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墓地的分期與年代測定(1 / 3)

西周自武王克商到幽王,共經曆了11世12王。因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已經給出了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下的紀年,這就為西周年代學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基準點,夏商周斷代工程涉及的西周年代學研究範圍為:

關於西周年代學的研究,主要以文獻研究為基礎,通過考古學文化的分期與測年,建立年代學框架,同時構建金文(青銅器銘文)曆譜並對有關天文材料進行計算,排出列王年代。這個課題由著名考古學家張長壽負責。

1985年,張長壽率考古隊員在張家坡西周墓地157號墓墓道中發掘的拆散的車子痕跡

張長壽,1929年生於上海,1948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1950年轉入燕京大學曆史係,1952年畢業。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長期致力於陝西豐鎬遺址的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40年的時間裏,他和考古所豐鎬發掘隊的胡謙盈等考古學家一道,在陝西長安縣灃河兩岸,揭露了大麵積的居住遺址和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發掘了數以千計的墓葬和多處青銅器窖藏。從張家坡發掘的兩座唐代墓葬出土的墓誌中,他推定此處就是久已迷失的豐京遺址。在此期間,根據在客省莊和張家坡等地的考古發掘、資料整理與研究成果,先後參與、主持編寫了《灃西發掘報告》和《張家坡西周墓地》兩部大型田野考古報告,基本確定了西周時期相對早晚的文化分期和年代序列。

值得特別提及的是,在《灃西發掘報告》出版4年之後的1967年,張長壽與胡謙盈等考古人員,在張家坡附近配合當地基本建設過程中,調查、發掘了西周墓葬及車馬坑等共136座,並發現了獨特的M89號墓葬。通過對隨葬器物等深入細致的研究,M89號墓葬的年代被推定為周人在克商前作邑於豐這一特定的曆史時期。從而,在考古學文化上就建立起灃西地區由作邑於豐的先周時期,直至西周末年的完整的周文化年代序列。

在從事考古工作的幾十年中,張長壽先後為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曾出任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兼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等職。同時兼任德意誌國家考古所通訊院士。

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後,他憑借在豐鎬遺址從事田野考古發掘近四十年之資曆,以及在西周文化分期和年代學斷代研究中的學術成就,被“工程”聘為“西周列王的年代學研究”這一課題的總負責人。同時,由於他在西周青銅器研究方麵具有深厚的造詣,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之始,他還與王世民、陳公柔兩位青銅器研究專家,承擔了“西周青銅器分期研究”專題的具體研究工作,從而使自己的特長和學識得以多方位地發揮出來。

就考古學而言,與西周年代學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遺址和山西曲沃天馬—曲村晉國遺址。通過對琉璃河和天馬—曲村遺址的考古分期研究,可以建立起係統的西周燕文化和晉文化編年序列。而對這兩個文化序列的14C測年研究,又能夠建立自周初開始的比較完整的西周年代框架,並作為確定西周始年的重要佐證。在對天馬—曲村遺址晉侯墓地所見晉侯世係證認和測年的基礎上,結合《史記·晉世家》等文獻,還可以將西周列王與晉侯年代做橫向比較,使所得年代框架與曆史真相相合。

天馬—曲村晉侯墓地發掘點。當地文物部門人員(右)對作者說:“我腳下踩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墓,原來這一片都是莊稼地,保護得好好的,80年代中期,盜墓風潮興起,才亂了套。”(顏竹攝)

前文已述,作為早期晉都的天馬—曲村遺址,由於漢以來曆史學家已不知具體地望,乃至以訛傳訛,穿鑿附會,致使這座曾顯赫一時的古代都邑在地下埋沒兩千餘年無人知曉。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在1986年考古人員正式發掘之前,該遺址從未被盜掘,成為中國大地上已發現的西周、春秋國都遺址中唯一完整幸存的。如此罕見的典型性遺址,無論是對晉文化還是對整個華夏文明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1986年之後,該遺址被盜墓賊貪婪的目光所注意,從此,盜墓狂潮席卷而來,成百上千的人攜帶雷管、炸藥和探鏟,嘴裏喊著“要致富,去挖墓,一天一個萬元戶”的口號,成群結隊地湧入遺址,大肆進行盜掘活動。幾年之間,凡遺址內的重要墓葬十之七八均被盜掘,墓內隨葬器物被洗劫一空。大批西周和漢代文物源源不斷地被走私盜運至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日本和西方國家,致使我國文化遺產慘遭浩劫,在學術上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鑒於事態的嚴重性和緊迫性,1992年,征得國家文物局同意,北京大學考古係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對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次發掘自4月開始,6月結束,共發掘清理了被嚴重盜掘的兩座大型西周晉國諸侯級的貴族墓葬和一座小型漢墓。同時在兩座大型墓葬附近區域進行了鑽探調查,發現了三對規模相當的大型墓葬。從調查、鑽探和發掘得知,此處是一處由數座大型墓葬組成的晉國高級貴族的墓地。

北大考古隊發掘的晉侯墓室內情形

就在這次搶救性發掘工作結束不久,又傳出墓地的另一座大墓被盜掘的噩耗,且從墓中盜出的數十件青銅器已走私至中國香港等地。麵對如此嚴重的局勢,在國務院的直接指示下,山西省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門明令天馬—曲村遺址所在的地、縣政府務必加強墓地的保衛工作。同時,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大學考古係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組成考古隊,於1992年10月16日至次年1月11日對天馬—曲村遺址墓地進行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這次發掘共探明西周時期甲字形大墓七組十五座,車馬坑兩座。限於時間的緊迫,考古人員隻發掘清理了其中五組十座大墓以及已經暴露出的八座祭祀坑和六座漢墓,出土了數千件陶、玉、銅器等珍貴文物。在發掘清理的五組大墓中,從墓葬排列、規格及隨葬器物來看,當為晉侯及其夫人合葬之墓,分別為晉侯五座,晉侯夫人五座。盡管這次搶救性發掘帶有清理劫餘的性質,但仍有重大收獲,堪稱是遺址發現十餘年來,考古人員發掘收獲最大的一次。不僅進一步確證該遺址為早期晉都,而且從不同的方麵修正和補充了曆史文獻記載的錯誤和缺憾,可謂是晉國考古乃至整個周代考古的空前發現。

