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再旦”天象的觀測與推算(2 / 3)

除了以上對日食天光做理論性研究外,劉次沅同時感到做一次多地點的實際觀測,觀測日出前後日食所造成的天光變化,將有利於加深對這條天象記錄的理解和研究。或許,實際觀測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條件和重要環節。那麼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進行實際觀測呢?難道真的還會有“天再旦”的現象出現?帶著這些問題,劉次沅懷著試試看的心理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天文推算。或許是上蒼的恩賜,計算結果表明,在日出前發生的日食,20世紀內在東亞的大陸地區唯一的一次機會在1997年3月9日,日出前能夠看到全食的地區在中國新疆北部與哈薩克斯坦、蒙古及俄羅斯交界處。結果還表明,20世紀末之前的另外四次日食,其相應位置都在大洋中,陸地無法觀察。按照夏商周斷代工程原定要在1999年底完成的計劃,發生於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就是天賜的最好也是僅有的一次機會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劉次沅經過反複權衡,決定赴新疆進行布點觀測。

劉次沅與周曉陸(左一)在黃河沿線考察時留影

正當劉次沅即將啟程時,他的一位好朋友周曉陸出現了。周曉陸是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兼西北大學曆史博物館館長,對曆史、考古、天文學頗有研究。前些年,他在完成了一部關於古代著名的天文星經的研究專著《〈步天歌〉研究》後,準備請當代中國天文學史界的泰鬥、時任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所長席澤宗院士指教並題寫序跋。席先生聞訊後,告訴周曉陸不必舍近求遠,陝西省就有一位天文學大家吳守賢先生,可請他出麵指教和撰寫序跋。當周曉陸找到時任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長的吳守賢後,因吳守賢正忙於一項課題的研究難於脫身,便向周曉陸推薦了自己的學生、天文學家劉次沅。於是,劉次沅和周曉陸漸漸成了朋友。當周曉陸得知劉次沅準備赴新疆做“天再旦”的實際觀測時,兩人便有了這樣一場對話:

周:這個機會實在難得,我隨你去。

劉:你跟我一塊兒去?

周:是。去了後我能幫你做一些事情。

劉:那個地方對我們來說山高水遠,去一趟相當辛苦。

周:相比較而言,我對那裏的情況比你熟悉,因為我有許多學生在那個地區工作,這對我們的行動會有所幫助。

劉:你說得很有道理,可這個專題的經費極其有限,很難承擔兩個人的差旅活動費。

周:那……

劉:要不這樣,你去,我在天文台留守,前後有個照應,或許對這項工作更有利。

周:也好。

兩人商定後,經過一番周密的策劃,周曉陸肩負著“天再旦”實際觀測的學術使命,於1997年3月1日趕赴新疆烏魯木齊,並通過各種渠道和新疆各地的科協、教委、中學、氣象台等單位聯係,請他們在預定的阿勒泰、富蘊、塔城、克拉瑪依、博樂、霍城、伊寧、石河子、奎屯、阿克蘇等北南一線近二十個地點,聯絡、組織群眾和天文愛好者進行實際觀測。與此同時,對觀測中需要著重注意的日食過程、日出過程、天象變化(晴天和陰天的不同變化)、視亮度及人體的感受等問題,周曉陸給予了特別的強調和指導。當這一切安排妥當後,周曉陸於3月7日自烏魯木齊親赴新疆北部的塔城市,與塔城地區教委教研室主任、地理學家徐精華彙合,共同商討、組織觀測的具體事宜。

根據劉次沅、周曉陸的推算,對考察“天再旦”現象,塔城的地理位置與日食表現,對於日出前10分鍾以上所發生日食食甚的條件,明顯區別於北鄰的阿勒泰地區,這裏正處於能否發生“天再旦”的臨界線上。故此,周曉陸才親赴塔城組織觀測。

