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與二椅(2 / 2)

椅子也可以變成人物之間開打的道具。《擋馬》[12]當中,楊八姐發現店主人可疑,二人進行格鬥,有時是徒手,有時就利用椅子進行輾轉騰挪。武醜扮演的店主人利用椅子是有道理的,因為平時經常要擦拭桌椅,所以使用時就稱手,甚至可以做出一些幽默、滑稽的動作,更因為店主人從一開始就不是要置楊八姐於死地,所以用椅子來摒擋對方的武器,正是為了贏得把話講明的機會。

上麵講的都還是“屋子”裏的情形,要是場景搬到了室外,那又該怎麼辦?

比如登山。像《失街亭》[13]中,大將馬謖與大將王平一起騎馬來到街亭,忽然決定登山一望,那該怎麼辦?好辦,上桌子就行——把桌子搬到天幕近前,一邊一把椅子,馬謖、王平踩著椅子上了桌子,就算上了山。有時在桌子前邊放一塊表示是“山”的景片,有時嫌麻煩就不擺。小朋友也許會想:這時的“山”,怎麼隻有桌麵那麼高?

比如登樓。《空城計》[14]裏諸葛亮上了西城的城樓——這時下場門前邊擺了一大塊表示城牆的景片,景片後就擺著這張桌子,桌子兩邊各有一把椅子。諸葛亮怎麼上“樓”呢?先上椅子,再上桌子——站在桌子上,就是站在“樓”上了。看來,桌麵的高又等於“樓”的高。

比如過橋。《長阪坡》[15]裏張飛率領四兵士上場,兵士先過桌子下,隨後張飛上了桌子。這時,趙雲保護著甘夫人等上,甘夫人一行過桌子下……這裏,顯然桌子又在代替橋了。橋有多高?還是一張桌子的高度。

比如登台。什麼台?假想中陰間的“望鄉台”。由於是假想,任何人也說不清它到底多高,然而京劇裏卻依樣畫葫蘆——還是一張桌子高。在《鍘判官》[16]中,包公借睡夢到了陰間,到了“望鄉台”的跟前,於是便踩著椅子上桌子(桌子前擺了一塊畫著“台”的景片),在上麵唱起了有名的唱段“悲慘慘,慘悲悲”來。

還比如雲霄。京劇當中反映神仙的戲不少。神仙從天上下到人間,怎麼表現?過去清朝皇宮裏的大戲台,是分成三層的:中間的一層是人間凡人活動的場所。如果神仙下凡,就從最上麵的一層“下”到當中的一層來(怎麼“下”不知道,我總覺得不會太方便)。如果有鬼怪要從地底鑽上人間,那麼扮成鬼怪的演員就從最下麵的那層舞台,“升”到中間的一層來(怎麼“升”不知道,我覺得也不會方便)。這講的是過去,而且是在皇宮的特殊構造的戲台中。至於一般老百姓看戲的戲台,神仙隻能和凡人一樣從上場門出來,唱幾句,然後踩著椅子上了桌子,就算是登上雲頭,就可以在那裏俯視人間的景象了。雲頭多高?還是一張桌子高。

看來,用桌子來比擬廣闊天地許多實物的時候很多。每當這時,桌子在想象中的高度就遠遠超過它的實際高度。這樣比擬其他實物,會不會引出“錯亂”來呢?也許有的。比如武醜演員,有時要登上三張或三張半的桌子向下跳,這又是多高?你也許想不到——僅僅是一房高!這裏,房子竟然要比山、比樓、比雲霄都要高了。為什麼沒人指責它不合理?因為武醜演員在這裏要賣一賣翻跌技巧,本事一般的隻敢翻三張桌,本事更好的則要翻三張半。是否加這半張,完全根據演員自己的本事來定。

由此看來,為了表現無限廣大的天地,即使舞台上增加無數的擺設,也很難做到窮盡。京劇藝人很聰明,知道靠奢侈、排場是搞不好藝術的。隻有從藝術的假定性上入手,才可能打開局麵,才能以少勝多,用有限去反映無限。同時,這種做法有利於調動觀眾的想象力,從本質上講是更加尊重觀眾的。同學們,你覺出“一桌二椅”的妙用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