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鎖反應:與馮玉祥的新仇舊恨(3 / 3)

(三)

早在郭鬆齡還沒有倒戈反奉之前,張作霖就已經在防備著馮玉祥,時刻準備與之一戰。張作霖命令李景林移駐保定,以拒馮玉祥部第二軍、第三軍北上;以薑登選駐滄州、張學良駐天津、郭鬆齡駐灤州,是為了防備馮玉祥部自落垡進攻天津,切斷津浦線,從而孤立山東;命令張宗昌在山東以臨城為第一防線、兗州為第二防線、濟南為第三防線,同時命令吉林督軍張作相出兵熱河,援助闞朝璽以遏製馮玉祥部出兵承德。

在郭鬆齡反奉時,張作霖便將關外的軍隊盡可能調入關內,隻是派兵繼續留守熱河,以張宗昌和李景林的直魯聯軍負責天津和滄州。待郭鬆齡戰敗之後,郭鬆齡的殘部盡被張學良收編,隻有魏益三依然宣稱繼續反奉。郭鬆齡被處決以後,魏益三將所部改為國民軍第四軍,正式投入馮玉祥的麾下。魏益三能夠得到提升,乃是因為張學良的賞識,但郭鬆齡死後魏益三竟然投向馮玉祥,讓張學良頗為痛心。張學良隨即率部進攻魏益三部,於1926年1月19日奪回山海關,魏益三率部退至昌黎。

駐紮在熱河方麵的闞朝璽原本是有意投向郭鬆齡的,當時他曾提出三個條件:一是張作霖下野,二是張作相仍然督軍吉林,三是事成之後由闞朝璽督軍黑龍江。但郭鬆齡當時乃是準備一力管理東三省,並不打算讓闞朝璽入主黑龍江,遂倒向奉係反對郭鬆齡。郭鬆齡隨即以所部第十一師宋哲元部進攻承德,闞朝璽隻好退往奉天,郭鬆齡部於是占領熱河。張學良在攻下山海關以後,以於勳進攻朝陽,然後再進承德,隨後奉軍湯玉麟部進攻承德,宋哲元力戰不敵,隻好敗走多倫。

奉軍入關以後,海軍也頻頻在大沽口外出現,時任臨時執政的段祺瑞於21日致電張作霖,希望“所有西上師旅,即日撤退出關,各不相侵,共謀康濟”。但段祺瑞的通電並未得到張作霖的回應,奉軍這一次入關,張作霖要對付的就是馮玉祥,所以先頭部隊一麵直奔灤州,一麵直撲熱河。同時,入關的奉軍將大本營設在錦州,防線則是自秦皇島到北戴河、自海陽到撫寧、自昌黎到安山。

2月2日,張學良自山海關抵達秦皇島,遂分配作戰任務。張學良自任第一路軍總指揮,自昌黎進攻灤州;韓麟春指揮第二路,自撫寧進攻盧龍。除此以外,又以萬福麟部進占冷口,而後攻永平,以湯玉麟部進攻朝陽。而魏益三雖然一心要擁馮反奉,但自張學良入關之後,魏益三所部的很多官兵都開始與奉軍私下聯係,甚至傳出嘩變的消息,馮玉祥下野後署理西北軍軍務的張之江隻好把魏益三部自灤州調往保定。

另一方麵,吳佩孚既然已經與奉係結成同盟,便與奉軍和好,此時寇英傑在河南進展不順,吳佩孚便調靳雲鶚自山東入豫。張宗昌又撥給靳雲鶚30萬元充作軍餉,促成靳雲鶚離開山東以後,他便和李景林協力進攻直隸。張宗昌和李景林的直魯聯軍自德州分兵兩路北上:一路由東昌進攻大名,一路自達鎮進攻泊頭,進逼滄州。20日,直魯聯軍攻克滄州,隨後以左翼進抵阜城、交河,以右翼進抵鹽山、棗強。22日,李景林移駐滄州,先頭部隊自興寧鎮攻克青縣進駐馬廠。

馮玉祥部第一軍本來已經返回西北,在直魯聯軍進逼京畿之後,隻好又回師馳援天津、保定。韓複榘率領第一旅赴馬廠督師,張之江、鹿鍾麟部開赴楊柳青,另派第六旅自楊柳青開赴前線。張之江命令韓複榘為津浦防務總司令,魏益三為保定防務總司令。馮玉祥部與張宗昌、李景林的直魯聯軍在馬廠展開激戰,直魯聯軍方麵以張宗昌為中路、李景林為左路、褚玉璞為右路。28日,鹿鍾麟率本屬馮玉祥的治安衛隊旅出京,偕孫嶽到前線督戰,在靜海設司令部。

同時,張宗昌又命令青島畢庶澄部的第三十二師和海軍陸戰隊乘坐“海圻”“海琛”“華甲”三艘軍艦、“廣利”“成利”兩艘輪船分別在秦皇島和大沽登陸,配合直魯聯軍夾攻天津。鹿鍾麟全力反攻,以中路的韓複榘、鄭成思由唐官屯正麵進攻,以左路的門致中、劉廷琛會同徐永昌由靜海出四角口攻側麵,以右路的弓富魁、周士琦、高貴滋由虞縣抄襲青縣,斷直魯聯軍後路。

到3月間,奉軍自陸海兩方麵進攻西北軍,津浦線方向的西北軍遂丟掉大名,京奉線的西北軍退出灤州,奉軍還在大沽口截獲了價值250萬元的軍火。就在奉軍與馮玉祥部交戰之際,山西督軍閻錫山派商震出兵石家莊,與直魯聯軍會師進攻保定,京漢線的西北軍隨即陷入苦戰,身處奉軍的四麵包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