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有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變革的黃金時代,小老板要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樹立危機意識至關重要。
注意市場先機,快速收集信息
十幾年前,古川久好隻是一家公司地位不高的小職員,平時的工作是為上司幹一些文書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報刊材料,工作很是辛苦,薪水也不高,他總琢磨著想個辦法賺大錢。
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發現,這樣一條介紹美國商店情況的專題報道,其中有段提到了自動售貨機。
上麵寫道:“現在美國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動售貨機來銷售商品,這種售貨機不需要有人看守。一天24小時可隨時供應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營業。它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可以預料,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新的售貨方法會越來越普及,必將被廣大的商業公司所采用,消費者也會很快地接受這種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開始在這上麵動腦筋,他想:日本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將來也必然會邁入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於沒有什麼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走到別人前麵,經營這項新行業。至於售貨機銷售的商品,應該是一些新奇的東西。
於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他籌到了30萬日元,這一筆錢對於一個小職員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一共購買了20台售貨機,分別將它們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日用百貨、飲料、酒類、報刊雜誌等放人自動售貨機中,開始了他的事業。
古川久好的這一舉措,果然給他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人們頭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隻需往裏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打開,送出你需要的東西。
一般地,一台售貨機隻放入一種商品,顧客可按照需要從不同的售貨機裏買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
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到了100萬日元。他再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於售貨機上,擴大經營的規模。5個月後,他不僅還清了所有借款,還淨賺了2000萬日元。
古川久好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動售貨機時,為顧客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歡迎。一些人看這一行很賺錢,也都躍躍欲試。他看在眼裏,敏銳地意識到必須馬上製造自動售貨機。他自己投資成立工廠,研究製造“迷你型自動售貨機”。這項產品外觀特別嬌小可愛,為美化市容平添了不少光彩。
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上市後,市場反應極佳,立即以驚人之勢開始暢銷。他又因製造自動售貨機而大發了一筆。
現在社會裏,把握市場先機變得越來越重要,經商也是這樣。人們常常說,時間就是金錢,經營實踐也證明,市場先機也是金錢。誰先抓住市場先機並迅速采取行動,誰就可能成為贏家。
現在的各廠商都極為重視市場先機,千方百計地收集商業情報,以做到領先別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有很多原來一文不名的小人物,由於有著鷹一般的眼光,洞察先機而富甲一方的也並不鮮見。
小老板要有鷹一般的眼光、敏銳的頭腦,注重市場或大或小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利用,先於對手做出正確的銷售、經營決策,才會使你在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身之地。
捕捉信息,贏得商機
身處信息時代的我們,信息就是經商的基礎。所以,捕捉到信息,就等於捕捉到了成功的機遇。
金娜嬌,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商業人物,她的傳奇人生在於她由一名曾經道入空門,臥於青燈古佛之旁,皈依釋家的尼姑而涉足商界,最後還成了京都龍衣鳳裙集團公司總經理,下轄9個實力雄厚的公司,總資產已超過億元。也許正是這種獨特的經曆,才使她能從中國傳統古典中尋找到契機;又是她那種“打破沙鍋”、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她抓準了一次又一次創業機遇。
1991年9月,金娜嬌代表新街服裝集團公司在上海舉行了隆重的新聞發布會,在返往南昌的回程列車上,她獲得了一條不可多得的信息。
