說。比如,你考試失敗了,一個你說:“太糟糕了,他考了90分,而我才考了85分。”另一個自己說:“她才考了70分,而我考了85分呢!”於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的心裏也就好受多了,輕鬆多了。這就是自我對話,在不耽誤別人時間,也不影響別人情緒的情況下,我們的心聲也得到了傾吐,煩惱憂愁也得到了釋放。這難道不是個利己利人的好辦法嗎?

麵對人生許多不同的挫折,我們會感受到不同的不舒服情緒,所以我們需要不同的自我對話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在這裏要強調的是,自我對話一定要說出聲音來,你才會覺得“對方”的真實存在。這一個“你”才會像對別人傾訴那樣如釋重負、痛快淋漓,那一個“你”才會像勸說別人一樣振振有詞、鏗鏘有力。這兩個不同的“你”才會產生一種對立統一後的皆大歡喜。盡管這種行為使你看起來像個自言自語的家夥,別管他好了,就讓自己保持這種和自己說話的習慣吧!你會清楚這種習慣會給你帶來多少好處。

當你不堪生活和心靈的重負又誰也幫不了你時,當你有滿腹的話語又找不到人傾訴時,你可千萬不要絕望,因為還有一種“自我釋放”、“自我對話”的習慣可以拯救自己,可以讓你自己解放自己。

2.同他人暢談

當然,養成“自我對話”的習慣,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去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傾吐心聲。因為,畢竟我們在向別人傾吐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僅僅是“釋放”,同時還有我們人類特別需要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傾吐心聲,同他人暢談,機會多多,隻要你不封閉自己就可以。傾訴,是緩解壓抑情緒的重要手段。當一個人被心理負擔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如果有人真誠而又耐心地來聽他的傾訴,他就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所謂“一吐為快”正是這個道理。對此,現代心理學中有“心理嘔吐”的說法。

人最怕孤獨。多接觸一些人,能使您消除孤獨感,保持心情舒暢。在交談時,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不但能消除孤獨寂寞感,還能讓您的心態變得更年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人,會加速衰老。

閑聊時,常會發現有的人存在思想問題,出現消極情緒,這時,可以借聊天幫助他,使之樹立正確的觀點,變消極為積極,心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也是話聊的貢獻。

說了“話聊”這麼多的優點,您是不是想這就和身邊的朋友聊聊呢?且慢,“話聊”時,還要注意以下3個問題:

(1)營造良好的“話聊”氣氛,盡量使談話愉快、活潑、和諧,避免因小事看法不一致而發生爭執,甚至不歡而散。

(2)主動尋找聊天對象,有意引出一些有趣的話題,以及您想了解的話題。

(3)不要亂傳影響團結的閑話,以免引起不愉快。

如果能參與好“話聊”活動,就一定能使精神更加愉快,身體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