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6、掌控命脈(2 / 3)

出於對媒體報道的回音,很快北州省省政府法製辦組織對全省60個省直部門規範性文件進行檢查,發現在2005年6月至2008年底,除省財政廳和省工商局外,其餘部門均不同程度存在不按照規定程序製定與發布“紅頭文件”的問題,違規下發文件總數達到300件。其中包括省經委製定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煤炭銷售宏觀調控的通知》,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用規範性文件授權省煤業集團公司所屬各出省口煤焦管理站行使行政處罰權。

對於違規的300件“紅頭文件”,省政府法製辦要求相關部門抓緊完善相應程序和修改違規內容,對於嚴重不符合規定的將予以撤銷並向社會公布。同時,法製辦也要求各省直部門完善規範性文件製定公布製度程序,杜絕規範性文件不規範的問題再次發生。

2009年初,北州省全省政府法製工作會議在龍市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顧正榮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他強調,“全省各級政府和行政職能部門,要按照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加強規範性文件管理,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進一步強化對法製工作的領導,以紮實的工作和務實的作風,努力把我省政府法製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充分發揮法製工作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初,省政府通報了對60個省直行政部門的規範性文件抽查檢查情況,對一些行政職能部門存在的有些文件製定程序不規範、規定內容不適當等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職能部門認真查找問題,深刻分析原因,嚴格製度管理,從源頭上防止類似問題發生。

“規範性文件是行政決策的重要載體,是各級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的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對規範性文件的管理,切實保證政令合法有效暢通。要對本單位本部門製定的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麵徹底的清理整頓,對檢查出來的違規規範性文件,該宣布無效的要宣布無效,該重新製定的要重新製定,該重新公布的要重新公布,對清理不及時、成效不明顯的,要通報批評,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責任,確保清理整頓收到實效;要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建立規範性文件查詢係統,暢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舉報投訴渠道;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做好規範性文件的製定、備案審查和發布實施工作,切實保證規範性文件合法、適當、協調、有效,維護規範性文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舉措。要結合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圍繞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對現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清理,精簡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加強監督檢查。

“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高度,站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站在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確保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和推行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法製工作放在黨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統籌研究和安排,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獎懲,狠抓工作落實,進一步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廣大政府法製機構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勇於堅持原則,錘煉嚴謹作風,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法製保證。”

肖晝在參加全省政府法製工作會議之後,精神一直提不起來,因為眼看物價局批準的全麵經銷政策就差半年就到期了,可是省經委製定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煤炭銷售宏觀調控的通知》,已經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必須清理。他預感到北州省煤業總公司的大廈將要傾塌了。真沒有想到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撈到的這個寶座,原來已經沒有過去那樣的分量。難道真的北州省煤業總公司係統的企業還得學習王東生創業嗎,那樣做不是自打嘴巴嗎?可不創業改革又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呢?肖晝陷入了無盡的沉思……

2009年夏為了增強全省經濟的實力,遏止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做大做強煤炭經濟,在省委副書記、省長顧正榮的倡議下,北州省開始實施煤礦資源整合工作。

麵對煤礦資源整合的大潮,北州省煤業集團總經理肖晝開始省悟再也不能把時間和精力都扔在跑收費政策的路上了,再也不能吃政策飯了,必須創新體製機製,走向市場,即使收費政策還能夠延續幾年,但是已經失去實際意義,因為煤礦資源整合後,大礦都有鐵路銷售陣地,絕對不會走公路銷售,公路銷售將麵臨逐步萎縮的局麵,設卡收費已經靠不住了,北州省煤業集團要想生存,必須搶抓機遇,強占資源,否則隻能是死路一條。

一條寬闊無垠的長路向天邊延伸。

一股默默運行的地火狂燥地攪動地下流動的熔岩。

地火在奔突,它溫暖著無邊的黑暗;它孤獨地運行,躑躅,徘徊,然若遇到冰冷的狹縫,它必將無禦地噴薄迸發,燃燒一切乃至無可腐朽。

燃燒吧,孤獨的地火!

運行的地火即將映亮明日的天空。

二00八年十月一稿於太行山雲月軒

二00九年三月二稿於北京漢庭酒店

二00九年九月定稿於北京團結湖

權謀與韜略之間多重博弈的精神書寫

——長篇小說《地火》後記

我在2003年之前的文學創作以寫詩為主,我始終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跟詩歌本能的親近,但我後來的詩歌趣味逐漸偏狹,偏愛那種有情節的好詩,這點注定了我後來偏愛小說的表達方式。要表達一個完整的世界,而非碎片,非小說不可。

而長篇小說,主要則是作家對人物關係的安排和人物命運走向的把握,是對故事的曆史涵蓋麵和它的時空維度的認知,是對需要作品表達的豐富性和多向度的人生思考。我個人以為,一部長篇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具有一定複雜性的生活。我選取的題材是條塊結合體製的煤業公司的改製,涉及省市縣三級公司,這裏麵的故事有深度,內容有廣度,矛盾有深度,需要采用長篇小說的體裁展現,故而我經過深入的審美思考,開始了創作長篇小說《地火》的實踐。

我始終認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必須對當代生活有所作為,那就是在當今急劇變化的時代不能思考缺席、不能失音、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字。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作家,就將被邊緣化,就遠離了讀者和社會。關注我的朋友們可以看到,我的報告文學《東升》以及幾篇現實題材的中短篇小說,都是直接麵對和拷問現實的,都是我對現實的思考與理解。

我1990年參加工作,先後幹過中小學教師、新聞編輯、機關文秘,而後進入了企業工作,從而進入了當代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尤其是近十來企業改革開放真的是太值得大書特書了。在企業的直接經曆及間接所見所聞,使我感受到了國有企業在產權國有、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體製僵化、機製不活的生存環境中,在殘酷的國內市場競爭、經濟全球化的夾縫中艱難前行的現狀;而且,最終由於體製機製不活、效益下滑等原因,隻有以產權改革的形式走向民營化、走上發展坦途的趨勢和曆程。

生活的觸動和作家的良知,讓我不得不拿起筆去寫。這種感覺從2005年寫報告文學《東升》以前就讓我衝動,但一直壓了再壓,思考了再思考,後來我真正深入企業運作中去時,是再也壓不下去了,到2006年春節我有了不動筆就胸中塊壘不吐不快的感覺。動筆後我用了漫長的三年馬拉鬆式的寫作,在2008年底完成了。我在小說中,通過人物和企業的命運以文學的方式揭示、思考、探索了一些問題,我才覺得我完成了宿命中必須完成的一件大事。因為它是地方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具有很強的史實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