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金在野外考察
值得特別提及的是,陳久金自走上天文學史的研究道路後,對在蘇州讀中學時,學校隔壁孔廟中那塊載有天文地理分野的石刻星圖念念不忘,並多次試圖研究和破譯其中的奧秘。但他一直沒有弄清地域為什麼會與星座相對應起來,而各地方誌為什麼又千篇一律地在開頭都記載各地的天文地理分野,這塊石刻星圖便遲遲沒有成功破譯。多少年後,當他在研究中華民族史大係分類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圖騰崇拜的民族分布與四象的名稱和方位完全一致。這個偶然的發現讓陳久金茅塞頓開並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四象概念的形成來源於中國古代華夏族群的圖騰崇拜,分布於黃道帶四方的四象,實即代表位居北極中央帝星統治下崇拜龍鳥虎蛇的四個民族。於是,四象和天文分野的本義也就真相大白了。這個發現,正如陳久金自己所言,“完全得益於自己對少數民族天文曆法研究的積累和啟發”。但從另一個方麵看,也正是對他幾十年來所付出的勞動與汗水的報答。
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後,陳久金是以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和著名天文曆法學者雙重身份作為工程專家組成員的。他除了主持“天文年代學綜合性問題研究”這個大型課題外,還負責“西周金文曆譜”這一專題的研究。不過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陳久金並不懂得金文和銅器的分期斷代,但是,“工程”的考古學家,特別是青銅器研究專家劉雨等,將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告訴他,並將自己的智慧傾入其中,才使陳久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研究的要領。為了能排出一份較少失誤,並能為大多數學者接受的曆譜,陳久金在幾個學科的學者的幫助和鼓勵下,日夜趕工,反複推敲,每排出一次譜係便拿到“工程”有關專家召開的討論會上探討研究,充分聽取專家們的批評意見的同時,不斷進行修改、校正。經過七次討論修改之後,在“工程”結題的前夕,就金文曆譜的修訂又專門召集了由李學勤、張長壽、朱鳳瀚、裘錫圭等多學科學者參加的討論會,對排譜中出現的爭議和特別困難的金文月相,研究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最終根據西周金文曆譜排出了一份較係統、合理的西周王年表。
西周金文曆譜
續表
續表
續表
對以上青銅器銘文和文獻七個支點的研究可知,在曆譜中,隻有懿、孝、夷三位王的在位之年不能確定,但由於此前已經論定懿王元年為公元前899年,厲王元年為公元前877年,懿、孝、夷三王共二十二年。屬於這一階段的青銅器可排出三王年數不同的幾種方案,結合文獻記載和青銅器銘文中的人物關係,工程專家組認為以懿、孝、夷分別在位八年、六年、八年為最佳方案,孝、夷元年分別為公元前891年和公元前885年。
為了驗證金文曆譜的可信度,“工程”將其王年與西周考古14C測年對照,發現兩者年代基本吻合。
西周金文曆譜王年與考古14C測年的參照
從上表可以看出,整個西周列王的年代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起,一直到曾做出了著名的“烽火戲諸侯”荒唐之舉的那位幽王的覆亡,每個王的年代全部列出,整個西周的時間跨度為275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文獻專題組的研究,關於西周的積年,兩漢以後的文獻記載分歧很大,且多不可靠,較可靠的先秦文獻所載的西周積年在270年至290年之間。因而,以上利用幾個學科交叉推出的275年,應是合乎文獻記載和曆史真相的。至此,夏商周斷代工程所設置的整個西周列王年代的推算已全部完成。