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離開魯國後,在外漂泊了十四年之久,先後到過衛、匡、蒲、曹、宋、鄭、陳、蔡、晉、楚的邊境,並反複進出衛國。
衛國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站。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他粟六萬鬥,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予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十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麵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
孔子一行路過匡城時,因為被誤認為是曾經騷擾過匡地的陽虎一夥,被人圍困了五日。
一場虛驚過後,孔子離開匡邑,想去晉國。剛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孔子此後在衛國住了兩年。
但年邁的衛靈公對於治理國家並不起勁,雖然尊敬孔子,卻無意讓他參政,隻是偶爾讓夫人召見召見他,隨車陪駕,招搖過市。孔子對此很失望,感到久居無益,兩年後又離開了衛國。
這次,孔子一行輾轉經過曹國、宋國、鄭國,來到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國攻打陳國,弱小的陳國無力自保,局勢危險,孔子隻好帶著弟子離開陳國。
在經過陳、蔡兩國交界處時,正遇上吳、楚兩國交兵,孔子師徒被亂軍所圍,可孔子還每天堅持教學,照樣談笑風生。他教育弟子:“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意思是說,君子即使處於窮困的境地,也不會改變操守,要是小人遭遇窮困,就要越軌胡來了。另外,他還派口才出眾的子貢去同楚軍交涉,終於在楚軍保護下,死裏逃生。
當時的楚昭王想重用孔子,但遭到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國相子西認為,孔子有實現周公事業的想法,如果給他封地,再加上賢能弟子的輔佐,將會對楚國構成威脅。楚昭王就此打消了念頭。孔子隻得離開楚國,回頭北返。
在歸途中,孔子遇到楚國狂士接輿,接輿唱道:“鳳凰啊鳳凰,你的德行為什麼如此不受重視?過去的已經無法挽回,但未來的還可以補救!算了,算了,如今從政的人都很危險啊!”孔子聽到這裏,聯想起自己轉遊各國,道途艱辛,但仍一事無成,而自己又已垂老矣。不過即使如此,孔子仍不主張消極避世,而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最後孔子又來到衛國。這一次,他在衛國住得比較久。雖然他本人因不滿蒯聵與衛出公二人不遵父子之道,拒絕當官,但他的弟子則有的在衛國身居高位,有的回魯國做了大官。年邁的孔子身居異鄉,越來越想念自己的祖國。在衛國居住五年之後,他終於回到闊別十四年之久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