晉侯墓地M6、M7墓地門全景

晉侯M1墓葬出土外槨複原圖

上圖:晉侯M 8墓內出土的經盜墓賊盜掘後殘存的青銅兔尊下圖:兔尊拓片。與照片相比,它給人的感覺更加靈氣飛揚,其騰空躍起的瞬間被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在周代前期周文化的分期研究中,學術界長期以來一直缺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可作斷代標尺的典型單位。盡管西周時期的諸侯墓地已發現多處,如河南浚縣辛村衛國公族墓地和北京房山區琉璃河燕國墓地,其規模雖大,但早已被嚴重盜掘,遺存不多,布局也較模糊。再如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公族墓地,其保存雖然較好,但延續時間短暫,規模也較小,很難涵蓋周代前期的文化層麵。天馬—曲村墓地的不同在於,從鑽探和發掘情況看,墓區內有一個龐大的晉國高級貴族和王侯一級人物的墓群,墓葬排列規整,演變序列清楚,且曆史上未曾被盜,所有這些都成為研究周代墓地及墓葬製度發展演變的難得的依據。尤其難得和可貴的是,1992年底,發掘清理的編號為M8的一座大型墓葬,出土器物種類較為齊全,王的世係基本明確,為周文化考古材料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標尺。除此之外,在有關周文化玉器的研究中,以往由於缺乏較完整的高級別的組合關係實物材料,而長期停留在對組合的假設複原之中。這次發掘的三座棺內玉器保存尚完好的晉侯及晉侯夫人墓葬,初步斷定年代在西周早、中期之際和西周晚期,其同一時代的墓主又是夫妻關係,男女性別明確。所有這些豐富的文化內涵,又為研究西周早期至晚期墓葬玉器組合的發展演變規律、男女用玉製度的差異及等級差別等提供了可靠的佐證。

晉侯M1墓葬平麵圖

晉侯墓地出土的玉人摹圖

根據1985年張家坡西周墓地井叔墓發掘資料複原的西周中期車子

晉侯墓地出土的銅壺

晉侯墓地一號車馬坑(作者攝)

繼1992年底的發掘之後,北京大學考古係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又聯合對天馬—曲村墓地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清理,至1995年初,整個墓地除附屬車馬坑之外,晉侯及晉侯夫人墓已全部揭露。這些大型墓葬的發掘,讓世人看到了一批又一批湮沒兩千多年的珍貴文物的同時,也使人們透過迷蒙的煙塵,真切地感悟和洞悉西周晉國的曆史風雲——

自姬叔虞封唐後,其在位的年限大體與周成王相始終。叔虞死後,他兒子燮父繼位,改稱晉侯,同時把唐國改稱晉國。據《史記·晉世家》載:

晉侯子寧族,是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為成侯。成侯子福,是為厲侯。厲侯之子宜臼,是為靖侯。靖侯以來,年紀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無其年數。

靖侯十七年,周厲王迷惑暴虐,國人作亂,厲王出奔於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十八年,靖侯卒,子釐侯司徒立。

釐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十八年,釐侯卒,子獻侯籍立。獻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費王立。

從文獻記載來看,晉國的曆史在穆侯之前,似無大事發生,但自穆侯之世,一個潛在的政治危機已悄悄深入晉國的權力中心。

晉穆侯在位的第四年(公元前808年),娶薑氏為夫人。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他率兵從周王室之師共討條戎、奔戎,這是晉國曆史上可考的第一次對外用兵的記載。古本《竹書紀年》說:“王師及晉穆侯伐條戎、奔戎,王師敗逋。”既然王師敗逃,晉師也必然敗逃。就在這次戰役後不久,穆侯夫人生下長子,因穆侯戰敗不悅,故取名曰仇。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又出師與戎狄戰於千畝,並取得了勝利。恰巧這年其夫人又生下了次子,穆侯因該戰成功,遂借著勝利的喜悅,為自己的次子取名為成師,也就是能成其眾之意。麵對長子和次子寓意完全不同的名字,晉大夫師服不無憂慮地說:“國君給兒子命名,太稀奇了!因為命名是用來製訂義法,以義法來產生禮節,用禮節來完成政治,用政治來匡正人民,政治上取得了成效才會使人民服從。相反,如果變更了禮節和義法,那麼國家將會發生禍亂。相愛的配偶叫‘妃’,相怨的配偶叫‘仇’,這是古人命名的方法。如今給太子取名叫‘仇’,而把少子取名為‘成師’,這是禍亂的預兆。太子將來一定會被廢黜的啊!”師服接著說:“太子叫仇,仇的意思就是讎;少子叫成師,這個大號就是成就事業之意。名,是自己起的,世界萬物,是自己定的。現在嫡庶之名相反相逆,此後晉國能不發生內亂嗎?”師服的不祥之語不幸應驗,當穆侯在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寂然死去後,晉國就出現了內亂。晉國的嫡長繼承製第一次被打破了,不過這次內亂不是發生在太子仇和少子成師之間,而是在穆侯之弟殤叔和太子仇之間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