在塔城地委和塔城市政府的協助下,“天再旦”天象觀測中心設在塔城最高的一座建築物——銀翔大廈——的頂端平台,這座建築物共十三層約四十五米高,而當地海拔高度約為五百米,其緯度遠遠高於北京、蘭州、西安、南京等城市。因沒有大工業汙染,天象觀測條件極盡人意。可以說,此次觀測活動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但是塔城的早春正是西風帶氣旋活動頻繁的時期,氣象條件極不穩定,這個現狀又不免讓周曉陸等觀測人員多了一份擔心。果然,到了3月8日,天氣突變,小雨夾雪籠罩了整個塔城,這使每一位觀測人員心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按天氣狀況分析,如果雨雪不停,第二天,也就是3月9日黎明的觀測效果將受到很大影響。就在大家為如此糟糕的天氣憂心忡忡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跡發生了。到了3月8日北京時間23時,雨雪突然停歇,天空漸漸由陰轉晴。到了3月9日淩晨4點,陰霾散盡,萬裏蒼穹露出了清晰的麵容。此刻,海爾—波普彗星正橫斜於東北天際,其離子尾與塵埃尾皆明晰可辨;獵戶座、仙女座、飛馬座、天鵝座恰似一盞盞耀眼的銀燈,橫掛在西南天際,火星的光亮燦爛奪目。已雲集於銀翔大廈頂端平台、由多民族組成的觀測人員,在格外明亮的北極星、北鬥星的映照之下,麵對無垠的蒼穹和璀璨的星光,久懸的心怦然落下,一時歡聲雷動。

塔城的代表性建築塞提喀瑪勒清真寺宣禮塔

據周曉陸的觀察記錄:從3月9日晨7點25分開始,東方天際露出了淡淡的青玉痕,到8點左右,陣風從對麵吹來,觀測人員普遍感到寒氣襲人。此時東邊天際開始發亮並吐出魚肚白。自8點10分始,觀測人員已經能在熹微的光亮中辨認彼此麵目了。在銀翔大廈觀測中心、塔城市二工鄉烈士陵園觀測點、塔城市一中操場觀測點等處的觀測人員,開始用照相機、攝像機拍攝不斷變化的天象。

塔城人民在觀察“天再旦”天象

8點10分之後,天空開始由晴轉少雲,東方的地平線處雲量增大,由暗紅色漸漸轉變成淡淡的鐵紅色,並從低處慢慢浸染到雲層頂端。此時,東風達到了4—5級,明亮的星星逐漸隱沒於晨曦之中。8點20分左右,曾耀眼奪目的海爾—波普彗星也隱去了,晨曦的光越來越明亮。8點30分左右,東方地平線之下,突然太陽的光線噴射而出,如同根根赤柱和條條紅色的絲縷布向天頂,大塊大塊的魚鱗狀、瓦片狀的雲層,由鮮紅轉為橘紅色。正當注視著東方地平線與天頂的人們感到眼前的朝霞似乎十分靦腆,遠未達到應有的熱烈與熾亮之時,天空又明顯地開始變暗了。

太陽躍出地平線

8點35分,黎明時的朝暉竟轉換成夕陽沉沒的晚霞,太陽射出的光線在漸漸收斂,剛才橘紅色的雲裙變成血紅色,接著又慢慢深染為鐵灰色。天頂淡淡的紅意也在逐漸消退,稍現白色的西邊天際也暗了下來。8點38分,已隱沒的海爾—波普彗星忽然再現於東北天際,並呈噴射狀以匕首般的光芒刺破天穹。彗星的高度呈40度左右,周圍許多亮星相伴而行。觀測者在寒風凜冽的清晨,麵對持續了兩分多鍾的彗星突刺,不免產生了一種惶惑、恐怖的感覺。

彗星光芒刺破天穹

從8點45分起,東方天際的雲霞又漸漸由紅轉黃,天頂由暗變亮,所有的星星都隱沒於朝暉之中。8點53分,太陽帶食躍出,在約60公裏之外的地平線上,映襯出起伏的山巒那優美的曲線。太陽的左下方,帶著明顯被掩的月影,恰似一彎紅亮的新月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凹凸不平的山影輪廓在光照中若隱若現,宛如海麵上浮現的海市蜃樓。9點35分,殘缺的太陽已全部複圓,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整個塔城和周邊山野田疇在陽光的照耀中分外壯觀美麗。至此,“天再旦”的天象觀測圓滿結束。特別值得慶幸和回味的是,就在大家分別撤離觀測現場之後,塔城地區天氣再一次由晴轉陰,接著天幕合攏,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整個塔城浸染在白色蒼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