在和同車廂乘客的閑聊中,金娜嬌無意得知清朝末年一位員外的夫人有一套服裝,分別用白色和天藍色真絲縫製,白色上衣繡了100條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金龍,長裙上繡了100隻色彩絢爛、展翅欲飛的鳳凰,被稱為“龍衣鳳裙”。金娜嬌聽後欣喜若狂,一打聽,得知員外夫人依然健在,那套龍衣風裙仍珍藏在身邊。虛心求教一番後,金娜嬌得到了“員外夫人”的詳細住址。
這個意外的消息對一般人而言,頂多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閑談罷了,有誰會想到那件舊衣服還有多大的價值呢?知道那件“龍衣鳳裙”的人肯定很多很多,但究竟為什麼隻有金娜嬌才與之有緣呢?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什麼樣的機會擺在麵前,如果沒有行動,就不可能贏得任何機會。
金娜嬌得到這條信息後心更明眼更亮了,她馬上改變返程的主意,馬不停蹄地找到那位年過百歲的員外夫人。對於服裝有潛心研究的她看到那套色澤豔麗、精工繡製的龍衣鳳裙時,也被驚呆了。她敏銳地感覺到這種款式的服裝大有潛力可挖。
於是,金娜嬌來了個“海底撈月”,毫不猶豫地以5萬元的高價買下這套稀世罕見的衣裙。機會抓到了一半,開端比較運氣、比較順利。
當然,到現在這還僅僅隻是一個機遇一個偶然,如何才能使其變為現實呢?回到廠裏,她立即選取上等絲綢麵料,聘請蘇繡、湘繡工人,在那套龍衣鳳裙的款式上融進現代時裝的風韻。工夫不負有心人,曆時一年,設計製成當代的“龍衣鳳裙”,一款新式服裝給開發出來了。
在廣交會的時裝展覽會上,“龍衣鳳裙”一炮打響,國內外客商潮水般湧來訂貨,訂貨額高達1億元。
就這樣,金娜嬌從“海底”撈起一輪“月亮”,她成功了!從中國古典服裝出發,開發出現代型新式服裝,最終把一個“道聽途說”的消息變成一個廣闊的市場。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成功的機會在於挖掘,即使是一條不起眼的信息,也可能蘊含無限的商機。
留意身邊的所有信息
日本人重鬆富生以前曾在東京一家廣告公司供職,有一年他去台灣旅遊。在那裏,他聽到一位台灣朋友提到番石榴和它的嫩葉對治療糖尿病和減肥有效。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興奮的重鬆一下子逮住了這個信息。
重鬆從台灣回來時將番石榴和它的嫩葉帶回日本,專門請了醫生進行分析和試驗。試驗的結果,證明了台灣朋友所言的效果。
重鬆借來200萬日元,在東京開設了“糖尿病及減肥食品公司”。公司在台灣等地大量收購番石榴和它的嫩葉,經過幹燥處理,將其加工成如同茶葉一般,可用開水泡喝,而且味道清香爽口,別有風味。產品剛投放市場就受到歡迎,人們對這種既能治病又能減肥的產品格外青睞,尤其那些一心想保持苗條身材的婦女競相購買,一下子興起了飲用熱潮。重鬆由此大發,第一月銷售為500萬日元,以後與日俱增,每月高達2000多萬日元。
與此類似,有香港“假發業之父”稱號的劉文漢則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話抓住機遇的。
1958年,不滿足於經營汽車零配件的小商人劉文漢到美國旅行、考察商務。有一天,他到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餐館同兩個美國人共進午餐,美國人一邊吃,一邊嘰哩哇啦談著生意經,其中一個美國人說了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假發”。劉文漢眼睛一亮,脫口問道:“假發?”美國商人又一次說道,“假發!”說著,拿出一個長的黑色假發表示說,他想購買13種不同顏色的假發。
像這樣餐桌上的交談,在當時來說,隻不過是商場上普通的談話,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按說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文漢憑著他那敏捷的頭腦,很快就作出判斷:假發可以大做一番文章。這頓午餐,竟成了劉文漢發跡的起點。
他經過一番苦心的調查了解發現,一個戴假發的熱潮,正在美國興起,在劉文漢麵前,展現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市場。他一回到香港,就馬不停蹄,開始了調查製造假發的原料來源的。他發現,從印度和印尼輸入香港的人發(真發)製成各種發型的發笠(假發),成本相當低廉,最貴的每個不超過100港元,而售價卻高達500港元。劉文漢喜出望外,算盤珠一撥,立即做出決定,在香港創辦工廠,製造假發出售。
但是,製造假發的專家到哪裏去找?劉文漢又陷入了苦惱和焦慮之中。一天,一位朋友來訪,閑談中提到一個專門為粵劇演員製造假須假發的師傅。劉文漢不辭辛苦地追蹤開了,終於找到了他。可是,這位高手製造一個假發,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樣怎麼能做生意?怎麼辦?劉文漢的思路沒有就此停住,他在頭腦中飛快地將手工操作與機器操作聯係起來,終於想出了辦法。把這位獨一無二的假發“專家”請來,再招來一批女工。精通機械之道的劉文漢又改造了幾架機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師傅把質量關,發明與生產同步進行,世界第一個假發工廠就這樣建成了。
各種顏色的假發大批量地生產出來,消息不翼而走。數千張訂貨單雪片般飛來,劉文漢兜裏的鈔票也與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發外銷額突破10億港元,並當選為香港假發製造商會的主席。
劉文漢學會了從別人的話中尋找信息,從而抓住了機遇,這不是點石成金,而是給他打開了一座機遇的寶庫。所以說,說者可無意,聽者要有心。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機遇就是來自這浩如煙海的資訊,有時,一句話、一則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包含著難得的機遇,關鍵看你如何對待它,能不能及時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