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梁山泊”的新版本(3 / 3)

(三)

獸醫張作霖似乎真的喜歡上了自己的職業,甚至準備在這個行當裏摸爬滾打下去,在“張獸醫”的名聲逐漸響亮起來以後,加上存下一些錢,他終於開了自己的獸醫樁。到這個時候,連張作霖的母親王氏都認為,自己的兒子找到了一個還算穩妥的差事,要在獸醫這一行裏繼續深造,靠著獸醫這碗飯在亂世裏苟活下去了。

而借由自己的手藝,張作霖的小日子也算是過得有聲有色,雖然身材不高,長得也不算俊俏,但是已經有媒婆上門來給他提親了,美好的生活似乎真的對張作霖打開了門。

可偏偏就是在這個時候,張作霖突遭變故,不僅獸醫樁被迫關閉,他自己也險些遭遇不測。這段經曆可以說是張作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間故事坊間流傳得很多,有勾結土匪替人出頭招致橫禍,有私奔未遂招人陷害,但不管怎樣,張作霖這一次遭難算是九死一生,從而也讓他的獸醫夢徹底破滅了。此時的張作霖不得不麵對走進了死胡同的人生,苦苦尋找改變命運的機會。

時間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了,毅軍統領宋慶受命幫辦北洋軍務,率部抵達九連城,節製各軍,聲稱“此行如不能奏攘倭之功,唯一死以報國”。在抵達九連城後,宋慶隨即指派手下將領四處招募兵勇,毅軍將領馬玉峎隨即到鎮安縣征兵。當時處於人生低穀的張作霖從高坎鎮回到了鎮安,整日裏眉頭緊鎖,唉聲歎氣,聽聞征兵的消息以後,意誌消沉的張作霖像是忽然找到了一條出路,他決定加入毅軍。雖然是九死一生的沙場生活,但對張作霖來說,卻可以完全幫他走出人生的陰霾,未嚐不是一條“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路。

加入毅軍之後,張作霖成為一名騎兵。這一年的張作霖剛二十歲,因為當過獸醫,他對馬匹有一種親切感,並且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兵,“以精騎擊,得名擢哨長”。隨後,張作霖跟隨著毅軍參加了甲午中日戰爭,先是參加了遼東、遼南的戰役,隨後又參加了太平山(今吉林省長嶺縣太平山)之戰,雖然在戰鬥中毅軍將士“迎炮以上,呼聲動地,無不以一當十”,但仍然屢戰屢敗。在田莊台(今遼寧省大窪縣)兵敗之後,宋慶決定整頓軍務,收複失地,並且反對清廷與日方簽訂合約,他甚至給督辦軍務處發去電報,表示“願與天下精兵舍身報國”,結果不僅沒有得到出戰的機會,還被革職留任。

其實要說這位宋慶將軍,相當不容易,他的部隊稱為“毅軍”,是因為他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時作戰有功,被封為“毅勇巴圖魯”。宋慶的毅軍,素來以治軍嚴苛著稱,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他奉命率軍駐守旅順口,據說其所部兵馬“軍容整肅,設防不怠,為諸軍之首”,但偏偏是這樣一支“軍容整肅”的部隊,對內鎮壓太平天國、撚軍、陝甘回民起義所向披靡,與外國軍隊作戰卻十戰九敗。可見,部隊的軍容軍紀固然重要,但如果國家落後,隻靠軍人去奮不顧身,隻不過是揚湯止沸。這位宋老將軍戎馬一身,最後病逝軍中,享年八十三歲,死後清廷照尚書銜賜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賢良祠。

話說回來,宋慶被革職留任之後,部隊就清閑下來。該賠款的賠款,該割地的割地,該開放口岸的開放口岸。仗沒得打了,士兵們就過起了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可偏偏張作霖過不慣這樣的生活,天天對著一堆稻草人喊殺突刺有啥意思?張作霖覺得待下去沒有什麼盼頭,加上幾年軍旅生涯自己也存下了一些軍餉,就拾掇好家當逃回了遼西。當逃兵是很危險的,一旦被抓輕則打得皮開肉綻,重則有殺頭的危險,但清朝末年的“勇營”將士早已經腐化到了極點,軍官們隻顧著貪圖享樂,哪還顧得了抓逃兵,不過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於是,張作霖脫去戎裝,打馬回到了鎮安縣。回到家以後的張作霖,雖然個頭沒有怎麼長,但身體比之前結實了很多,也長成個小夥子了,加上又有點兒錢,總算能夠在當地找個不錯的媳婦了。經人介紹,二十一歲的張作霖娶了趙家廟地主趙占元的二女兒趙春桂,這位趙二小姐後來給張作霖生了三個孩子,長女張首芳和兩個兒子張學良、張學銘。成家以後,張作霖又操持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獸醫。王氏原本以自己的兒子就此過上了安安穩穩的日子,哪知道消停日子沒有過幾天,張作霖就又開始蠢蠢欲動了。體會過戎馬生活的張作霖已經很難忍受平常百姓的單調生活,他已經深深迷戀上那種刀尖上舔血的江湖日子,這回他想幹的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