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廣場建築高度計劃為70多米,地盤麵積10.1萬平方米,這比當初意向書中的14萬平方米要少許多,但畢竟這一年的形勢和去年大不相同,能達成這一協議,已經很不容易。
該大型物業投資預算超過12億港元,“長實”負責起樓價,合作夥伴東城區房地產公司負責地價。香港是地貴樓賤,內地則正好相反。
當地居民與商家的搬遷本來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難題。李嘉誠將這道難題交給北京市政府去做,即由他負擔地價和搬遷費,請市政府做好原住戶和業主的搬遷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搬遷過程非常順利,很快就基本完成了。李嘉誠感歎道:“北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這在香港簡直不可想象。”
但是,搬遷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全球最著名的快餐集團麥當勞成了此次搬遷的“釘子戶”。王府井麥當勞分店是該集團最大的一家分店,兩層樓麵共計2.8萬平方英尺,設有700餘個座位,每天平均有1萬多人光顧。在開業之初,顧客排隊竟有幾裏之長,盈利之豐厚,自不待言。
麥當勞當然不願意把這棵搖錢樹從聚寶盆裏連根拔出。但是,北京市政府依照其最新文件,責令麥當勞限期搬遷。於是,麥當勞拋出了它的殺手鐧,即麥當勞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簽署的長達20年的經營合同。營業地區為王府井現址,租期要到2010年才滿,而現在才經營兩年多。此時,王府井這塊地盤已快夷為平地,隻剩下麥當勞孤零零地站在空曠的廢墟上。
其實搬遷隻是北京市政府與拆遷戶之間的事,李嘉誠並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但李嘉誠一直奉行以和為貴的原則,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僵。於是他出麵與北京市政府協商,表示隻要麥當勞答應遷出王府井,日後東方廣場將留一個比現在麵積更大的鋪位給麥當勞。
北京市政府隻好與美國麥當勞公司重新進行談判。除了李嘉誠提出的條件外,又列出了一係列更優厚的條件,包括批準麥當勞在北京多開若幹家分店等。麵對如此優厚的條件,麥當勞當然同意搬遷了。
李嘉誠一出手,立刻化幹戈為玉帛。一場全球性的風波就這樣平息,興建東方廣場的障礙終於掃清了。
終於,已經空曠無物的王府井地盤開始動工了。按照計劃,建成後的東方廣場將高達70米,不僅可以俯視昔日皇宮裏的一磚一瓦,就連稍遠的中南海全景亦可盡收眼底。
對於見慣百米以上摩天大樓的香港人來說,70米的高度實在不算什麼;但在首都北京興建如此高的建築,非同小可。很多人都擔心如此高大的建築會破壞北京的人文景觀。李嘉誠覺得,建築現代化與保護古都風貌並不矛盾,是完全可以統一的。但後來的事實表明李嘉誠顯然沒有考慮周全。正式方案公布後,北京各界人士一片嘩然。
人們的擔憂的確是有原因的。根據國家規劃委員會規定,北京市的規劃以故宮為中心,其他建築必須配合故宮的外觀。按規定,從故宮中心向外望360度的視野範圍內,不應見到任何其他的建築物。故宮的城牆高有3丈,也就是說,站在故宮內朝外望,隻能望到城牆和天空。離故宮的距離越遠,建築物方可逐漸升高。而國務院批複的1991~201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規定:“長安街、前門大街西側和二環路內側及部分街道的沿街地段,允許建部分高層建築,建築高度一般控製在30米以下,個別地區控製在45米以下。”然而,東方廣場大廈在“30米以下”的建築高度區內,卻擬建70餘米高,顯然不符合要求(規定高度隻有40米)。
除此之外,東方廣場的土地麵積比率也超出城市規劃要求的7倍,所以這幢大廈不僅是過高的,而且過大了。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必然會奪去附近的故宮、天安門、人民大會堂、革命曆史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著名建築的風頭,從而影響到天安門廣場的中心地位。
因此,專家們聯名上書中央要求依法調整東方廣場工程方案。
1994年,中央召開全國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再次決定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抑製通貨膨脹。對基本建設規模也做出了要求,即縮小以盈利為目的的高檔建築項目。凡不符合國家規定,無正式手續的項目一律要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